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這部車子,我開了16年,一個多月前賣掉了,賣25000元.1800cc GTA 1990年新車售價44.8萬, 1796cc.此車外型極具現代感,配備很多,現在很多百萬車都不見得有.幾項重要配備如:定速器,抬頭顯示,超速警示音,後座出風口,儀表板數十種警示燈號,四碟煞車,低風組(0.31,GTF只有0.29).此車加速性很棒,開計程車的運將這麼說.缺點是,引擎聲音很大.至於有人說鈑金防銹不佳,我不贊同,全看個人保養,我開了16年,無任何地方生銹.有空我再多po一些照片.
有朋友提到: "剛剛看了一下他的標準配備 有一項是 戰鬥機式投映警示器 是這個嗎?我覺得滿意外的是有後座出風口 電動窗 延遲熄滅室內燈 印刷式天線 這些配備在20年潛會不會太先進"我更正如下:投映警示是在前檔玻璃下方,它只是一個燈號警示,並非車速顯示.印刷天線應該沒有的. 延遲斷電裝置為3分鐘,當熄火後,仍可啟閉電動窗.還有,風扇馬達若過熱,熄火後仍舊繼續運轉,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再自動關閉.常常停車離開了,有好心人來告訴我,我車忘記熄火,其實是風扇馬達仍在運轉啊.
102當時有幾個車款:(1)1.6 sl 風阻0.33 36.6萬 (2)1.8 GT 風阻0.33 42.9萬 (3)1.8 GTA 風阻0.33 44.8萬 (4)1.8 SF 風阻0.29(五門) 43.9萬
羽田當時從裕隆挖來一批技術人員並且花大錢請大名頂頂的橋治亞羅設計一款2000cc的中型轎車外觀都設計好了 甚至原形車也都好了只不過後來羽田爆發財務危機 這案子就胎死腹中了這部車現在放在原來羽田研發中心的地下室而羽田研發中心現在已經變成大葉大學的某棟宿舍了以前我就是唸書時不小心看到的.......這台車後來有上市 改成掛飛雅特的牌子 我有摸過那台車 那台車是模型 門沒辦法開有去做撞擊測試
因為上面有很多人的「印象」跟我不一樣,所以我來說說我的印象。飛羚的外型受到當時大賣的Austin Montego以想很多,車側線條到三角窗都受到影響。內裝設計則是受到 Alfa75以及Lancia Thema的影響,加了眾多儀表以及車況偵測顯示。飛羚是用Stanza快得利的底盤,加上修改自Bluebird的引擎。由於快得利的外型當時很炫(車頭尖尖的),所以一上市就大賣,但是過了兩個月居然滯銷,就是因為底盤不好。飛鈴修改了快得利的底盤,把阻尼與彈簧磅數強化很多,所以飛鈴開起來很硬(也許在今天,底盤硬的車子會在網路上得到一片好評但是仍然賣不好),操控性也很讚(已故的車狂是這樣說的 ....)。快得利的圖片請看這裡引擎的部分原本當時的吉利青鳥Bluebird 921(跟現在的Sylphy一點屁關係都沒有)是採用1809cc的引擎,想也知道當時一堆人幹得要死,於是裕隆不知道怎麼做的,修改了引擎變成1797cc(?待求證),然後這顆引擎也使用在小改款的青鳥923的身上。後來與Lucas合作單點噴射供油,馬力輸出達到103ps,搭配在精兵601的身上,可惜仍然是8汽門引擎。配備的部分有人說在搞電子化,有HUD,不過根據我的記憶,在102上就已經取消了,而且並沒有辦法顯示時速,只有一小塊紅燈,提醒你該看儀表板了。定速裝置當年很流行,不過其實不好用。艙頂的中控台很炫,但是沒有什麼功能,不知道怎麼會把車況偵測放在艙頂,那行駛中要怎麼看?上方一堆按鍵也只是給你做計算機,沒啥鳥用。座椅是飛鈴強調的重點之一,兩側包覆非常突出的,但是支撐力並不強,而且 .... 胖的人才可以被包到,所以到了102就已經取消了。腰靠跟椅墊都可以獨立調整,顯示飛鈴是駕駛人取向的。方向盤兩側的撥動桿粗肥異常,撥動質感也不好,擺在1987年推出的高質感Sentra321旁邊很輕鬆就被比下去。儀表板有電壓表有油溫表,但是離轉速表以及時速表太遠,也就是儀表太分散,很容易分心。音響雖然是抽取式的,但是位置太低,設計也不佳。到了精兵601的時候加裝了國產車首裝的CD音響,改用仰角的方式,但還是不方便。品質的問題在我看的第一批車時是沒有問題的,按鍵的細膩,燈色的柔和變換,都非常好。但是我過一陣子在去看的時候,發現按鍵便粗糙了,原本該是變色的也改用一個小燈泡顯示,悲哀。我認為品質是因為大賣之後才變差的,但是我沒有證據,這點有待知情人士透露。而飛羚的大賣也導致國產與裕隆分手,國產賤賣飛羚更加深了飛羚是濫車的印象。飛羚的安全性是我跟樓友們認知差最多的地方,以今天的比喻來看,懷疑飛羚的安全性就是懷疑ncap五星級車種的安全性。飛羚是國內唯一一部原車拿到國外去作撞擊測試的,而且也是因為要通過側撞,所以加裝了原本沒有在設計中的車門防護鋼樑(這是在1994年政府才下令要裝的,飛羚在1986年出廠就有了),更別說車門禮儀燈這個到了今天還是很少車有的東西。若要說飛羚的安全性很濫,我會說飛羚因為趕工而導致品質下降減少了安全性。若要說先進,飛羚還真的很先進,1986年的飛羚有用ECC,到了1992年政府才說所有車要加裝。但是飛羚的影子今天還是可以看得到,裕隆在設計Sentra180,設計Verita的時候,會採用當時飛羚所留下來的撞擊數據來作模擬後,再進行安全性測試。Cefiro當年寧願延遲交車也不願意隨便交車,也是怕飛羚事件再現(趕工導致品質下降)。若要說飛羚的後繼車種,應該是沒有了,但是他的影響力在日產的大部分車種上都可以看到。
Feeling 101的故事,好久好久了吧.我在汽車百科說,那輛車必須靠自己賣掉.因為,裕隆跟國產跟日產都有一些心結.總之,那是1988年左右吧.我是在三信商事負責Jaguar跟Ferrari,Lotus.早些還兼Lancia.也提案搞Fiat.我寫過一本[大車拚],1995出版,2003再版.最近計畫重新寫一本,叫做[品牌,策略與經營].也許年中看看能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