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你用過嗎 : 92無鉛汽油99%, 混1%柴油


alicepalicep wrote:
你說的那一句就全然是錯的了
柴油怎麼不會燃燒??中油的柴油閃火點才56度到六十幾度而已,怎麼不會燃燒??


跟汽油點火爆炸絕對不是同步燃燒
是汽油引燃後才點燃柴油
當然不一樣

混油裡的柴油,屬於二次燃燒


Michael1974 wrote:
混油就會燃燒完全嗎...(恕刪)


這問題程度太低了
我就複製貼上就好

爬文好嗎?
http://ivy5.epa.gov.tw/docfile/040310.pdf
汽油柴油硫化物標準在同檔次

別再戰有含硫了
看不懂的話我講白一點
你的車吃汽油一樣有硫化物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但柴油汽油都一樣10PPM

你想要驗還驗不出來!
我也來佔個位子好了~~

看起來心癢癢的~~可是又怕怕的~~

faxio wrote:
要怎麼自混柴油 ?...(恕刪)


50L的油箱,1%=0.5L,可以在加油站加完柴油後,再加汽油!

G9966881 wrote:
http://ivy5.epa.gov.tw/docfile/040310.pdf

中肯..甚麼車都含硫..
我住台中, 在新竹上班, 每天開車來回 180 公里上下班.
對我來說, 車子的油耗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畢竟越耗油, 通勤的成本就越高.

反正是一輛車齡超過20年的Corona 老車, 就算用了混油造成車子壞掉損失也是有限. 所以就大膽用下去了.
我每三個工作天加油一次, 期間約行駛 540 公里.
混柴油前, 540 公里大約需要 33 ~ 35 公升的 95, 換算之後大約是 15.x ~ 16.x km/l
混柴油後, 540 公里大約需要 31 ~ 33 公升的 92(含700cc 柴油), 換算之後大約是 16.x ~ 17.x km/l
也就是說油耗大約進步 1 km/l.

我使用混油的時間已超過一年半, 說不定都超過兩年.
以一年半來算, 至少 300 工作天, 有就是說, 我已經混了超過100桶汽油.

Corona 依然頭好壯壯.

也因為 Corona 混油的表現良好, 就在 Corona 實驗半年後, 我也開始為名下另外兩部車加混油.
這兩部車分別是
2001 Toyota (GOA) Corolla 1800cc
2004 Mazda MPV 3000cc
截至目前為止, 這兩部車也都好好的沒有問題.

GOA Corolla 因為常開市區, 所以混油的省油效果並不明顯.
至於 MPV 的表現等一下再說.

最近 Corona 壞掉了, 並不是混油造成, 而是車齡大, 引擎線組老化, 接頭與絕緣破裂, 常出現短路情形.
由於原廠已不提供新的線組. 狀況良好的線組難尋, 所以該車已再修車廠躺了幾個月的時間.
所以最近這幾個月使用 MAZDA MPV 上下班.
同樣的路線, 同樣的駕駛習慣, 我特別比較了混油和不混的差別
台塑的 95+, 大約 10.x ~ 11.x km/l
92混柴油, 大約 11.x ~ 12.x km/l
(最近打算嘗試 95+ 混柴油看看結果如何)

除了油耗以外, 另外有一個無法量化的, 就是駕駛時的感覺
我只能說, 就油門反應來看, 覺得混油的扭力表現較為飽滿. (這只是個人感覺, 或許只是心靈馬力也說不定).

混油這種事情, 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
有人認為混油一定會把車弄壞, 有人就真的殘殘給它試下去了(我是後者).

我不是幫那個組織說話, 也不認識他們. 我只是去嘗試並把結果PO出來分享而已.

PS:
我平時如何加油?
1. 先準備一個小油桶並先備好柴油.(我都固定 700cc)
2. 自助加油前先把小油桶內的柴油倒入汽車油箱
3. 自助加油
4. 加完油後拿著小油桶去買700cc柴油, 為下次加油作準備.

RikerC wrote:
我也來佔個位子好了...(恕刪)


用目前油箱內的汽油來試試,1%柴油,OK的!
沒有科學的理論與數據之前
我是不會混的
另外我也幾乎不會加油精
至少這台車買到現在,沒有加過...

要推廣很OK
東西要拿出來,而且人家問就要有問必答
講不出來個所以,全部憑感覺
是否是頭洗下去了,找幾個墊被的以防萬一那天有狀況一起街頭抗爭

汽油柴油的內燃機設計完全不一樣
我還蠻希望有科學證據說服一下
車子是男人的玩具,我熱愛我的捷安特鋼管車。 說對的話,做對的事
無鉛汽油
就真的完全無鉛嗎?
還是很微量而已
G9966881 wrote:
這問題程度太低了我...(恕刪)

我有查了現在都是 10PPM 以下

那請問:
柴油引擎的廢氣排放主要會產生下述幾種物質: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簡稱CO):燃料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燃燒而產生的一種氣體。
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簡稱HC):由碳和氫形成的化合物總稱。指汽缸內的燃油或潤滑油未經燃燒,或經分解生成的碳和氫的化合物、燃料蒸汽等。
氮氧化物(oxides of nitrogen,簡稱NOx):汽缸內的氮在高溫下被氧化而成的氣體,主要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而成。
微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排氣中各種固體微粒的總稱,通常包括重金屬化合物、硫酸鹽類、SOF可溶性有機物的碳煙顆粒、外表裹有燃油等液態顆粒等。

與排氣管相連接的柴油碳微粒濾清器(法國標緻汽車車款)
燃燒碳微粒子的動作並非隨時都在進行,而是利用廢氣的壓差感知器來偵測其儲存量。一旦達到飽和量,ECU行車電腦會發出訊號進行「濾清器再生」,提高引擎的工作溫度,利用引擎產生的高溫廢氣(大約600℃至650℃)燃燒儲存在濾清器內的碳微粒子。駕駛者並不會從儀錶板接收到任何的警告,或者感覺到任何的燃燒動作。目前全球汽車廠對於「濾清器再生」的方式主要包括:電加熱、噴油催化燃燒、柴油燃燒器等,而安裝柴油碳微粒濾清器可以有效降低HC、CO、PM等三種污染物的排放量。

如同觸媒轉換器一樣,原則上此濾清器並不需要清洗或定期更換,除非故障損壞了。但是駕駛者的開車習性(短程使用或不常上高速公路),或者走走停停的行駛環境使然,有可能造成引擎無法自行燃燒碳微粒子。假設出現這種狀況,可委請維修廠的技師使用電腦程式,執行燃燒儲存在濾清器裡的碳微粒子。



對健康之影響及抑制措施
超細懸浮微粒:超細懸浮微粒能穿過呼吸呼吸器官的過濾系統,直接進入循環系統到達全身各器官,增加各種疾病的機率,如心血管疾病。柴油引擎產生的超細懸浮微粒遠多於汽油引擎,若不濾除,對人體的傷害遠大於汽油引擎,許多法規要求柴油引擎必需加裝微粒過濾器(DPF)。
氮氧化物:近來已經有新型柴油車輛改以尿素中和排氣中的氮氧化合物,可以有效減少污染。
柴油尾氣,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類致癌物,即有明確致癌作用。[4]


不知道汽車是否有這裝置??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