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世界上輪胎最多的汽車——中國制造

真佩服某些人的勇氣啊


全世界所有已開發國家,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那別人對你說的胡蘭,真有你的,那還用著去爭論什么,直接說,別人說的多省心
niniline1999 wrote:
美國火箭用的平台不知有多少輪子...(恕刪)

印象中是用履帶...
斯文魚 wrote:
真佩服某些人的勇氣啊...(恕刪)


我不想與你筆戰,若看我不順眼,可以把我加至你的黑名單中!

你的議題我沒興趣跟你談,我與別人談的好好,硬要用你的議題來跟我談,我有接受嗎???

沒有禮貌的跑進來要與人辯,還要用你規定的議題!

會公說公有理的都是強要在自己設定的議題做文章,這種筆戰我沒興趣!

來01是聊天交朋友的,不是要與人吵架的,你想吵去找別人!

真要談我會去找別人談,因我不想用辨的方式與人談,也不想與沒有禮貌的人談!

01上中國人不多,不要丟中國人的形象!

建議你全世界多走走,眼見為憑!

我不喜歡講難聽的話,請自重!

若你再說一些五四三的,那咱們就拜拜了!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大
S哥
小弟真想給你們兩個加分......只是....

看你們的發言收穫較大!

PS:
S哥是機械系科系的嗎?
rogerkuo2001.tw wrote:
舉個例子,投影機的DLP技術,TI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燒了十幾億美金才量產,有那個亞洲公司這樣玩?

TOSHIBA有玩過,不過因專利權問題無法商業化.應該講TI的專利申請早於TOSHIBA.
後來日系業者全部轉向LCOS同3LCD.
rogerkuo2001.tw wrote:
其實台灣最賺錢的企業,如HTC, MTK都不是靠WINTEL體制,而MTK自己就是WINTEL!

Mxx很快會碰到天花板.免費作業系統興起,軟體不再是短板.
基頻,小弟只能講HSDPA都有問題.

rogerkuo2001.tw wrote:


我不想與你筆戰,...(恕刪)



就事論事,怎么又成了丟中國人臉呢?

這位小朋友自尊心未免太強烈了吧!!

我可不可以說,別丟臺灣人的臉呢?
rogerkuo2001.tw wrote:
哈哈,德國的機械工業...(恕刪)


R大
關於德國機械工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觀點小弟也有疑問
因為國中地理有講
意大利才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政府對中小企業成功起到很大作用
可以古狗詳情

德國至少給我的感覺不像是中小企業為主
發達國家主要以服務業為主(GDP70%左右)
德國是老牌工業大國,偏向于製造業占GDP35%,服務業產值僅為62%
德國出口世界第一 主要是機電產品

以上只能說明德國製造業強
沒有得出德國機械工業不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論

但是
根據華爾街日報歐洲版2003年 (和現在差距應該不大)
歐洲500強德國有75家企業榜上有名
其中包括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西門子,賓士
排名分別為2 ,5 ,7 ,x (未知)

另外
德國鋼鐵巨頭TyssenKrupp 雇員193,000人 銷售380億歐元
集團下屬電梯企業也有雇員2萬人 銷售35億歐元

第二大鋼鐵企業Salzgitte 銷售也是近百億歐元
...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製造業吧
(寫到這小弟心想,是不是R大所謂的德國工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是按GDP產值來劃分的
如果這樣,幾乎不存在什麽國家以大型企業為主了,即便韓國有三星,LG,現代,其產值也是GDP中的小部份)

PS:
希望大家發言能心平氣和點
有疑問謙虛指出
儘量少用反問語氣
這樣才是交流~

交流是什麽? 求同解疑的過程
反駁對方從也要以對方的觀點出發
分析對方的想法....
心平氣和很難嗎?

小弟感覺每次討論即將深入時便開始嘴炮了
實在忍不住想說點什麽

如有冒犯~ 小弟先說sorry 了
這種模組化的油壓板車,在十三年前六輕建廠時期,看到不想再看。廠內一堆1千多噸的塔槽都是用這種機具在運搬。

模組化的東西,比輪胎多少有什麼意義? 就像堆積木一樣,負載需求有多少就連結幾個模組不是嗎?
hudayaniu wrote:
R大關於德國機械工業...
以上只能說明德國製造業強
沒有得出德國機械工業不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論
(恕刪)


以後不用跟沒有禮貌的某位中國人筆戰了!

舉個例子:

很多中國人要別人讓位讓路時總會說"讓一讓"!

而台灣人一定會說"借過"!台灣沒有"讓一讓"這種話!

講"讓一讓"的心態是以我為主,不要擋我路!

講"借過"的心態是不好意思,礙著你了,麻煩您挪一下位置!是從別人的角度來看的!

台灣人其實是很多禮的,當然有人會說台北人最有禮貌但最假啦....(我是台北人,別筆戰!)

待人接物就是從小地方著眼,心態很重要,不是我最大......

回到主題!

您引經據點說的很好!

但我說的是:"機械工業",不是汎指製造業!你若把汽車,鋼鐵業拉來比,當然是這樣!

製造業中的大咖大家都知道,也不用再多說!

但你看一般的機械雜誌,談到的機械業是啥?不是這些廠商吧,而是工具機與一些設備製造業!

機械工業有大公司沒錯,但我說這話時,請注意是與日本比,德國"產業結構"還不是全部以財團的型態為主,有很多有高深技術的小廠在做金字塔頂端的產品!日本與韓國是以大財團為主的工業型態!

講這話的時間在1999年,跟德國最大的斜齒輪代工/設備製造商的副總閒聊時提到的!該廠有2000人,以該行業算全世界第二大,僅次於美國Gleason集團!

雖然該領域日本在他們後面,但他們也覺得日本是可畏的對手,日本公司像樣的很少沒有與財團有關,但德國卻有很多小而美的公司!

他們以德國人的角度來談自己的競爭力,德國人雖臭屁,但也不敢小看日本人!

德國人均所得高,低階的無競爭力!中階的德國與日本的財團可以做,因量大,可以餵飽其眾多員工!

但工具機與一些設備商算是中小企業,他們的利基就是做金字塔頂端的產品,量小但高利潤,日本的財團不會對這麼小塊的市場有興趣,不是日本人沒能力,是市場區隔!

德國貨還不算最精密最貴,瑞士的更貴!

當你是管理階級,以經是大咖了,考慮事情往往會先從市場面著手,再考慮要發展什麼樣的技術與投資!講難聽一點的就是生存的契機!

這就是德國中小企業一定要往高階的產品做的原因!

日本的廠商會買德國的機台來加工他們的產品,因為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才能做到與德國一樣好,但量又這麼少,又不是買不到,幹嘛要自己研發,去搶這種生意?

不知這樣說您覺得如何?我講這些話時請不要斷章取義,這樣就會出問題!

人人都是自己的老板,人人都有自己的發展契機,適合別人不一定適合自己!

對了,我是機械出身,但早已不在機械業打滾了!我在美國的電機系當博後過!現在不務正業中....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