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

扭力等於加速能力?

仿間車廠 官方數據 都是淨引擎馬力/扭力數據
一但考慮 車重 前驅後驅四驅傳動差速系統 加上變速箱效率/檔位齒比設計
其實實際在馬力機上拉出來的 差異很大 尤其是手自排變速箱車款
有的車 效率好 差異比較小 所以才有人說 手排車/自手排/雙離合器設計比直接 消耗少
大家都太認真的 還拉出一堆數據
車廠設計車時 會考慮用途 一般市售車成本考量 變速箱齒比多考慮中低速
跑車 才會提升效率 讓全區域加速度均衡
就拿PORSCHE車款 帳上馬力都不大 但搭配好的傳動系統
往往加速高過很多號稱大馬力車款

Kennybee27 wrote:
仿間車廠 官方數據 都是淨引擎馬力/扭力數據

應該說是煞車馬力. 原文是 brake power.
因為引擎轉起來後不容易直接測量,所以使用工具讓引擎煞車,測量煞車力道,然後推估煞車做功.
一起研究研究 :)
Kennybee27 wrote:
大家都太認真的 還拉出一堆數據

我是因為太閒,然後看看別人的意見.嘴砲一下,討論一下.
BTW
如果假設2000cc汽油車都150p.忽略馬力機的機差與調教.
我印象中,2000cc的輪馬力
AT --> 100p出頭,甚至不到.
MT --> 110p出頭,狀況好的快到120P.

1600cc,引擎106p,
AT --> 不到80P輪馬力.

這位大大有其他大概的數據可以提供嗎?

josephyen wrote:
功率變化並不重要,是...(恕刪)




問題的癥結點
瞬時功率推導至瞬時加速度,這個大家都沒問題
那麼
累績到這個"瞬時功率"所需要的時間怎麼不用思考?

同樣 100HP 瞬間輸出的 A車 與 B車
一台花了20秒達到,另一台10秒達到
就算這個瞬間兩台車的加速度是一樣
但前一瞬間與下一瞬間,這兩台車的加速又是不一樣了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josephyen wrote:
功率變化並不重要,是瞬時功率才重要。或是可簡化為功。

又是火星文 什麼時候 瞬時功率是功了啊? 速度是速度 瞬時速度也是速度...

瞬時功率影響輪上推力,也就可得出瞬時輪上推力。一個連續時間,任何一個瞬時功率都是 A 車 > B 車,也就等同任何一個瞬時推力都是 A 車 > B 車。在車重相同、忽略風阻的情況下。很簡單就歸納是任何時間點 A 車加速度 > B 車加速度。


也可對瞬時功率積分,得出做功的總量。對 A 車做功 > B 車做功,在車重相同、風阻不計,給了初速,一樣很容易計算出連續時間的加速度或是尾速。為何先前總是假設完美 CVT,因為這樣數學模型最簡單,瞬時功率的積分即為功率 * 時間。非完美 CVT ,也僅是把簡單的乘積改成積分計算而已。

完全不知所云...知道功率不知道作功時間有啥用阿?

這幾個觀點其實都很單純,不需要複雜的微分積分。
W= 1/2 mv^2
就上式來看,控制變因有 v_0, m。操作變因是 W,應變變因即為 v。
W 越大 ,v 也越大。(恕刪)

所以哩? 起步第一秒就有大動能? 速度就是高速?
火星科技阿....

dancingra wrote:
這是您舉的例子沒錯吧...(恕刪)

問你自己阿~舉的一堆無用例子哪一個有車重? 那一個有齒輪比?
自己去砲自己吧...

MUS wrote:
不好意思離題一下, ...(恕刪)

是啊
不過要教/會 高中數學
微分極限的概念是基本的
懂了這個概念
就不會整天幻想根本不可能的完美無限段CVT
就知道不會有定功率加速這種鬼事
這棟樓的百篇鬼打牆文就不會出現

只看馬力這種不費大腦的思考 一半是汽油車產業造出來的假象
深怕汽油引擎沒落 被其他能源取代
結果由矽谷發展出來的新一代電動跑車
完全把底特律汽車工廠這種食古不化的想法打敗
如果扭力對加速無用只跟馬力相關的話
世界上會連一台大扭力小馬力的電動跑車都沒有

對於一個馬達出力 扭力為定值
根本不需要換檔
無風阻下加速為定值
馬力隨轉速上升
到底是有哪裡難以理解?


Ramsa wrote:
嘆問題的癥結點瞬時功...(恕刪)


這要從輪上功率與轉速的對應來看。搭配不同的齒比、終傳比會有不同的結果。先前已經以輪上扭力解釋過,輪上的功率解釋方法也是相同。只是以扭力來看的話,經過減速比扭力會放大,但若以功率來看的話,經過齒輪後功率是不變的,只是對應的轉速變了。

下圖的 x 軸為轉速 y 軸為馬力。藍線是引擎馬力曲線。若減速比為 2,輪上的馬力曲線會如綠線。若減速比為 4 ,輪上的馬力曲線如紅線。

假設紅線、綠線是不同台車。儘管引擎是一樣的,紅線車搭配較高減速比會較快到達最大功率,速度的提升也較快。因為輪上的轉速就是車速,所以 x 軸可看作車速,y 軸可簡單看作加速度(事實上沒這麼簡單)。輪上的任何的瞬時速度,瞬時功率都是紅線 > 綠線。




完美 CVT 沒有所謂的紅綠藍線問題。到最大功率前傾斜的那段的斜率被假設為無限大。因此基本上就用最大功率看。上圖示比較接近真實情況,不同的變速箱、終傳比配置,到達最大功率的時間不同。



josephyen wrote:
這要從輪上功率與轉速的對應來看。搭配不同的齒比、終傳比會有不同的結果。先前已經以輪上扭力解釋過,輪上的功率解釋方法也是相同。只是以扭力來看的話,經過減速比扭力會放大,但若以功率來看的話,經過齒輪後功率是不變的,只是對應的轉速變了。
下圖的 x 軸為轉速 y 軸為馬力。藍線是引擎馬力曲線。若減速比為 2,輪上的馬力曲線會如綠線。若減速比為 4 ,輪上的馬力曲線如紅線。

有這種圖形的引擎就是電動馬達

完美 CVT 沒有所謂的紅綠藍線問題。到最大功率前傾斜的那段的斜率被假設為無限大。因此基本上就用最大功率看。上圖示比較接近真實情況,不同的變速箱、終傳比配置,到達最大功率的時間不同。(恕刪)
自己寫的文有沒有用腦想啊? 斜率無限大? 加速度無限大是有可能喔?
到達最大功率的時間不同就是加速度不同啊....
你要是把科學當成文章寫 一昧的加油添醋 你永遠也不會懂....
ACON99 wrote:
問你自己阿~舉的一堆無用例子哪一個有車重? 那一個有齒輪比?
自己去砲自己吧...
是你自己講扭力大加速快啊, 你又死活不寫下你的式子或 model,
誰知道你的論點要不要考慮車重是吧? 你不講我當然就當作你不用看車重!

好好, 現在知道你的論點要考慮車重了? RAV4 EV 車重是 4032 lbs (1828.88 kg),
請閣下算算吧~ 官網下載的規格表順便附上: 附加壓縮檔: RAV4 EV Spec

依 F=m*a, 現在有車重, 所以 m 數據到了, F 數據要怎麼算呢? RAV4 EV 的 273lb-ft 是軸扭力,
請問要怎麼樣轉換才能變成車子線性加速的推力 F 呢? 還是 ACON99 教授有獨到的 model 可以不經
轉換就直接用軸扭力算出 F=m*a 的 a 值?

等您的 a 值算出來, 我們再來驗證看看符不符合 0-100km/h 七秒完成的實測成果.
這可是您自己舉的例子, 別說它是 "無用" 哦!

所有的人都等著您在算哪, 等不知道多久了...
dancingra wrote:
是你自己講扭力大加速...(恕刪)

tire P225R65 17 fixed gear ratio 9.73 car weight 1830kg
假設扭力固定平均300Nm可得線加速約4.25m/s/s
不計轉軸損耗 風阻 輪胎摩擦係數以1算
0-100km/hr 加速 約6.53秒
跟廠商宣稱差距約 7%
等到你把自己一堆亂七八糟例子算出來再說嘴吧
不是宣揚能量多好算嗎~
有本事就用能量算算阿
還是要借用別人亂作的軟體?(11.24秒~馬力算真準啊...)

  • 25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