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車種的 歐州車
底盤確實 好上1節
但你硬要用 gtr 跟bmw 3 比
那gtr 贏太多了
但is200 跟bmw 3 比
Is200 就真的略遜1籌
只能說日本1般轎車把設計重心放在
空間 妥善率 高容錯率 市區靈活度 起步爆發力
歐洲人設計種心放在
高速行車感 高速再加速能力 山區靈活度 低盤配重 車體鋼性
取向就不1樣 為了車內空間 底盤機械結構鐵定被壓縮
配重也只能妥協
你要市區靈活 把車搞的又窄又高
那還要高速過灣穩定 這怎麼可能
通樣的成本下你要更省油
只能把輪子搞的窄窄的 車重能輕就輕
把焊接點減少 該強化的補分都偷掉
換來了油耗 確沒了操控
這1且都是妥協啊
只是在台灣很明顯的是 空間妥善率 遠比操控重要
這就是台灣的市場環境啊
練生活 wrote:
穩不穩是比較出來的...(恕刪)
練生活 wrote:
穩不穩是比較出來的...(恕刪)
賓士底盤有幾個特徵,
1 山道過彎不會過度側傾,就算大彎側傾也會在失控前讓駕駛來的及煞車。
高速公路切車道的安定感真的只是"最基本的"。
2 直線要有黏在地上的感覺,駕駛感受得到屁股下壓到甚麼,洞、水坑、草地、碎石...
只要黏得夠緊,直線就可以一直踩油門,直到感到輪胎抓不住地面。
3 車不會有不合駕駛心意的作動,動力、煞車、入彎都很精準,所以超車、入彎會很有信心。
除非要比賽,不然以台灣普遍路面品質,底盤真的比動力來得重要。
Focus底盤已經不會輸W210太多了,畢竟造車工藝差了十年。
但W210車重在高速帶來的穩定,還有雙A臂的操控性,是Focus無論如何追不上的。
Camry也不會輸W210太多,穩定舒適兼顧,但煞車就是很軟且路感模糊,小弟不太敢開快。
ML350的設定非常奇葩。
乘坐感很舒適,但懸吊其實非常非常硬,尤其是後座,為的是操控性。
會舒適完全是因為彈簧衝程很長外加輪胎很厚(255/50/19)
車身長但過彎屁股都跟得上,所以高速過彎跟快速切車道後座乘客會有被甩來甩去的感覺,
駕駛突然重踩油門加速一定會讓後座乘客感到不適。
副駕跟駕駛則無感,除了底盤偏高不適合激烈過彎,ML350底盤沒甚麼缺點。
另外,ML350底盤剛性也比Focus好上很多,在山道跟爛路尤其明顯,車體是被撐開的,不會扭動。
Focus可能要拉桿上滿才會有相同的水準,但老師傅一般不建議裝拉桿,因為會造成車體不正常受力。
以上供樓主參考,有機會多去試駕感受會比較深刻唷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