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810 wrote:
台灣之光?
別鬧了吧,
如果整艘遊艇,從聲納系统到推進系統都是台灣設計製造,
才能算是台灣之光吧,
否則就跟台灣其他產業一樣,
只是代工而已,差別只是產品體積比較大而已,
可能會有人以為我不愛台灣,
但是,我卻認為,真的愛台灣的人,才會勇敢的說出事實.....不去自欺欺人
希望台灣繼續加油,擺脫代工的宿命~~~
我想你這樣說是不公平的 也完全不能同意~
一整條船裡面 一定全都要是台灣做的
才能算是"台灣之光"嗎?
其實這個世界早就已經扁平化了
別人的東西比較便宜 就找別人做
這樣跟自欺欺人有什麼關係?
何況台灣的遊艇 性能跟系統都是自己設計的
只有造型跟室設聘請國外設計師設計(這跟船東的品味有關)
我不認為這樣比較低等
如果真要把一條船拆出來看
現在台灣能做的有:
(1) 船殼(包含樹脂跟玻纖)跟其他複材製品:
這部分很驕傲, 之前遊艇雜誌才報導過
台灣的嘉鴻遊艇運用VARTM的方式
灌注生產了三條超過130ft的遊艇船殼
這是全世界最大的一體成型 運用複合材料的產品~
(2) 軸系跟螺獎, I架:
台灣的宏昇螺獎 瑞福宏昌螺獎兩家公司
國際知名
連外國的遊艇廠都是跟他們買的~
(3) 內部的裝潢:
這部分不用說 台灣的木工很有名
裡面的用料絕大部分是台灣的木材跟五金工廠製作的
少部分依照船主的要求改用國外的
(4) 遊艇用的五金
台灣有一家生產船用五金的公司很有名
叫作緯航
連德國的Lurssen遊艇廠
都請他們到德國的現場去製作船用五金~
(5) 管路, 電線, 電線架, 配電盤, 油漆等等
台灣有很多衛星工廠都在生產這些東西~
台灣目前不做的 或說不能做的
大概有:
(1) 主機: 其實全世界的遊艇主機根本絕大多數只用下面兩家公司生產的
一家叫做Caterpiller(美國), 一家叫做MTU(德國)
連義大利, 荷蘭, 英國都是跟他們兩家買而已
這些國家都是"自欺欺人"嗎?
(2) 發電機: 遊艇常用的也只有兩三家, 大概就是Ocen跟Caterpiller
(3) 大部分的航儀: 航儀的世界, 我只能說 日本人太厲害了~
(4) 空調系統: 這部分不是台灣不做, 而是"MarinAIR"這家公司的市佔率太高
其實 設備該選用台灣的 還是國外的
跟船東個人的偏好大有關係
像是美國的船主 主機特別愛用Caterpiller
因為他的船在美國 所以維修方便
但是歐洲人 或是台灣的海巡屬
就覺得Caterpiller很爛 他們一定要用德國的MTU
所以
就算是台灣今天能生產船用主機
我想也不會有人要用的...
這並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 而是"偏好"的問題
遊艇並非量產化的"商品"
而是要體現船主個人品味的"藝術品"
另外 台灣幫國外代工的遊艇廠不少
但台灣的遊艇不乏自有品牌 像是:
嘉鴻(Horizon)
嘉信(Kha Shing)
東哥(Ocean Alexander)
高鼎(Jade)
統一(President)
人冠(Dyna)
強生(Johnson)
大舟(Tachiao)
大洋(Tayana)
等等
都是國際知名品牌
翻開遊艇雜誌都是有頭有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