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什麼臺灣的進口車特貴呢?

asin0107 wrote:
莫菲大大,我知道你從...(恕刪因為就我之前跟永業購買車輛的經驗,我只能跟你說:真的砍不了多少,至少我買的時候是如此!而且我絕不是有像你說的那種"讓外人覺得我是多金盤子比較好"的心態才如此說!!)


asin0107大大,
真沒想到小弟的案底被您給抖出來了...哈哈!!

不過,我前面所表達的狀況其實絕對不誇張,
您說您跟永業購車的經驗是殺不了多少,我也絕對相信,
因為買車的nego情況非常多,
像是車源很少、但是問津者眾,對於Sales來說不擔心潛客跑掉,
又或是現車狀況雖然並非最符合需求,但是潛客需車孔急,
Sales也可以察言觀色而死守車價,
總之,每一個案例都可能是特例、每一個案例也都可能是通例,
例如您對於Warrenty特別在意,在負擔得起、又希望心安的情況下,
所以成交價格相對變成次要的重點,這對於Sales來說是最棒的好咖,
只要雙方開心,那就一切不成問題!

這樣吧,我舉兩個例子,其一是貴公子朋友想買911,
永業也詢價,水貨商也詢價,結果互相擠壓,
永業的Sales為了剁下這個case,硬是順著牌價下殺逼近3位數,
但是那是現車,內裝配備未必符合他的最理想要求(反倒是水貨商的配備較棒!),
衝著車價/公司車身分/保固...貴公子也就開心成交了!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買家非常熟悉市場狀況,
再加上本來就要加選配備而得要等車數個月,
所以決定跟業代對賭...以德國馬克來作為交易單位(看這個貨幣就知道有點年代久遠)!
也就是以車輛到港日的馬克匯率作為成交價格,
結果Sales玩不過這位商場老將,幾個月之後馬克貶值甚多,
它就等於是賺到了快100萬元台幣的匯差,Sales只能欲哭無淚...

總之,銷售狀況真的千奇百怪,小弟也只是提出淺見,
絕無筆戰之意,我想對您來說,一輛很棒的車、搭配很好的服務,
應該是追求的最高目標,我也很恭喜您的!!
MURPHY LOVE MOBILE01
levis501tw wrote:
前面有人說了啊,進口...(恕刪)


請問一下

國產車用的進口零件要不要打關稅? 關稅稅率多少? 跟進口車相同嗎?
國產車賣給消費者要不要打貨物稅? 稅率多少? 跟進口車相同嗎?
這兩部分不知道有沒有熟悉內情的人願意分享...

如果國產車跟進口車差不多稅率的話

那麼政府對於國內汽車製造商的補助 可能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多
墨菲 wrote:
asin0107大大...(恕刪)

墨菲大大,我哪有抖出你的案底啊,在此站上誰不知道您這號人物!我在站上只要看到你發起新主題必定報到收看,畢竟你的報導都這麼香豔(我是指車),文筆又好,可是已達到要訂閱的程度了!!

上一篇發文小弟並沒有要反駁你的意思,只是說出我個人購車的情況如此而以,畢竟每個case有各自的情況而有許多不同!

不過看了你的文章之後難免覺得我好像被貴到了,我是買現車,訂車要等四個月我等不及,而現車車色只有兩種可以挑,而現車當然也不能照自己的意思選配了,不過想必你也知道永業進來的現車其實都已經選配不少了!但如此情況下我還是沒砍到多少(可能我表現的滿想買的...),不過交易的過程開心最重要,且跟永業購車之後的互動相當良好,我想其他的在已經購入的情況下就不用想那麼多了,您說是吧?!

除此之外,這幾天去看了997 turbo,非常心動,又看到英國Autocar的報導,在他們測試0~100~0 mph的單元裡,扣掉英國手工輕量跑車(如Caterham...此類的),997 turbo竟只輸給Bugatti Veyron,實在令人驚異!!不知你有無試駕過此"保"駒了??有的話....是不是該交報告了阿?!
asin0107 wrote:
墨菲大大,我哪有抖出...(恕刪)不過看了你的文章之後難免覺得我好像被貴到了,我是買現車,訂車要等四個月我等不及,而現車車色只有兩種可以挑,而現車當然也不能照自己的意思選配了,不過想必你也知道永業進來的現車其實都已經選配不少了!但如此情況下我還是沒砍到多少(可能我表現的滿想買的...),不過交易的過程開心最重要,且跟永業購車之後的互動相當良好,我想其他的在已經購入的情況下就不用想那麼多了,您說是吧?!)


asin0107大大,
您對小弟的拙作實在是謬讚,讓人真是不好意思...呵呵!
不過01上臥虎藏龍,我覺得能把自己的試車心得跟大家分享,
真的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啊!

至於您跟永業買車,其實您已經點出重點了,
那就是互動良好、服務周到、買得開心,
這比任何事情都來得要緊,真的很羨慕您能擁有Porsche勁駒!!

而那997 Turbo,永業剛剛才發表,報價跟我當初預估的非常接近,
已經逼近千萬元的身價,但是我老實說,實在是貴得離譜!
這車真的很棒,但是那樣的價格我真的會想要去試試看Ferrari!

而Test Drive...您可能沒發現我已經很久沒po車車的文章了,
那是因為我已經離開了汽車雜誌圈子,轉戰到汽車公司,
單一品牌、單一產品,跟過去五花八門的絢爛試車生活相比,
的確是天差地遠.....
但是這是自己的選擇,而且事實上也可以也"更真實地"貼近汽車產業,
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997 Turbo的試駕心得報告...恐怕得要看看其他01的高手玩家出招囉,
實在是太悲情啦...

最後我想要補充一下,這也是我自己十幾年來試車的心得感想,
那就是這些頂尖性能跑車把起步加速數據推升到讓人難以想像的驚人地步,
但是那些微的0.1sec、0.2sec,我覺得背後仰賴的都是精純的造車科技,
那個部份其實是充滿金錢競逐而冷酷的,
相比之下,我著重Handling Feeling勝於一切,
像是轉向、油門反應、車身剛性、底盤回饋、煞車漸進性...
因為人車一體、心隨意轉,這才是好車的至高境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Mazda Miata,
小排氣量,馬力沒幾匹,跑得比它快的車街上掃掃一大畚箕,
但是在歐陸各國汽車專業媒體的Handing Car Rating裡,
它永遠不會缺席!!這不就說明了一切嗎?
再一次地,以上純然是我的拙見,切勿見怪喔!!
墨菲 wrote:
asin0107大大...(恕刪)

看來以後難以看到莫菲大的test drive了,真是讓人搥胸又頓足....!!

至於車價,的確是已很接近蒙地拿430的報價,但是只要我一想到電話那頭傳來:"08年...."的時候,我又再次陷入懊悔之中!!

也因為這樣,加上這次997 turbo的進步,所以我又將997 turbo納入考慮中,本想聽聽您的親身體驗及中肯建議,可惜.....!!

至於您說的操縱感,小弟非常同意!在開了幾款跑車之後,也更加體會到直線加速的快感是那麼強烈,但也就那麼"單純"!!而操縱感卻是時時刻刻在感受,尤其那種入彎前的煞車點找尋,煞車重踩兼點放,降檔,盡量保持路線外內外(但不可越線逆向),握緊方向盤三點,九點鐘位置轉向且微幅左右拉扯,感受輪胎與地面的抓地力與摩擦,車身的重心的變化轉移,過彎頂點油門漸加,最後全油門出彎!!講起來好像很長又賣弄文字,但實際操駕時一個彎道就那短短的三四秒鐘,卻帶來非常豐沛的感受!!

唉,說到這,台灣哪時能像國外有個像樣的跑道,給自己跟愛車來個週末Track Day一下??!!似乎遙遙無期.....
hoffman0957 wrote:
我還是覺得開國產車就...(恕刪)


說得也是,能力有多少就開多少的車子,在台灣…養車也是難事一件…
其他零件我不知道 只從Google查到引擎的貨物稅

2.4L 引擎 貨物稅要從35% 降到明年的30%
2.0L 引擎 目前貨物稅25% 明年似乎無調降
雖然在台灣車主要負擔2000~2400cc 都是同一稅金
但是2400cc 的車子選擇實在不多的原因就在於
車廠要多負擔10%的稅金 售價又不能跟2.0L差的太多
乾脆少出2.4L的車 省的麻煩又 賺不多又要被嫌太貴

還有就是說車子零件有超過50%是進口的話
視同整車進口 要全車課稅


一台日規美規的車進來
每一家車廠零件能改用台製的種類都大同小異
塑膠件 玻璃 鋁圈 鈑件 大燈
這類東西一定是改用國產零件來達成自製率的限制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外很好看的 頭燈;尾燈;鋁圈
進了台灣就會變醜 因為要達到自製率限制 一定得重新開模製造 不可以跟國外一樣

那要重新開模 要多久才能回本? 所以當然不會用上太難製造的
好看的頭燈 漂亮的車身 開模萬一要多花額外的錢去製造鈑金折線 要增加大燈卡榫
大概就會被放棄了

甚至個人猜測
是台灣的零件廠直接提供幾種已開模好的樣式 讓國產車廠去選
價錢絕對比重新開模便宜 只要不與市面上其他國產車重複
車廠何樂而不為呢?

國內鈑金 印象中聽網友說過 都是來自 開億 公司
誰家鈑金爛 誰家鈑金好 好像不是有太大的意義 都馬同一家做的
只是看哪個國產車廠訂的SPEC高 QC的測試更嚴格 而已





ycx wrote:
其他零件我不知道 只...(恕刪)


小弟也在汽車零件產業中打滾了不少年,
其實現在國產車廠對於零件廠品質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再說材料的規格&spec幾乎都得按照車廠的圖面要求(或是日本技術來源的規格)來處理
甚至台灣車廠會指定用日本母廠所用的材料來生產
因此客觀的來說不能再像以前有認為國產車就是次等的認知 (如鋼板比人家薄等等)
當然啦
開發時期與實際生產所用的材料是否會始終如一這請大家自由心證
( 車廠cost down成本後衍生的偷工減料 ? )
我也不便捲入口水戰中
相信各行各業都會有這種問題發生
人家日本為何車子做的品質口碑好?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市場規模較大, 很多量產後才會發生的問題點可以較早發現進而改善
進而再下一個開發的車款中提早提出預防與對策
但這些是人家的know how
絕不可能對台灣的廠商提出這些精華
2.相信有接觸日商的各位就會知道
日本人相當對他們母廠所設計出來的圖面有信心
也始終如一, 絲毫不會因為cost down就輕易的偷工減料
而會去探討技術面或是生產方面有無其他可以降低成本的方法來達成客戶cost down
卻又要維持自身公司一定的獲利
我覺得不少的台灣廠商在心態&觀念上就輸人家很多
或許很多人會說日本人龜毛, 但人家何嘗不是擇善固執呢?
部分台灣人耍點小聰明的作法在日本人眼中甚至覺得不可思議
也許這或多或少也影響到大家對於國產車品質就是不如進口車的觀感

以上有點偏離主題了, sorry........................









國產車的優惠如下(但是要取消了):

工業總會

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有關對使用國人自行設計汽機車引擎等零件時,可減免3%貨物稅之優惠規定,入會後有關「國人自行設計汽、機車引擎、底盤及車身抵減貨物稅措施」之發證事項,將不再受理新案,舊案保留三年調適期,將使汽機車產業輔導措施回歸「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而不另給於特別優惠。

上述調整之影響,以目前貨物稅率25%的小汽車為例,一部出廠價格100萬元的國產小汽車,完稅價格將增加7%,即7萬元左右,而貨物稅則較現行增加1萬7千5百元。另外,取消汽車使用國人自行設計的引擎、底盤或車身製造,各減徵三個百分點後,一部出廠價格100萬元的小汽車,貨物稅則較現行增加3萬至9萬元。若加上關稅調低,則進口汽車之價格競爭力將更為提高,而對國內汽車產業帶來衝擊。

此外,由於汽車貨物稅由三級制簡化為二級制,加上貨物稅率調降,將使2000cc.至3600cc的進口汽車價格競爭力提高,而增加美歐和日系大型房車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


請恕我回答一下貨物稅率

車輛類之課稅項目及稅率如左:
一 汽車:凡各種機動車輛、各種機動車輛之底盤及車身、牽引車及拖車
   均屬之。
(一)小客車:凡包括駕駛人座位在內,座位在九座以下之載人汽車均屬
   之。
(二)汽缸排氣量在二千立方公分以下者,從價徵收百分之二十五。
(三)汽缸排氣量在二千零一立方公分以上者,從價徵收百分之三十五。
   但自本條文修正施行日起第六年之同一日起稅率降為百分之三十。
(四)貨車、大客車及其他車輛,從價徵收百分之十五。
(五)供研究發展用之進口車輛,附有特殊裝置專供公共安全及公共衛生
   目的使用之特種車輛、郵政供郵件運送之車輛、裝有農業工具之牽
   引車、符合政府規定規格之農地搬運車及不行駛公共道路之各種工
   程車免稅。


這是91年的法條~~~所以 97年的時候會下降百分之五的稅金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