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大陸低價車準備搶占台灣車市

ilove_mazda wrote:
看看所謂大陸國產第一銷售量奇瑞汽車EuroNCAP的撞擊影片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kQGAK550LE


這部車早就停產很久了,現在拿出來說嘴??

我想你都能找到這些影片了,相信近期的撞及影片你印該也找的到

刻意找款已停產多年的撞擊測試影片,很難讓人相信你沒有其他意圖


phoenix0828 wrote: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orumid=83386


這台SX4的事件已經是冷飯了,去看看真相為何吧,跟黑心貨一點關係也沒有





很多人不承認別人的進步,但那卻是事實
thomas528tw wrote:
國產車廠並不是沒有機會揚名立萬(去問問老一輩的看看~曾幾何時,台灣的代工車不論品質、口碑都比韓國車好很多很多),也曾經受過國家級的保護(高關稅不只是提供國家的收入),但因為國產車廠自己不爭氣導致現在只能當組裝代工廠,而同時期的韓國車廠現在變的怎樣?您應該也看的到!韓國車除了自主研發,也積極向外地市場開發,更重要的是韓國車廠在自己國家並不會因此"高價"犧牲自己國民!
而國產車廠除了還保持在組裝代工的工作外,連價格也越來越高但配備卻跟不上國外原廠(安全配備)!...(恕刪)


我並不在意大家當 CEO 點出車廠應該怎樣怎樣超英趕美雄霸全球,這些洞見真的很久以前就聽過了,Benq 還真的去做了。

我在意的是大家不明白汽車產業有很多兢兢業業的人在努力,尤其是那位 008 兄,可以不喜歡最後的產品,但是說人家是個屁,我就覺得很不妥當,有辦法自己試試看囉。

單是說組裝兩個字,就知道是外行。零件是哪裡來的呢?日本人還送你 kit 組加上教學 DVD 嗎?就算去裝配線,你看到的也只是最後一步的生產線,其他生產準備、模具開發、參數調整、品質管制、還有更細在各衛星工廠的努力,這些都是三四代工程師的努力,專業程度至少並不會輸給我現在寫軟體的工作。

要說國內車廠賺很多,這我是不知道真相,但是台塑、羽田、三陽、大慶顯然也都沒有賺太多錢,裕隆在前幾年也有過財務危機,其他國產車公司的股價也不能說非常高(本來汽車就不能算是高獲利的事業)。在台灣生產汽車的成本高是可以想見的,與國外價格的差額,只能說是國民付出支持汽車產業的成本,而不能說是汽車產業賺到的利差。這道裡應該十分明顯才是。

另外在百萬台幣以下的車子,個人感覺美國與台灣價格也差不多,只是美國氣囊多些,但是墨西哥廠的規模我猜想應該比台灣大很多,成本應該較低。

逐步調降關稅已經是實行很久的政策了,談這個也沒甚麼意義,我想說的是不要隨意輕蔑別人的工作,特別是自己也只能用嘴的時候。
超英趕美應該是韓國
要推出柴油混合動力車了

ilove_mazda wrote:
我相信這幾天有看新聞...(恕刪)


不幸的是...

那些Youtube上面的碰撞測試應該是『美規車』『歐規車』或是『日規車』。

換句話說,那是那些品牌用『國外生產的零件』並且在『國外生產』的車,

國產車,有一定的比例用的是國內生產的零件,車型相同,用的零件也不一定相同

因此那些碰撞測試的『美規車』『歐規車』或是『日規車』並不能代表相同車型『國產車』的碰撞成績

所以各車廠碰撞成績的廣告,常都會有很小的一行字是說,那是『X規車』,並不是說那是『國產車』的成績

所以,Youtube上面碰撞測試的影片並不能直接套到國產車的相同車型上。


如果各位有在汽車零組件工廠上班的朋友,就一定會知道各車廠拼命要求Cost down,

Cost down在國內汽車銷售規模縮減的情況下,是無法藉由提高規模經濟達成的,

因此就只能1.裁員,2.減少行銷費用,3.壓低零件進貨報價....

最近車廠狂裁員,廣告也少了很多...

我們台灣人對油耗很要求,輕薄的鈑金不但可提高油耗成績,又可以Cost down,車廠何樂而不為?

所以國產車比較安全???

沒有『國產車』的實車碰撞測試,一切都是笑話!!


所以阿,『X規車』的碰撞成績,看看就好,除非你買的是進口車

記得台灣有公佈『國產車』碰撞成績及影片的好像只有

1.三菱的冷門車Grunder

2.Luxgen的MPV車


如果各位有『國產車』的實車碰撞測試影片,歡迎公佈

我也很想買平價又安全的汽車阿!!

據說Ford不錯,但也只是據說,沒有實車碰撞測試影片及成績,那就只是幻覺


因此我們薪水很低的上班族,要在有限的預算內買到安全一些的車的方式大概只有:

1.三菱的冷門車Grunder

2.Luxgen的MPV車(未上市)

3.進口的二手車


大陸車和國產車誰比較安全?

我不知道。

看到實車碰撞的影片再說。


rebels wrote:
我並不在意大家當 C...(恕刪)


台塑真的是想發展汽車業 但是汽車業並不是只有製造業 是製造&行銷的的整合
臺塑集團一直跳脫不開製造業的思想 一但跨業經營 經營不善是遲早的事情
屬於有志氣沒能力沒眼力&小氣的公司
幹的都是特許產業 跨行到一般產業 通常是東倒西歪

羽田、三陽、大慶...這幾家有哪幾個是真的再經營 還不是想撈一票
希望你先搞清楚這幾家以前的案底再來說
更何況一個產業倒上幾家是正常的事

先搞清楚台灣為何要保護汽車產業
保護的前提就是要發展 不然幹嘛保護
電子產業也是拿全民的錢去補貼 至少也成就出一批世界級的廠商
而汽車業呢 3,40年了還在幫人組裝(不是代工啊 代工還得符合大廠的測試標準 這兩等級是不同的)
兩產業相比 差的就是競爭心態 不敢拼 只想賺穩的 那我還保護你幹嘛

每一行業都有很專業的東西 但這沒啥大不了的
日本 韓國 大陸都沒人嗎 一樣是人 為啥別人可以做到世界級的地步 難道台灣人是不如人嗎
不過我想這可能是真的
原因只有一個 沒志氣而已
沒志氣眼光當然短淺 只能死守祖業(這心態是真的喔, 問問老嚴吧)
LUXGEN 不過是迴光反照 拼死一博罷了 因為前途疑無路了


kch008 wrote:
先搞清楚台灣為何要保護汽車產業
保護的前提就是要發展 不然幹嘛保護...(恕刪)


很高興您的語氣也有所緩和,其他的部份,我都沒意見

我的看法並非如此。汽車是策略性產業,因為可以協助維持一定的工業水準,無論平時戰時都有很大的意義。能以自有車型上市行銷全球當然很好,但是台灣作高價品、有文化差異、需要長期售後服務的品牌,本來就沒幾個成功的例子。韓國人確實很厲害,應該也是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在作吧。在美國打失業買回與十年保固,別的車廠都不敢跟進啊。

以前韓國車剛起步的時候,我們也是看衰,認為韓國車品質都很爛,只會抄襲大廠
現在呢...韓國車是世界第五大了,也有不錯的研發能力
現在我們或許也不看好大陸車廠,但是大陸車廠積極投入研發新車是事實啊!
以後有可能會成為頂尖大廠
可是台灣車廠還是只能替別人代工、組裝
butterfly01 wrote:
以前韓國車剛起步的時...(恕刪)

而且還是幫大陸代工,組裝...
eric62 wrote:
而且還是幫大陸代工,...(恕刪)


其實我猜應該是對於台灣機械業的一個新機會。因為以前只有台灣的人與廠偷偷去,沒有東西回來。現在兩岸有機會互通人才、經驗、市場,台灣才有機會光明正大在人家的全球布局裡占一個位子。

跟說英文的、說日文的溝通,遠比跟說中文的溝通困難,看我們的 IC 產業就知道,許多直接客戶還是在對岸。
首先,我說的是事實,你要說是馬後砲也行,並沒有看衰台灣汽車產業,只不過,事實卻是令人不敢接受!
再者,大家都非專業(內行),這是事實,跨行如隔山,我們在網路上也只是將看到的說出來(所以你那話中帶話的諷刺~有點多餘),你說組裝後面有許多功夫在,這是"廢話",半導體業在"組裝代工"的背後也是要一套功夫或者軟體業在"翻譯"國外軟體時也是要克服許多問題(至於你的工作"寫軟體",專業程度跟組裝是差不多的,不必話中帶話好像把"寫軟體"的技術成份抬的比機械產業高,前面說過,跨行如隔山,寫軟體專業,其他工作也有專業的一面),但請問,組裝的技術成份高還是研發的技術成份高?現在的事實是,韓國汽車產業在落後台灣的程度下,迎頭趕上(或說是遙遙領先)台灣的汽車產業!你還在說組裝的後面也要功夫??真的專業(內行)為何不研發??從前面一堆網友的發言看到的是對台灣汽車產業的灰心、對台灣汽車產業的無奈,說是個屁也是說"汽車產業",這其中重重環節是從政府政策到車廠領導者心態,沒有人批評那些領人薪水的"工程師",所以你一直在莫名奇妙的維護"工程師"(相信這邊有相當高比例的網友是屬於領人薪水的小老百姓,所以不會那麼黑心去批評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類),讓人無法理解的說!
而BENQ的失敗是"假金弄破碗",網路上有很多研究報告也都是跟這裡一樣~事後諸葛!但你舉BENQ失敗的例子跟台灣汽車產業的例子比~應該是更令人噴飯吧!

rebels wrote:
我並不在意大家當 C...(恕刪)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