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ck0539 wrote:
贊成播車號 但不播就算了
雪隧長12.9KM
跟在時速60公里的慢車後面 12.9分鐘跑完
跟在時速90公里的快車後面 8.6分鐘跑完
差4.3分鐘,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這還算可以忍受的時間.......(恕刪)
贊成!! "差4.3分鐘,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這還算可以忍受的時間"
小弟我繼續寫下去......
這4.3分鐘,是只看自己一人而已
這4.3分鐘,這"一台"時速60慢車前面拉開的距離為4.3km
以每距離50m來算,這距離可以容納86台車
也就是說,滿載時,在隧道入口因此"一台"龜車,而多出了86台車塞在車陣中
這86台車假設每車有三人,那就代表有258人多花了4.3分鐘 = 18.5小時
(實際上會大於4.3分鐘,因為這串排的86台車並非同時起步,每輛起步時間會delay,距離因此又拉長了)
也就是說,這"一台"龜車,他自己慢慢開,自己損失了4.3分鐘事小,但是後面拉著258人跟著他一起這些都是人力成本,這18.5小時耗在車陣中,沒有生產力,又多浪費汽油不環保,徒耗國力
又不是要逼迫龜車作出什麼危害身家性命的舉動,不過是依照跟大家一樣正常的速度行進罷了,很平安啊
另外,也許有人認為在雪隧中我不是龜車,我看到前車離我越來越遠,我就慢慢加速,等到速度穩定後
就放開油門滑,漸漸的接近前車,這樣可以省油,我不是烏龜車喔!! 我只是加速慢
我想想,這其實也是造成塞車的原因之一,我以前也是這樣開雪隧的
距前車30m,前車加速一直拉長到100m,我慢慢加速追上他,滑行,到最後又回到了30m,全程花了30秒
看起來並不是烏龜車
仔細想想:
如果我後面那台車也和我做一樣的事情,那麼我的30秒結束時,後面那台車正進行到15秒
我執行我的一次loop,會造成我後面和我一樣慢加速觀念的車子也進行一次同樣的loop
但他的loop 將會延遲我15秒
後面的車子,每出現一個我,就會往後delay 15秒,一直拖到隧道入口,就變成delay N個15秒
後面就大塞車了
所以,加速慢,前車漸漸加速離去時,我也慢慢加速,緩慢的才跟上前車,這也是造成雪隧塞車的兇手
時速60公里的慢車後面 12.9分鐘跑完
時速90公里的快車後面 8.6分鐘跑完
來算算看流量
case1.
整個車道都是時速60KM的慢車,車距都50M,12.9KM的雪隧可以同時容納258台車
隧道流量為258台/12.9分鐘=20台/分鐘
雪隧口塞車2公里計算,每台車含前後距共6公尺,也就是有車334台被塞住,
消化完要334台/20台/分鐘=16.7分鐘
所以也就是你如果從宜蘭回台北時,自隧道口回堵了2公里,整個隧道又都是時速60公里的慢車,車距都50M
花的時間是16.7+12.9=29.6分鐘
case2.
整個車道都是時速90KM的快車,車距都50M,12.9KM的雪隧可以同時容納258台車
隧道流量為258台/8.6分鐘=30台/分鐘
雪隧口塞車2公里計算,每台車含前後距共6公尺,也就是有車334台被塞住,
消化完要334台/30台/分鐘=11.13分鐘
所以也就是你如果從宜蘭回台北時,自隧道口回堵了2公里,整個隧道又都是時速90公里的快車,車距都50M
花的時間是8.6+11.13=19.73分鐘
結論就是:
你在雪山隧道外先回堵2公里後然後又跟到一整個隧道的時速60公里龜車和90公里的快車差別在總共多花了29.6-19.73=9.87分鐘的時間,這還算可以忍受的時間.尤其當跟到龜車時..也只能這樣想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