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昨晚有沒有人北上國一塞在233km~203km


kagerliu wrote:
但是今年過年時,台61一樣塞爆
倒不如走台一.

今年過年僅有六天,故大幅壓縮南北來往時間及預期塞車心態,讓高快速公路等級的路吃不消


小客5509 wrote:
感謝您的解說應該五分...(恕刪)

最後一段的想法其實不只您一個,就是很多人在高呼要蓋的「梅竹高架」


meridian wrote:
還是要看路段
我曾經...(恕刪)

我用走台15舊線的方法解決了南寮瓶頸的問題:
https://goo.gl/YyC2CO

順道爆個卦,現行的西濱路也就是台15,原本是台15新建與拓寬的路線
原因在於連結中的舊線走法太過彎繞,因此乾脆開新路出來
在用地取得的過程亦受到居民不斷抗爭之阻撓
後來台61規劃時,依舊還是因為抗爭而採取當時的做法,另闢新路
然而這樣又有經過保護區及南寮漁港附近住宅的問題,而這也影響竹市府對於南寮都計的核定
最後竹市府自行開發南寮,台61的計劃路線遂胎死腹中
https://www.ptt.cc/bbs/Road/M.1342670038.A.2D5.html

最近幾年,甫上任的新竹市長提出將此段重新復活的想法
https://www.ptt.cc/bbs/Road/M.1395848920.A.E8A.html


小客5509 wrote:
蓋高架, 其實也隱含...(恕刪)

蓋高架的優點在於省工程成本
以比例而言,若路堤式的公路為1,則高架為6,地下為9

另外,其實五楊高架並不算最高的高架橋
台灣最高的橋為台24線谷川大橋(99公尺,約33層樓高),其次為國道六號國姓高架橋(74公尺,約24層樓高)
與之相比,五楊高架最高的紀錄僅有40公尺(約10層樓高)而已

最後,關於台61西濱快速公路的兩三事,可參考新南極轉運站以及敝人所撰寫的報導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今年過年僅有六天,...(恕刪)


謝謝, 但在思考的是恐怕要有楊頭高架, 不單是梅竹, 以及需要中彰高架等

不過五楊不在於比高的想法, 而是為何全段需要如此十層樓高度? 有其必要性?

但這些架在國一上的高架, 如果土地成本還可以的話也許儘早規劃施作,

只是另一個日後隱憂現在想到, 現在大量買車除油價因素還有及時享樂因子外, 若要增設高架型高速公路解決國道頻塞問題, 日後的養護成本恐怕不低, 因為人口紅利早就過了, 現在的狀況活像迴光返照, 若無廣增移民增加工作人口, 日後稅基還是會減少, 加稅恐不可免來維養這些建設直到撐不下去封路不再使用為止, 後面講到這段好像作夢一般, 不過個人以為日後不無可能
蓋什麼高架啊??
擴充公共運輸系統比較妥當
有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買車的需求必然大降。


georgenee0502 wrote:
蓋什麼高架啊??擴...(恕刪)</blockquote

也是不錯點

但南北有高鐵有台鐵應該是夠了, 現在是高鐵相對開車直接成本高接駁不便, 台鐵那服務水準讓人無奈領教, 例舉誤點當正常不是當國恥看待,

公共運輸政策執行管理應該是為何, 這那些交通大員幕僚應該比咱瞭
能非假日出遊當然選非假日,但有時候就是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跟大家一起停在高速公路,8/9星期日又要從清境再塞回台北一次,所以這次我決定吃完晚餐大約9點以後再出發回台北,這時候如果再塞的話我也沒話說了...
在這裡發文真麻煩,只說你的想法人家說你嘴砲鍵盤俠,附上證明人家說你炫富?!

小客5509 wrote:
謝謝, 但在思考的是...(恕刪)

1.很簡單,就是因應地形的起伏
以中壢交流道-楊梅交流道的路段而言,那裡有個小山丘要克服
若還要像平面段爬上又滑下,對車輛而言無疑又是耗油的一大夢魘
其他路段則是有跨過不少平面陸橋,這是一大利多
2.人口問題,現階段有引進外籍勞工,或許可能為一解套方式
再者,現在也有電動車輛或空氣車等先進發明正在逐步成形中
未來油價不會再是決定購入車輛的因素之一

georgenee0502 wrote:
蓋什麼高架啊??
擴...(恕刪)

這是理想的進行式,只可惜執政者未必會照這個理想去實現


luftwaffe wrote:
能非假日出遊當然選非...(恕刪)

難為你了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1.很簡單,就是因...(恕刪)


已離開了北部,真慶幸再也不用每個周日夜北返桃園時,忍受這塞車地獄.現在迭創新低的油價,會使這樣的塞車更加嚴重許多...

點了地圖大的連結,也是頗有感慨,曾經一段時間的北返路線,跑的就是台61線,雖然跟地圖大很類似(住大園大海村),但新竹到桃園這段,始終是一道無法跨越的"車險",即使是如地圖大規劃的舊台15線,但在過縣市交界到再上61高架的這段路,有著多到爆炸且不連貫的紅綠燈,2011年試開了一次就受不了,而改由竹南接回國三,依然無法逃過後龍收費站以北的塞車悲劇...

台61是我相當喜歡的一條公路,尤其冬季期間,狂風呼嘯,車輛稀少,沿路荒涼的濱海景觀,車行其上,頗有一種遺世的孤單感...

就如地圖大所言,要跑台61需要有相當的功力,沿途上上下下,濱海的夜間照明往往很差,要靠對路況的熟悉才能維持車速.但是也正是這樣的特性,才使得台61人車稀少.

但我認為一旦全線高架化(也許在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尤其新竹桃園段打通,將使得車輛暴增(除非收費),塞得比國道還厲害,而那條杳無人煙的台61,將只留存在記憶中.
西濱觀音之後已經在施工了,只是不知道哪一年才會好,而且一路到鹿港這一段也不知道要拖到哪時候,如果能接上南部的61,以後可能都跑西濱不走高速公路了。
不過說真的啦,西濱真的比較難走,道路品質不比國道,常常有被壓壞的地方,不然就是路面下沉,而且大多數路段沒有路燈完全黑暗,我常走的人有時候都會不自覺的放慢速度。
在這裡發文真麻煩,只說你的想法人家說你嘴砲鍵盤俠,附上證明人家說你炫富?!
小的8月中從沙鹿回桃園第一次走西濱.
不難走, 滿好玩的說; 途中高架路段還開到100公里.
印象中有一段道路已是盡頭, 往右彎後等個紅綠燈再接左彎就是省道台一線了;
再開個幾公里微微左彎再接高架(那條路不好辨別, 不熟真的會走到下一個台一線)
後來到竹南後下閘道就直接接北二高了. 因第一次走覺得很好玩, 不會覺得難走.
那時約晚上快11點從沙鹿回程, 加上非拜日, 沿途北上跟我同行的車沒半部...只有在某一段區間遇到兩部, 但很快的就消失在我後照鏡了....
Moonlighting wrote:
已離開了北部,真慶幸...(恕刪)

這段其實波折很多,主要是卡在地方(新竹市政府)與中央(公路總局)喬不攏的問題
而且兩條國道剛好於此交叉,又有竹科設置於附近,每逢尖峰時段必淪陷...

至於全線通車並將新竹竹南段高架立體化後是否為台61帶來大量車潮?個人是持保留態度
原因為二:其一目的地或出發點為山區的用路人不會刻意為了避開塞車車潮而走濱海的台61
其二人口數遞減也間接減緩車輛數的增加

luftwaffe wrote:
西濱觀音之後已經在施...(恕刪)

觀音永安段預計2017年8月完工
永安至福興溪橋(桃竹交界處)預計2018年2月完工
福興溪橋至竹1段預計2018年3月完工
至於竹1至鳳鼻隧道段,則是在紙上談兵-可行性評估中
目前所得知的消息是,鳳鼻隧道北上段將成為側車道,南下段為台61主線北上車道,其餘的南下主線及側車道則是於隧道外側興建
鳳鼻隧道以南至鳳山溪橋段則是計劃立體化,再往南的路段可詳閱我在91樓的解說
以上是北部路段的現況
白沙屯-南通灣段,預計2017年6月完工
大安大甲立體化工程,預計2017年9月完工
王功-大城段,這邊分為兩段,其中王功至永興段(芳苑交流道)預計2017年8月完工
永興至大城段,預計2019年完工
以上是中部路段的現況
七股至十份路段,預計2017年1月完工
以上是南部路段的現況

若以上工程順利進行,那麼在2017年底,台61通車路段將可分成四大段:新北八里-桃園永安、新竹鳳鼻隧道南口-鳳山溪橋、新竹浸水橋-彰化芳苑、彰化大城-台南十份
2019年底時,則為新北八里-新竹新豐(竹1線)、新竹鳳鼻隧道南口-鳳山溪橋、新竹浸水橋-台南十份三大段
換句話說,到民國110年,台61便能從新竹一路直通至台南


關於路面品質問題,目前損壞最嚴重的路段位於觀音段;其次為台中港段
新竹平面段最近有重舖所以會有些改善、南部路段一向良好,其餘路段與普通省道無異
Eileen Justin wrote:
小的8月中從沙鹿回桃...(恕刪)

你說的那個盡頭正是南通灣通車終點,往右彎接上通霄聯絡道與台1衘接
https://goo.gl/7nsqAs
未來新建路段將上述的盡頭通至微微左彎的地方
https://goo.gl/Odya0S


最後補充一點:新竹浸水橋-竹南-後龍的平面路段立體化,待所有工程皆宣告完工通車再來進行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