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巴士底盤 SCANIA K310 IB4X2NB 開箱文

絲絨黑 wrote:
請問先進:台灣打造的...(恕刪)

因為有需求...
台灣很多人對於遊覽車的直覺聯想就是"假雙層"...
沒這樣做 就會有人去跟遊覽車業者抱怨:我明明叫得是遊覽車 你派一台客運車給我幹嘛?

除非一般民眾的觀念有所改變
不然遊覽車應該都還是會長那樣...
Guis wrote:
mspeed wrote:
買車之前,金主才和某旅行社老闆去大陸車體廠參觀,
結果一回到台灣,
就說台灣的車體廠看起來像鐵工廠一樣.......
由於市面上大陸廠牌的大客車較少,
為了考慮維修成本與便利性,
金主無奈認為現階段只能買台製車體的大客車............

其實這樣講就有失客觀了
因為台灣來說除了檯面上的大車體廠 (Ex:成運、鉅巃、固亞...)
這幾家有在接公車訂單的
其他的小車體廠(協億、基豐...)一年有沒有打100台車都不知道咧
這樣要搞模組化生產
真的太強人所難了啦
如果在台灣真的要買模組化的車子
那真的只有"成運"可以選啦....
成運除了模組化生產之外,還採用移動生產線的設計
讓進度一目瞭然....

感覺本來就是主觀的......

金主還說:在台灣看過印象最差的車體廠,

就是那種半露天沒有隔間的鐵皮屋頂的車體廠,

滿地都是灰塵...檳榔渣...和滿地棄置的剩餘材料.....



sap32aaa wrote:
除非一般民眾的觀念有所改變
不然遊覽車應該都還是會長那樣...

等一般民眾觀念改變太慢了,

政府應該直接限制新車車高在3米3,

這樣連假雙層車身都打不了..........

雙層巴士不是不好, 不然香港許多真雙層的巴士感覺就會比較晃了...
我上次搭乘和欣客運 他的後門不開放乘客上下車 也不連通上層
但是他是30幾位旅客的行李空間..
而且安全門旁邊的廁所 還算夠高...
可以坐著使用廁所..

如果車體要比較不晃 結構上 是必就要加強
但是礙於台灣的法規限車重 業者只好從車身結構與材質上做取捨了..
前兩天有新聞說 遊覽車的玻璃 或許是結構強化的壓克力 結果玻璃擊破器形同虛設..打不破..
我想這跟結構也有關..


PETER 沈 wrote:
雙層巴士不是不好, 不然香港許多真雙層的巴士感覺就會比較晃了...

如果車體要比較不晃 結構上 是必就要加強

大客車車身結構強度(R66-01)並不能取代傾斜穩定度測試,

車身配重影響重心高度與行駛動態的穩定度,

只要所有雙層及假雙層的大客車可以通過滿載後傾斜卅五度仍不會翻覆的傾斜穩定度測試,

那我就不會認為雙層巴士不好不安全,

可是目前合格的車輛只有30輛,通過率不到0.3%(等於一千台不到三台)...........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
台灣從民國81年至今大客車重大事故85件,導致180人死亡、1621人受傷,
車體塌陷變形是乘客安全最大殺手,
但交通部推動年餘的動態煞車與傾斜穩定傾斜穩定安全標章,分別僅47輛與30輛通過審驗,通過率不到0.3%,
新法能否落實令人擔憂。

路政司長尹承蓬表示,
傾斜穩定度測試標準為廿八度,
但車輛必須符合滿載後傾斜卅五度仍不會翻覆,才能領到標章。

PETER 沈 wrote:
但是礙於台灣的法規限車重 業者只好從車身結構與材質上做取捨了..

如果你願意,可以參考國外大客車廠商的規格型錄,

在相同底盤與相近車身尺寸下,會發現歷年來台製車體的重量仍然是偏重的........

這也是政府要限制車重的原因..........

晃不晃跟底盤有很大的關係~普遍來說歐系車的底盤較穩 雙軸車打個三米八不會有太大問題













巴士轉運手 wrote:
晃不晃跟底盤有很大的關係~普遍來說歐系車的底盤較穩

雙軸車打個三米八不會有太大問題

一般歐系車的底盤的最大負載荷重值較高,

如SCANIA-K310為19500kg,

法規總重最重只能到17000kg,

仍然有2500的剩餘負荷.........所以車輛動態行駛較為穩定,


而日系車的底盤的最大負載荷重值較低,

常有的現象就是車輛總重=底盤的最大負載荷重值,

如FUSO-RP51JP為17000kg,

行照與車身噴漆總重皆是17000kg,

由於沒有剩餘負荷,車輛動態行駛的穩定性就較歐系車底盤差...........


不過底盤荷重值的高低並不是底盤好壞最主要的原因,

而是車體廠有沒有依照底盤特性打造適合的車身重量,

如上面例子,SCANIA-K310就比較適合打雙層的車身還保有剩餘負荷,

而FUSO-RP51JP就比較不適合打雙層的車身.........


mspeed wrote:
一般歐系車的底盤的最...(恕刪)


簡言之

跟車體鈑件用料及配重(空調或是油箱的配置)有很大的關聯

君不見路上一堆不是車尾下垂或是車頭貼地的巴士?
unclefly wrote:
國外大眾運輸的巴士,幾乎清一色自排~

國內已經有少數客運公司在跟進了,目前看到台北市區應該有121台Daewoo BS120CN在路上跑,都採自排配置。
台北客運:205(20)
首都客運:BR9、信義新幹線(47),518(33)、R32(21)

而大都會客運也有International 3000RE、KIA AM937自排車,但是換檔的頓挫桿還是比BS120CN明顯。
伊卡魯斯就比較平順一點,不會像AM937這麼明顯。

除了列的這幾台,台北縣市好像就沒有其它自排公車了...
搭上自排公車,就會愛上順暢的感覺...Orz
恩恩.....
大都會客運前身台北市公車處的時代...
1995年, 1997年進了兩批韓國大宇公車

是我那時候比較喜歡的車種
還有 匈牙利


自排車的好處就是 引擎不會轉速過高 換檔不順...
而且台北公車限速40, 用自排車就夠了....
NEOPLAN wrote:
簡言之
跟車體鈑件用料及配重(空調或是油箱的配置)有很大的關聯
君不見路上一堆不是車尾下垂或是車頭貼地的巴士?

看不太懂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前後軸負載是不相同的,如SCANIA-K310前軸負載為7500kg,後軸負載為12000kg,

文中底盤最大負載荷重值強調的是車輛行駛動態的表現,如煞車..轉彎..等,

車重超過負載荷重值並不代表輪胎就一定會爆胎,車身一定下垂,更何況文中例子車重並沒有超過負載荷重值,

就如砂石車超載,外觀不見得看的出來超載,一上路最明顯的就是煞車距離增長..................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