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版金厚度與安全無關?


Running Karma wrote:
其實這一堆似是而非的...(恕刪)


你真的知道汽車外面那層蒙皮的板金厚度是多少嗎?
現代比較高級的車款,板金厚度沒這麼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採用高剛性高張力鋼材,
有的甚至用更高級的複合式輕量化金屬材質來強化結構,所以板金不厚一樣耐撞,
試問市面上哪個設計車子的公司曾經公開表示板金厚度與安全與耐撞完全無關的?
但我看板上不少人用平價國產車來比較,非常堅持板金厚薄程度跟安全完全無關,
甚至號稱某牌國產車款很輕是因為用最新科技金屬輕量化設計,所以又輕又省油,
這不是誤導什麼才是誤導?真有拿超跑與F1在用的高成本複合技術用在國產車嗎?
便宜車款要提升整體安全性與車身剛性,略提高板金厚度確實是最快的方法之一,
至於講什麼蒙皮理論的,講得好像照相機右手握把處的橡膠蒙皮沒有一樣無所謂?
板金的材質強度,製造過程與組合結構等,當然是比厚度更重要,但一分錢一分貨,
連板金都不肯加厚的國產車,怎麼可能用高強度高張力材質?
反過來問,能舉些國產車板金薄安全性高的例子嗎?或是比日本同款輕個200公斤
但能證明安全性一樣高的例子?講蒙皮講的讓人覺得好車只要用帆布當外殼就夠?
一般撞擊測試都是60km/h

所以你說上了高速公路,每台車是不是都很不安全!!

骨架根鋼板都盡量輕量化,你覺得會有多安全,

在機械廠這麼久了,不管鋼板再怎麼折,都比不上厚度加厚啦!!

這都只是常識問題,車場為何要費盡心思設計骨架,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怎麼可能!!

開車本來就比搭飛機還危險,

所以 開車小心點開 精神狀態保持好一點,

不要危險駕駛,行車紀錄器要裝,胎壓偵測器要裝,

熟悉車況與路況,多收聽警廣路況導航,

快樂出門 平安回家!
各大車廠(含歐洲日本)在強調自家車多安全時,從沒提到板金厚度。
都是在強調車體結構及用了多少MPa的鋼材,或是主被動安全...等。

鈑金既不支撐也不受力,何以擔負安全與否的重任?
一個五星的車,如果退下外皮去測試,一樣拿五星吧。
看看那些沒能拿五星的汽車,落選原因有很多,但有哪一個是因為板金太薄所致?

板金厚度頂多跟耐用程度有關,厚的不會動不動就凹一塊。
遇到飆車族時有用些。


這麼厚只是增加救援的難度.不然救活了變植物人.或是斷手斷腳.還不如死了算了

Running Karma wrote:
現代比較高級的車款,...(恕刪)


你是真的不知道外面蒙皮有多薄..
所以才會在那邊一直凹...

薄的大約一兩張紙,厚的大約兩三張紙

高張力鋼板是拿來做骨架的
沒有人會拿來作蒙皮....
不能保護到人還討論什麼救援的難度?當場死亡沒有救援難度
同樣結構..版金厚撞了還可能自己走出來,版金薄救活了變植物人.或是斷手斷腳.還不如死了算了
ming052930 wrote:
這麼厚只是增加救援的難度.不然救活了變植物人.或是斷手斷腳.還不如死了算了...(恕刪)
我開過大家號稱鈑金強壯的Focus mk2
但是車上卻有不少的酒窩…說好的很硬呢?!

以上開開玩笑,車身結構才是碰撞安全的重點,
所有的撞擊測試,每一台車的皮都是皺巴巴!
假人是否安全才是真的。
只有看過車商在展示車的骨架結構設計與骨架鋼材,沒看過車商在展示車皮有多厚。

為何如此?用假設數據的方式給個簡單的概念。

車皮重量增加 30% ,安全性增加 3%
鋼骨重量增加 30%,安全性增加 20%

怎麼看,都是把重量投資在專門為衝擊設計的鋼骨結構划算。車皮本身就不是為了衝擊而設計的結構,投資太多效果不大。

為何有這種差異,再舉個例子。拿出一根吸管,剪下半公分的長度,試著從上下去擠壓他,需要較大的力量才能壓扁。相反的從側面擠壓不費摧灰之力。車皮再厚,都只是加強吸管側面擠壓的強度。鋼骨結構與鋼材選擇,就有如加強上下擠壓的強度。鋼骨本身就是為了衝擊而設計的結構。


在某些衝擊的狀況下,譬如撞擊非常厚重的牆面或柱子。車身重量越重,鋼骨需承受的力量越大。這時如果把大量重量放在車皮而不是鋼骨,對安全性反而是反效果。IIHS 的 front small overlap 就是這種狀況,他的撞擊目標非常的剛硬。
結果就變成,車皮重量增加 30%,安全性減少 5%
請想像一個胖子跟一個皮包骨,假設骨架一樣,從二樓跳下來,誰骨折的機會高。一個雙腳負擔 50公斤,一個雙腳負擔 80 公斤。

是沒錯,重的車子撞擊輕的車子,重的車子損傷會比較少。但你如果這些重量是投資在鋼骨而不是車皮,重的車子損傷會更小。小小的錘子就可以輕鬆把車皮打凹,鋼骨用全力敲擊恐怕都不會動搖半分。這樣的車你期待車皮厚一倍後會有多大的防護效果?

不是勸大家買輕的車子,是勸大家買把鋼材投資在骨架的車子。
我怎麼想都不覺得鈑金厚度與安全無關,

以1.0mm和2.0mm的鐵板來看,哪個比較耐衝擊,

如果在加上折痕,耐衝擊的能力會提高許多,

當然光靠鈑金還是不夠,因為他還是有上限,

其他的必須靠車子本身骨架,達成良好的吸收與潰縮,

以大車與小車對撞,我認為大車吃香

以車重與車輕對撞,我認為車重吃香

當然以上不是絕對,最重要的是要繫安全帶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