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到底台灣遊覽車是有什麼內幕,都是用進口貨車底盤+拼裝車體呢?

其實問題很簡單!進口一台2千萬以上

租一天要3~5萬誰要租?

問題就是這樣而已!

用正規的東西來做價格那麼高!

所以就會有便宜的方案出來!

不用怪東怪西請怪大多數的人(可能包含你自己)

都是想要物美價廉

但是這就不可能嘛!
CayeneAD  

bighou1234 wrote:
台灣ARTC真的有...(恕刪)

artc的立意是好的,但是讓人難以信服也是真的。
在台灣上市的車輛都必須通過artc的測試,
動力,油耗,耐久度等,當然也包含撞擊測試,只不過,
只不過撞擊測試的車輛是由車商提供,並非去買市售車,
所以,貍貓換太子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重點,雖然車商有送測試車給artc做測試,包含撞擊測試,
但是卻沒有一家台灣的車商願意公布artc全程撞擊測試的影片,
不曉得是(撞)況太慘?還是另有(引擎)?
不論如何,最終結果都會是通過測試,不然就不能販賣了。

我一位同事,在SOS服務過,據他說,當時剛好食安風暴,
各食品廠紛紛送樣品來檢測,很多客戶,
都要求檢驗報告中三聚氰胺的檢驗的結果必須為未檢出,
他們只是拿錢辦事的,客戶要甚麼,就給客戶甚麼...。

所以,ARTC的說法,聽聽就好,與其參考ARTC的油耗數據,
倒不如參考工研院的測試數據,還比較有公信力!
pepsi_blue wrote:
首先,我自己就不相信ARTC所以我也不開國產車


不管你開國產車或是進口車
幫你做認證把關的都是ARTC
所以你開的進口車也是ARTC加持過的
所以,趕快丟掉吧!

說台灣的遊覽車是拼裝車,真的是嘩眾取寵政論節目看太多的人說的
如果你把看政論節目的時間拿去看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等等
有很多節目如超級工廠等會告訴你
世界上很多車都是如此“拼裝”出來的

對於大型的交通機具,如遊覽車、卡車、露營車、消防車等等
因為具高度客製化與高度專業性
多是區分由車廠與車體廠分別產生出來的

講很簡單大家每天都看的到的宅急便3.5頓小貨車好了
這些三噸半的堅達箱車是直接由中華汽車原廠出來的嗎?
不不不不是喔!
中華三菱只會生出底盤車,然後拉到車體廠
車體廠再依據客戶的要求打造車廂放到這底盤車上

宅急便的貨車這樣講大家都很能理解
擴大來講
遊覽車、卡車、露營車、消防車等等亦是如此
車廠會設計生產各式各樣的底盤
車體廠再依據所需向車廠購買適合的底盤打造成客戶想要的車型
這樣的好處是
車廠只專注於設計生產底盤,重視結構、引擎、變速箱、懸吊等的設計生產與搭配
車體廠則善於應付客戶的要求,達成少量多樣的車體需求
這在世界各國多都是這種模式在運作

當然,車廠有沒有順便做車體?有!當然還是會有車廠順便會做
但你可以發現由車廠直接做成的遊覽車樣式統一僵化,選擇也不太多
畢竟術業有專攻

解釋這麼多只是要釐清一件事
不只是車,很多行業與產品都是靠“組合”出來的
比如海鮮丼,下面飯+上面海鮮
有人會說這是拼裝飯嗎?

你可以去嚴加要求這“組合”的品質
但不要隨隨便便就把“組合”套成“拼裝”
這真的只會顯出你的水平不夠而已

個人愚見..只要嚴格規定車內必須使用防火材料..尤其是大客車..就可少掉很多悲劇了

當個卡王 wrote:
很同意這觀點 台灣...(恕刪)


整棟樓只有你提到真正的重點,
臺灣今日遊覽車亂象的關鍵,不是關稅,不是軸重,
而是使用年限太短,逼使業者不可能花大錢打造好車體.
台組車因無法大量生產,所以組裝方式類似跑車防滾龍,用金屬桿件一隻一隻手工焊接[第四台有特別報導過],強度反而比進口量產車強,量產車結構跟轎車一樣,是用板件點焊的完全無大小梁!

但~台組車致命傷就是重心,用金屬桿件焊接上層結構,重量高於量產車點焊板件!

我家小妞蛀牙了~

superspell wrote:
deydey999 wrote:
那為何前陣子韓國還跟我們台灣買成車進口呢?底盤台灣進口,台灣打車體後再出口韓國!!...(恕刪)



有這件事嗎?


有~大吉車體
打了一台雙層B9TL銷到韓國~
也打了台B7R遊覽車銷到香港
都是VOLVO牌~
之後要在台灣上路的開頂雙層巴士就是VOLVO B9TL...就是大吉車體負責打造
我印象中,在幾年前一樣在國道,有遊覽車翻落邊坡,車體上下分離,造成多人死傷(好像是學生吧??),當時有媒體問車測中心是否有針對大客車進行安全測試?
結果他們的回答:有的,在電腦上,進行各種模擬測試!!!!聽得這種回答,我再也不相信車測中心了!!!因為我不知道是玩真的還假的???
除非像國外一樣,進行實車測試,並把過程及結果公布!!!

Kang-Wei Tzou wrote:
artc的立意是好的,但是讓人難以信服也是真的。
在台灣上市的車輛都必須通過artc的測試,
動力,油耗,耐久度等,當然也包含撞擊測試,只不過,
只不過撞擊測試的車輛是由車商提供,並非去買市售車,
所以,貍貓換太子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重點,雖然車商有送測試車給artc做測試,包含撞擊測試,
但是卻沒有一家台灣的車商願意公布artc全程撞擊測試的影片,
不曉得是(撞)況太慘?還是另有(引擎)?
不論如何,最終結果都會是通過測試,不然就不能販賣了。

我一位同事,在SOS服務過,據他說,當時剛好食安風暴,
各食品廠紛紛送樣品來檢測,很多客戶,
都要求檢驗報告中三聚氰胺的檢驗的結果必須為未檢出,
他們只是拿錢辦事的,客戶要甚麼,就給客戶甚麼...。

所以,ARTC的說法,聽聽就好,與其參考ARTC的油耗數據,
倒不如參考工研院的測試數據,還比較有公信力!


我不會質疑你對ARTC的質疑
但如果每個人都要抱持著這種態度
那歐盟、美國跟中國的車測中心也都不用去信服了

台灣會做選手牌去ARTC
歐洲、美國、中國的車廠就不會?
別說是用抽測了
車廠要作弊的方式多的了
大不了要來抽撞擊的那段時間每台車都強化過
其實更簡單的是
一開始都做強度很好的
過段時間再把某些地方cost down掉
反正撞擊測試就上市前那麼一次
有哪個地區規定上市後多久再抽測一次嗎?
連vovle都沒做到啊!
而cost down正是車廠的強項啊!

所以,也別把外國想得那麼高尚
真那麼高尚福斯就不爆發排氣造假這種事了

至於你那位在SOS服務過的同事
只能說,就是這種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檢測中心都不能忠於自己的職守把持自己的底線讓客戶予取予求
難怪造成今天這種大家互不信任的世界
也難怪7-11系統只相信SGS

樣品客戶要怎搞那是客戶的自由
但檢測中心只能忠於檢測結果
這不是檢測中心的底線嗎?
國外拼裝進口叫作原裝,台灣MIT製造叫作拼裝,外國的懶覺沒有比較香吧

不要看不起台灣製造的東西好嗎!!台灣人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