三山直文 wrote:
另外,核電站也不便宜,建造成本很高,運營成本也不低,只是環保成本少一點而已。
正好相反
很多情況下
核能發電的成本比火力發電略低
這還是在石油充足的今天
加上環境成本
核能勢必成為未來百年最經濟、乾淨的能源
三山直文 wrote:
當人類終於可以穩定的控制了核聚變,並且可以妥善有效的處理核聚變遺留下的問題(放射性垃圾)的時候
核聚變不一定會有垃圾
就算有
也非常少
三山直文 wrote:
人類應該至少還能掌握兩種科技:定向性無線輸電和高容量儲備電池的應用效率。那個時候汽車飛機可能真的就不用油了,也不用裝個小炸彈(小核電設備)來回跑,太危險了嘛。而是通過準確而穩定的定向性無線輸電獲得動力。
那可能是40年後的事情了
氫還是理想的航空燃料
happy = new year(2011);
89. wrote:
Moses5222 wrote:
唯一可行的是生質石油,就是用玉米等植物提練成燃油
不
這不可行
地球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產生糧食就不夠了
產生生質石油只是加速環境破壞
我當然知道環境會惡化,但是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
沒在問你環境惡化要怎麼辦,這是另一個問題,請了解版大問題再行回答。
89. wrote:
Moses5222 wrote:
油電混和不行,因為油電混和主要是煞車跟下坡時可以動能轉成電能,飛機沒有煞車,煞了就掉下來。
錯
電能的來源不是下坡跟剎車
而是引擎有發動就會產生電能
引擎有發動?請問你引擎發動用什麼能源?
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你這不是回到原點?
89. wrote:
Moses5222 wrote:
最後一個解決方案可能是真空通道的跨洋磁浮列車,不過這個還在實驗當中。
這東西耗費的能源比飛機還多
鐵定失敗
我當然知道能耗的較多,但是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
沒在問你真空通道的跨洋磁浮列車耗多要怎麼辦,這是另一個問題,也沒在問你什麼會失敗,請了解版大問題再行回答。
Moses5222 wrote:
我當然知道環境會惡化,但是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
沒在問你環境惡化要怎麼辦,這是另一個問題,請了解版大問題再行回答。
你的答案想也知道不可行
地球不可能生產這麼多生質能源
如果你不在乎地球的負載能力
那什麼東西都可以當能源了
Moses5222 wrote:
引擎有發動?請問你引擎發動用什麼能源?
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你這不是回到原點?
引擎當然吃石油啊!
樓主說石油已經沒了
你卻說油電混合可行
你才回到原點吧?
況且你連油電混合是什麼都不知道
Moses5222 wrote:
我當然知道能耗的較多,但是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
沒在問你能耗多會怎麼辦,這是另一個問題,請了解版大問題再行回答。
石油都沒了你磁浮列車的能源哪裡來?
版大問的是如果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
沒再問你火車,這是另一個問題
飛機比火車快、又比較省油
如果完全不考慮耗能跟時間
那我開快艇不就好了?
請了解版大問題再行回答。
happy = new year(2011);
不要只用地上核裝置的現況來想像航空用裝置。
把核反應爐搬上飛機確實是不妥,但並不是散熱什麼的問題,而是安全問題。
(地上裝置的氣冷式反應爐都有人在研究啦,google一下吧)
噴射引擎是用空氣來冷卻的(進入核心的空氣有70%都是用來冷卻),質流不夠,
那就靠壓縮和流速,比較可能的問題是核反應爐是一種外燃機,熱交換器的重量和阻力
會限制外燃機的功率重量比,所以就算作出來了,性能也不會太好看,美蘇都有實驗過
航空核引擎,也去google一下吧。
核反應的控制也不容易,臨界質量要低就要用高濃縮的燃料....一堆接近武器級的燃料
在天上飛來飛去,各大核子國不緊張死才怪。
替代燃料的發展還是比較符合現實的,其實這就像純電車和油電車的關係差不多....
理想上的能量來源的實用化總是跟不上需求的時程。
前面有人講過,成本許可的話,煤炭轉化就是一條可行的近路。
氫燃料雖然也不是不行,但是使用上安全的問題太大,容器不是極低溫就是超高壓,
氫氣的爆炸下限又低,用在火箭上合適,用在要去阿撒布魯國家都能飛的民航機就科科了。
至於油電飛機...,飛機是不需要油電這種東西的。
飛機可以用最佳化循航速率和高度來平衡引擎出力的最佳效率,
還有位能這種強大的能量儲存方式(遠比電池強大),最重要的是飛機的航行都是受規劃的
,不像汽車的使用者隨機成分很重,才會需要油電系統和自動程序來省油。
89. wrote:
拼數據不是我的專長但...(恕刪)
隨便用國中化學和數學亂算一下。
世界目前已探明的可採煤儲量是11萬億噸,這不包括在現有條件下無法開發以及開發成本不夠經濟的部分,也不包括尚未探明的部分。就是假設明天就開挖,技術條件多年不進步,經濟形勢不改變,就已經能挖出11萬億噸煤來。
因為各地產煤質量不一,含碳量從60%到90%以上不等,取中位數75%,即8.25萬億噸純碳。假設只用其中十分之一來合成烴(以丁烷C4H10為例)
9C + 5H2O = C4H10 + 5CO
(其實這個方程式是有問題的)
CO也可以獲得能量,在這裡先不管,假設CO全部浪費掉。類似氨的合成,可以通過不斷抽走產物同時添加反應物H2O的方法,使化學平衡不斷向右移動,反應率接近完全。但我們謙虛一點,只算50%
8.25萬億噸*1/10*1000*1000=8.25*10^17g = 6.875*10^16 mol C
可以獲得3.82*10^15 mol 丁烷,合222000000000噸
世界2011年每日消耗8600萬桶石油(OPEC數據),按7桶為1噸計算,世界一年消耗石油4484000000噸
按每年消費量增長2%計算(事實上前幾年因為經濟危機,石油消耗還下降了),44.84(1-1.02^n)/(1-1.02)=2220,可以使用35年。
如果把11萬億噸煤全部用來合成油,保持50%轉化率不變,則可以使用120年。當然你會說人類的胃口會越來越大,石油消耗的增長幅度會越來越大,但別忘了11萬億噸僅僅是目前可採的煤,如果未來技術進步,可採儲量又會增加,加上未探明的儲量,加上煤成油轉化率提高,加上一氧化碳的利用(一氧化碳同樣可以合成石油),靠煤炭支撐個五百年不是問題。況且人類對石油的需求不會無限制增大,事實上發達國家的石油消費增長很緩慢,只有1%不到的樣子,而消耗最大的是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一年消費石油就增長了10.4%。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發展,石油消耗的增速會越來越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