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為何大家都會認為進口車的組裝品質比國產要好?

氣囊似乎也無法解釋中國車禍死亡率全球最高
而且中國車禍死亡率只算到七天死亡率
和國際算法不同
台灣扣除60%機車死亡率 約莫和先進國家差不多
歐洲車我真的沒開過,可是我的Altis Z才買半年多就已經有異音了,窗戶會震動就算了,現在連駕駛座車門都有關不緊的感覺
Vin Liau wrote:
進口車組裝品質......(恕刪)


不是歐洲車零件不好
而是歐洲車通常設計使用5年就換車
內部零件要多耐用呢
環保材質 至少以後可以分解
你以為不會壞才好嗎 以後一堆垃圾而已
這就是歐洲造車概念

富人國家的想法跟窮人國家的造車想法是不同的

富人是每隔幾年換一台 安全&對環境不產生垃圾 比較重要
窮人是一台用到死 希望永遠不會壞
至於垃圾 管他家的 反正垃圾場又不在我家附近
這就跟你走在東區
以為自己已經是先進國家了

但是到了紐約跟東京

才了解是開發中~~~
steven88 wrote:
台灣對品質感覺像是可以用溝通的來解決...(恕刪))


usher67 wrote:
哈哈,太傳神了!
我的公司有時就是這個樣子!
...(恕刪)


這是不公開的秘密
政府機關也是這樣運作的...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小弟的公司,製造出來的模具,其塑膠射出件皆交給世界各車廠(含台灣)使用(原廠部品,非OEM).
我們模具能做到的是,依造圖面,尺寸OK,符合公差範圍,美日歐台大家對公差的"要求"是差不多的嚴格的,對塑膠件組裝間隙的"要求"也非常接近,但實際上組裝時的調整尺寸比什麼都重要.調整好,模具出口後做出來的東西拿去組裝就不會有品質上的問題.
而調整尺寸的重點就是在"抓問題的能力",
成品要如何修改,才能做到讓各部品能完全緊配,做到最小的間隙.這點就看各車廠人員的功夫了
當功夫招數都已經打完,剩下來就是對"品質要求"的"執著度""和"允收範圍大小"了.
而這些功夫全表現在消費者買到的東西上.

我的德國客戶說,不要買剛新發表上市的東西,因為買家都是白老鼠
他的老闆每次都買全新改款的BMW,每次都嫌,但還次都還是乖乖的當白老鼠

車子也是一樣,模具拿去射出量產一段時間回來保養時,通常都會再做一些尺寸上的調整.
而這些調整的依據從哪來?大家自己想想就應該會明白了.


用一段來做總結,
要求人人有,執行和功夫各有巧妙不同.
想體驗不同,多買幾台車就知道.


PS. 小弟的大發COO,不可否認是有些異音,但服務場都能幫我處理掉,多少幫了日本原廠一點小忙

pwcla650125 wrote:
兩個牌子的車子我都開...(恕刪)


小弟也剛好是兩種車的車主....TOYOTA開了好幾年(PREMIO)
現在開FOCUS.....有沒有差,小弟覺得差別倒是很大
就關門聲來說....FOCUS=FORTIS > CIVIC > ALTIS

如果是進口車來說,小弟比較常坐的是BMW 120D(同事的車^^)
的確感覺相當扎實,其實內裝精緻度可能不像國產車花俏
但是整體的感覺還是相當的有扎實感,操駕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攝影~咖啡和音樂
新車是沒啥車,但是日子一長久就知道進口跟國產還是有差別的

******************************************************

假設C8台灣有賣台製跟進口,價格配備都一樣,您會選哪台
回文是美德,現在就積德
看的出來車主很務實也堅持~
其實這樣的態度保持下去很好阿!供應內需~
很多人都用品牌差異來說!只是沒人說出細部特點差異~
可能是怕對固執的你白說~
說的太明又酸水果吵不停~

這樣說吧!你說國產車~那舉honda好了!
他其實也是有進口車和國產車~
你去開美規的上高速公路體驗一下總行吧!

他的車價也是要多貼幾十萬才有那個品質阿~
不然他幹麻分出這規格~





我覺得開車 開到一台自己喜歡的車比較重要~
組裝如何~只要不要太差我都可以接受~
我注重在開起來爽不爽跟安全這兩點上比較多~
歐洲車也是有分等級的~所以也不是鎖有過鹹水的都好.
國產車坐過朋友的二代3.0死肥肉~我感覺也不錯阿~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