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防傾桿好還是改避震好

前面有人提到改車要找合適的部品,
wish我不熟,但有聽過改vios改到底盤壞掉,
而且也有人說改車開久了車子會有一些奇怪異音出現,
所以改之前可能要多找些資料,
如果用的改裝品,像是車體強度如果撐不住,
改下去對車子應該也沒太多好處
Test
謝謝大家踴躍提供

看來還是好頭大啊


我頭又大了
防傾桿有抑制側傾的效果~但效果不顯著~如果原廠避震器開一陣子軟腳了~效果等同沒有o
要殺彎~就改避振器降低車身+大框扁胎o
不殺彎~但只想過彎時~稍微穩一點~那麼改大一點的輪胎(扁平)~如果還想兼顧舒適~請別選太扁的胎o
大致上就這樣了o

另外~如果常逛大賣場~或是上山下海~不建議降車身o
常常車上載滿乘客~也不建議降車身~但是換好一點避震器~也是必要的o(可以等原廠避震器軟腳再換)

價錢:
避震器>胎>防傾桿

實用性:
胎>避震器>防傾桿

優先順序:
胎>避震器>防傾桿
atallboy wrote:
如題如果只改防傾桿 ...(恕刪)


首先 不要被"防傾桿"的字面意思騙了 裝防傾桿對抑制側傾效果不大
他主要用處是用在獨立懸吊 路面不平整或傾度過大時修正左右輪不同調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懸吊是扭力樑(尤其是後輪) 就完全沒意義了
最忌諱就是一昧的縮短加粗防傾桿 導致過度修正 反而造成操控性的不靈活 還有懸吊的負荷

要抑制側傾最重要的就是彈簧 因為負責支撐車體 決定高度 和吸震的就是彈簧
但是改裝避震器最常引起舒適度降低的也是彈簧
目前國產改裝彈簧對一般人來說都過硬 實在不建議
如果要適度改善側傾又要保有舒適度 最好就是換裝"原廠對應型阻尼加強避震桶"
雖然避震桶主要作用是"伸張時"抓度彈簧
但是因為"壓縮時"阻尼也加強 所以可以相對增加原廠彈簧的硬度 也減少側傾
減少的程度依阻尼係數廠商預估在10~30% 對舒適為主的車主來說應該夠用了

日後如果覺得想再增加操控性 再換套裝避震器
想省錢就是再換裝低磅數的短彈簧 雖然不完美 但很多車主使用效果也不錯 不會比套裝差多少
千萬不要只換裝短彈簧或者高低可調避震器
前者只能說本末倒置 後者是給極度熱血和競技車用的
依目前市面上 原廠對應型比較建議的大概就是
Bilstein B6
Koni FSD or 紅桶
他們都是可以直接對應原廠彈簧 國際大廠 價格也合理
國產品不是不好 但是累積的經驗 測試的嚴謹度 還有研發的成本還是有差..

換裝避震器前要考慮一件事 開車大多數是直走 而不是連續彎道
一套不適合的避震器會讓你越來越不想開車....




mikkle wrote:
反正自已神經大條感覺不出來,就硬把別人套上鍵盤手的帽子
真有那種可以加強操控,而不會犧牲舒適度的加粗防傾桿改裝?
嘖嘖..

記得以後不要再把錯誤的資訊散播在網路上就好


唉...就是怕有人連改都沒改過,就憑看看雜誌聽車友說說就認定事情一定是如此

"記得以後不要再把錯誤的資訊散播在網路上就好"-這句話你自己吞下去吧!
防傾桿&避震器, 不清楚TRD有沒有出new wish型號的.舊款wish有.
建議直上TRD or TOM's.
防傾桿&避震器 兩者都有功用,而且絕對可以感覺出來.
TRD防傾桿對於轉彎側傾會有明顯改善, TOM's 避震器對於路感的反應以及過彎的穩定度會有明顯差異.


建議可以到八大逛逛找改過的車友試開自己感覺一下.
聽聽使用者的經驗, 或是親自試開,總比聽一些出一張嘴的人的建議好.

pitt563 wrote:
唉...就是怕有人連...(恕刪)


哎~神仙難救無命客,你高興就好啦
喜歡改多粗就改多粗吧
小恐恐 wrote:
高低調整在初期試車時...(恕刪)



所以我說 高低軟硬調整是附加價值!!

就如同那些高單價的 AMG M-POWER AUDI S ..會省那一點錢 用套裝避震器嗎?

夠誠意他就該給客人高低軟硬可調的避震器.....

M3 都沒給高低可調的避震器了.... 台灣還流行裝新台幣 2-3萬的高低軟硬可調

就如同你說的....賽車是不會開上一般道路的!!
mikkle wrote:
哎~神仙難救無命客,你高興就好啦
喜歡改多粗就改多粗吧


沒料就駔咒?
你這樣子要怎樣好好跟人家討論啊?
我的車子原廠後防傾桿是17mm空心品
我目前使用的改裝品是19mm實心,同款美規車"原廠"即配備21mm實心後防傾桿
原來美國人的神經都很大條?
照你的想法是不是新車買來東西就拆掉最好?

setzer168 wrote:
我覺得開T牌車在台灣,
大家應該要他的妥善率,
所以我覺得買了T牌然後自己來改進操控不足之處,
這樣不就達到又有其他國慘車沒有的妥善,
又可以有操控,
不是就很好的改裝了嗎?
(恕刪)


這話可能對一半,妥善率高不見得是產品品質好,與駕駛行為息息相關,如果是惡操的車妥善率一定不高.

家裡有VIOS與WISH,舍弟開車習慣很不好,而且常在山路上測試車的極限,也因此網路上說很好養且妥善率高的車,換避震器等底盤零件的時間,與傳說妥善率低的FORD(家中兩台)相比是差不多的.使用幾年的一些心得,把TOYOTA當作FORD來開,妥善率不見得高;把FORD當作TOYOTA開,妥善率絕對不低.再說原廠設計的工程師,依使用車款開發出適用產品,以各方面皆達到平衡的狀態下設計,並不是要整天再做可靠度測試(RA),既然看中了他的舒適就不要妄想他的性能,一台七十萬的車是不可能提供這麼多的.

最末回主題,既然要硬要勇要有凍逃,幹麻找個陽痿男強灌他藍色小藥丸?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