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保險桿內鐵的重要性(純粹討論保險桿內鐵之重要性,勿爭執哪種車好壞,謝謝)

有興趣的話來看看我的賓士後保桿我拆過,裡面也是只有塑膠骨架沒有所謂的內鐵是否這樣也算不安全?之前再高速公路被殺肥肉追撞我的保桿外殼以及支架連接車體的吸震盒破損,人家的殺肥肉可是流了一地冷卻水,所以是不是內鐵我個人是覺得還好,重要的是整個保桿的支撐結構吸震能力要足夠比較值得注意,ps我的是公司貨歐規的車
內鐵的存在是不是有其絕對重要性
看來還是沒有辦法輕易作結論的
virage164 wrote:
我的國產三菱LANC...(恕刪)

啊!第一批的LANCER就是沒有內鐵的日規保險桿咧!
朋友?有危難時會出手相助的才是朋友。
嗯嗯,弟覺得是不能輕易下結論,至少是可以討論的事情
只是如果弟來選,還是會選有內鐵的車款吧
畢竟安全配備多一樣弟的心理也會安心依點
但是如果要在這邊發言都要有什麼實驗對照組,需要找幾台車來對撞才能發文
也太苛求跟誇張了些
發表自己的看法就OK,也有不少大大分享了內鐵的安全原理了,可以參考依下
朋友呀!明天的『哭拉』今天就幫你挖好了~嘛里個B
如果沒有 學理及實驗作依據,
只是一味的"我感覺"或是找幾個車禍案例 這類 想當然爾 的說法,
我並不認為有多少可信度.

sanmo wrote:
我也會買A車答案都在...(恕刪)

那是因為多了個東西,其他又一樣
不過沒有sales會這樣賣的,
不然
一台A車50萬 一台B車全一樣配備也50萬 但是多了6聲道BOSS
你會選哪台??

(只是更極端一點)

版友也有提到,不能這麼設問的

(好吧,有錢我也想買mini-tank,硬得要死 .................是設計好哦,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內鐵)
內{鐵}很重要!也一定有!!只不過形狀不一定是┌┐字型,也不一定是{鐵}!!
有很多車種將他的水箱下架強化之後兼具了內{鐵}的功能,再配合塑纖保桿作內
骨,塞入一體成型高密度的保利龍,外面才是軟性的外保皮!這種設計一定有他的好處!
輕…!省油!
有彈性…!碰到比他硬的,來個’山不轉路轉”!
所以內{鐵}很重要!也一定有!!要不然內龜怎麼固定........
那台TOYOTA是用右前輪去撞到PANDA的左後輪,膠胎痕都留在烤漆上……….
跟前後保內{鐵}沒關係!!
內{鐵}很重要!每一台車都有!!
syntech wrote:
如果沒有 學理及實驗...(恕刪)

同感+1,
而且半調子的學理比完全不懂更可怕...
除非能夠和原廠一樣進行數百次的有內鐵/無內鐵實車交叉測試,
提出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客觀結果以資佐證,
不然在這邊鬥來鬥去實在一點意義也沒有。
看整個照片很難說明內鐵在這次的撞擊所帶來的好處
Fiat的後保桿歪了,Camry前保桿只有烤漆擦傷,也沒有歪,只是輪子歪了,倒是很特別
若不是輪子歪了,Camry車主拍了照片後也可以說自己的保險桿很猛,完全沒變形

內鐵到底重不重要,我想得回歸原本的設計,事後加裝或移走都不是很恰當
小車又沒有行裏箱,基本上就沒有潰縮空間,此時只有硬碰硬,並期待後車的潰縮來抵消撞擊力
即使車子主支架內傷也都不重要了,後乘客安全比較重要,擠扁了什麼都免談

多年前我曾看見一部CV3撞上路樹,樹幹不粗也沒撞斷,防火牆整個往內擠,車主真的很慘
整個撞擊點似乎直中罩門所在,樹幹像把刀直接切入引擎室,擠凹防火牆,推進駕駛座
而車子兩旁支架完全沒事,沒有發揮吸收撞擊力的作用
事後這麼一想如果有前內鐵,應該可在撞擊的第一時間將力道分散到各骨架,即使力量過大
也有較長的潰縮空間來保護駕駛的生命,這時候內鐵可能就是救命的護生符,至於會不會造成車體內傷,
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基本上我的觀點是原車是怎麼設計的,台灣當地的車廠就不應自行修改,否則就該送台車去做碰撞測試,
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而不是用一些說辭來敷衍消費者
(.....小車又沒有行裏箱,基本上就沒有潰縮空間....)
請告訴我哪部車沒有行裏箱?只有大小的分別吧,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