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外國月亮比較圓?進口車真的卡安全?

台灣本味 wrote:
這文0分每個都是進口(恕刪)

說貨車硬,不然放個威利跟得力卡的車頭撞擊照片啊,肯定是傷亡慘烈,撞擊測試是在對等的實驗試測試,進口車可以參加國外撞測,國產車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maxwu123

安全性根本不是看硬的,要看整體車輛設計,保護人 不是保護車

2021-06-25 19:28
說明:
1.首先現在客車為了人命安全,都是前軟後硬>>前面潰縮區吸收動能,後面防止變型。這是設計上的條件。
2.貨車因為要載貨,底盤必須設計要有一定的強度尤其是縱向的車架強度上,以免載貨導致車體底盤變型,而且後面為了載貨都會使用彈片式避震,彈片也會加強車體縱向的強度。
3.所以不管甚麼車撞上貨車車斗或貨車的後車廂,只要是質量差別不要太大,一定是後車前方潰縮,前車後方幾乎只是小傷。
4.小客車與小客車相比,也是頭軟尾硬。到跟上述一樣,只是強度應該沒有前方貨車那麼硬。

結論:
1.拿後方車較軟的部份去碰前方車尾較硬的部分,只要在兩車質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之下。百分之百都是後方潰縮,前方小傷,不會有例外。(請注意是質量相差不大)
2.所以版主是不是應該再多考慮一下再貼文。
3.現在已知情況,因為國產車生產規模不大,況且很多關鍵零件技術還是在國外原廠手上,在零件部分台灣政府卻是會徵收不少量的進口材料稅。所以為了降低成本,是不是會降低某些材料部分的等級,另國產車使用的鋼材質量普遍不公布規格與國外姐妹車的鋼材質量差異,因此國人懷疑國產車鋼材質量比不上國外同型車或是同等級進口車的理由是合理的。國內的撞擊測試數據更是完全地不公開,讓人無法拿來跟國外數據比較。
4.所以,除非您有科學數據證明國產車防撞係數大於同等級進口車。否則你的推論完全看不到合乎邏輯的可能。
當狗肉成為信仰,狗腿子們當然要誓死捍衛,根本講不通道理。
royher wrote:
說明:1.首先現在客...(恕刪)


正確!
而且進口車好不好
可以看剛出爐的隔壁文
台61線,歪L開acc睡撞警用凹len得
那個時速截圖是95公里
撞完人沒事說他睡著了
車呢?前車後車都毀了
車身損壞不等同於安全應該已是常識了,駕駛人和乘客安全保障才是重點。
三菱車(不管日本或台灣國產)
保桿內那支內鐵很粗壯 很勇
(幸好國產時沒閹割掉)

樓主圖裡那台Outlander 外面看起來沒怎樣
但保桿內的內鐵應該要換了!
之前在國道被追撞過一次
保桿敲一下 沒事 後面才知道內鐵已經貓掉了
但還好有內鐵 後桶蓋跟車台後方都沒事
zenhai wrote:
其實進口車跟國產車唯一不一樣就是在那裡組裝而已,除了Luxgen,哪有甚麼國產車零件是在台灣生產的


國產車除了是在台灣組裝之外, 主要的車體結構和部份零組件也是在台灣生產的
所以才會有人質疑同款車的日製進口和台灣生產的在鈑材和組裝(焊點距離之類的)是不是真的有完全照規範,會不會有強度上的差異

這部份我也很好奇, 以前Peugeot 有幾款車, VW T4 都曾在台灣有產線,國產化過,但沒看人討論過與進口的車體差異,雖然Ford Mondeo(二代)我坐過進口的和國產的,覺得剛性和組裝還是有差, 但同樣是Ford的Focus, 很少聽到說剛性太軟的問題

我個人是覺得國產的車體跟進口的可能沒差到很多, 真要比較是會看小車大車(車重),還有是日系還是歐系,不會去看是國產還是進口
以樓主的意思超跑都超級不安全囉?
每台只要撞車前面幾乎都全毀了,這樣樓主比較適合裝甲車或坦克
車子凹陷多少不是重點,是他能吸收衝擊和讓座位上的人都沒事才是重點
zenhai wrote:
其實進口車跟國產車唯(恕刪)

其實不是喔!!有些車門結構的版件現在是從大陸進口的喔!!
沙發,飾版台灣有全球第一大的全興工業~~可以保證台製以外
車子的主結構也是從台灣生產焊接組裝~~
最貴的引擎變速箱台灣都沒有生產!!!
利潤要多可想而知可以從哪邊下手~~
我相信進幾年車體強度應該有變好!!
不過沒有T-NCAP我還是覺得沒有參考價值
目前有印象的就是Ford Kuga & 納智捷U5有送去歐洲測過....
看完大家的留言
我就安心了
Brown Will wrote:
一直以來進口車三個字(恕刪)


你知道國外當初的賽車, 都是坦克喔!! 撞到完全不會壞!! 但是結果是撞不壞的車殼乘客容易受重傷, 因為撞到的力道全部轉到乘客上了. 所以後來賽車的殼都是會吸收撞擊力道 (扁掉爛掉). 這就好像你抱著磚塊去撞牆, 跟抱著紙盒子去撞牆一樣的概念, 一個會重傷, 一個應該是輕傷.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