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的德國IAA車展,可以說是我從事汽車媒體行業以來的「定番」行程之一,有鑑於目前車展仍在進行當中(9月9日起至9月14日),許多新車發表消息與報導都已揭曉,所以我這次就以現場觀察的角度,跟各位網友分享本屆IAA車展的參訪心得吧!如果你最近正好在德國慕尼黑旅遊,或是未來有想要前往參觀的計劃,都可以參考我這次所寫的心得,文中也會介紹一些本屆車展登場的新車以及有趣的事物,就請各位網友們繼續看下去!
剛開始還是要先幫大家複習一下,關於德國IAA車展的一些小常識;IAA車展的完整名稱是「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也就是國際汽車展覽會的意思,由於在1950年代之後,IAA車展都選在法蘭克福舉辦,所以長期下來人們都習慣稱之「法蘭克福車展」;但近幾屆法蘭克福車展的參觀人數逐年下滑,2015年大約有93萬參觀人次,但到了2019年則滑落至56萬人次,加上規模過於龐大使得參展成本高昂,但展覽形式又流於形式化,因此部分國際汽車大廠陸續推出IAA車展的行列。
另一方面,由於電動車與數位化的浪潮,使得車展的重心不再光是車輛本身,而是強調「移動」(Mobility)的概念,所以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決定自2021年起,將車展名稱改為「IAA Mobility」,並將主辦城市移到德國南部的汽車工業重鎮慕尼黑;之所以選擇慕尼黑,是因為本身就是BMW、Audi等品牌的「主場」,加上公共交通便利、旅遊業也更為興盛,有利於吸引更多國際觀光客前來參訪,而為了與傳統展覽館形式的車展做出區隔,IAA Mobility也與慕尼黑這座城市進行更多的連結,因此除了在Messe München展覽中心進行各項展示、座談會之外,也將大部分的展覽空間移動至慕尼黑市中心,在車展期間整個城市就像是大型的汽車嘉年華會,無論你是市民、從業人員,或是正好路過的觀光客,都能在城市中感受到這種獨特的氛圍。

在前往IAA車展之前,其實我還有別的採訪行程,因此我是搭機到捷克布拉格,完成幾場工作與採訪之後再搭乘巴士前往德國慕尼黑,經過數個小時的車程之後,抬頭見到這座四汽缸建築物,也就是BMW的總部所在地,就知道我們已經順利抵達慕尼黑了!

抵達慕尼黑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一處攝影棚提早欣賞這部由Skoda推出的Vision O概念車,相關報導可以參考這篇: Skoda Vision O 概念車德國發表會近距離賞析|Skoda旅行車的未來雛形、豐富的機能規劃仍是強項!

採訪結束後,由於前幾天吃了好幾餐歐洲料理,雖然才出門沒幾天但已經有媒體同業想家了,所以找了一間中華料理解鄉愁,但上菜之後我覺得這樣不是很ok...

隔天一早,則是開著Audi S6 Sportback e-tron到慕尼黑南方的Tegernsee(泰根塞),由於是假日一早就出發,有一種在台灣開車「晨跑」到北宜公路的感覺;而關於Audi A6 e-tron的相關試駕報導,各位網友們也可以參考這篇: Audi A6 Avant e-tron performance 試駕|從經典走入未來、豪華純電旅行車的新篇章!

泰根湖正是這裡的必遊景點,停車後到湖畔的咖啡店來杯Affogato,獨特的咖啡甘苦味,一早出門就遇到假日塞車的甘苦也一掃而空。

返回慕尼黑市區後,接著就要前往慕尼黑展覽中心(Messe München)參加福斯集團的展前活動,路上竟遇到掛著中國車牌的問界M9,看起來許多中國汽車品牌對於本屆車展的投入相當熱烈。我們在今年初也曾經在上海試駕了這款問界M9,相關報導可以參考這篇:AITO 問界M9 上海試駕體驗|華為自駕系統就像老司機開車、舒適體驗媲美豪華品牌!

除了剛才的問界M9之前,近期在歐洲汽車市場也引發話題的小米SU7,竟然也在展覽館附近巧遇;很巧的我們在去年也曾經在北京試駕體驗過小米SU7,相關報導可以參考本篇:小米 SU7 Max 中國試駕體驗|蘋果做不到的,如今小米辦到了!

抵達慕尼黑展覽館,我先前已有預先登記媒體資料,因此在閘口掃描QR Code之後,機器就會自動列印記者證,相當便利且迅速;這也讓我想起幾個月前去採訪上海車展時,在閘口還要排隊掃臉登記,結果遇到一群當地與國際媒體無法在資料庫找到資料的情形,甚至連部分車廠工作人員也無法順利進入車展會場,只能說申請審核以及取得證件的流程是否便利還是很重要的。

一開始先來參加福斯集團所舉辦的展前媒體活動,台上依序駛入於本屆車展發表的新車,首先是小改款911 Turbo S,搭載3.6升水平對臥六缸T-Hybrid渦輪油電動力系統,最大動力輸出達到711hp、81.6kgm,搭配八速PDK雙離合器變速箱與四輪驅動,0~100km/h加速僅需2.5秒、極速達到322km/h,成為史上性能最強勁的量產版911。

超寬的車體、搭配外型風格鮮明的蛙眼頭燈,加上前保桿兩側的智慧型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成為小改款911 Turbo S的外型特徵,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9月11日,也是車迷們俗稱的「911日」,讓我想起從前在世界各地試駕911的日子,如果有機會也很想親身體驗這輛911 Turbo S的猛爆性能!

這輛Scout電動皮卡對於台灣網友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其實這是福斯集團在2022年所創建的全新品牌,企圖以風格粗獷的純電皮卡與SUV進軍北美市場,如今首款作品終於正式亮相,獨特的尾燈樣式以及方正壯碩的車體外型,使得Scout散發濃厚的Man味。

接著就是Volkswagen品牌在本屆車展的重頭戲之一ID.Cross,本車可以視為T-Cross的純電版本,但底盤平台並非以MQB平台直接修改而來,而是以模組化的概念以新世代MEB+前驅平台打造,此平台所衍生的車款還有Volkswagen ID.Polo以及Skoda Epiq等車。

從照片可以看到Volkswagen ID.Cross與Skoda Epiq在車身尺碼的相似之處,而關於Epiq的詳細介紹,也可參考本篇:Skoda Epiq 德國IAA車展現場賞析|全新前驅電動車平台、採用親民價格策略!

ID.Cross的車身尺碼為車長4161mm、車寬1839mm、車高1588mm,軸距2601mm,整體尺碼與T-Cross相近,車頭造型也採用全新世代ID家族的風貌,貫穿式LED頭燈與發光廠徽十分搶眼。

座艙採用簡約風格的數位化設計,以11吋數位儀錶搭配13吋中控螢幕,但仍保留部分實體按鍵,雖然車身尺碼不大,但可以看到車內的空間機能規劃還是相當到位。

後座空間屬於夠用的水準,但椅墊掀起後下面還有一處置物空間,收納機能十分出色。

內裝材質以再生織物為主,實際質感對於入門小型車來說已算是不錯的水準,且上下還有氣氛燈的配置。

行李廂容積為450公升,車頭前方還有一處25公升的置物空間,由此可見本車對於空間機能的重視。

尾燈同樣採用貫穿式設計,而本車的動力系統採用前軸馬達配置,可輸出211匹的最大動力,行駛續航里程為420公里。

Audi在本屆車展的主角就是在本月初已經登場的Concept C概念車,其雙門配置搭配流線的外型,難免讓人聯想到Audi的經典跑車TT與R8,但在發表會之中,Audi原廠並未直接明講本車是否會成為新一代TT或R8,只有提到本車將是Audi下個世代的車輛外型設計雛形,但隨著Porsche也將推出新一代純電跑車,或許Concept C會往這個方向發展也說不定。

Concept C採用電動硬頂敞篷設計,座艙以簡約風格為主軸,方向盤與中央鞍座的按鈕皆以金屬材質打造,質感相當優異,中控螢幕還可折疊收入儀錶台內。

霧面金屬的質感,加上流線的車尾造型,我個人認為Concept C的車尾比車頭好看。

如果經常採訪車展活動,照片中這樣人山人海的場面已是慣例,把握好想要拍攝與採訪的重點,就能有效率地完成各項任務;在這張照片中,各位能找到幾位網友們所認識的台灣汽車媒體同業呢?如果有網友在留言中成功答對,我可以來抽個小禮物送出給各位。

展前活動暫告段落,我前往展覽館附近的Volkswagen媒體中心來看看有哪些特別的題材可以拍攝;Volkswagen在本屆車展的主題之一就是ID.Polo,因此媒體中心外頭也停放著各世代Polo經典車型。

媒體中心外頭還有兩輛以偽裝覆蓋的Volkswagen T-Roc大改款車型,這裡也發生了一段趣事;由於媒體中心外頭的車輛可以預約試駕,除了剛才提到的歷代經典Polo之外,也包括這兩輛大改款T-Roc;心想機會難得,可以在台灣發表上市前(甚至歐洲也還沒開始交車)搶先試駕,於是趕緊登記進行預約,後來也確實開車上路體驗了半小時,結果還車後原廠人員才告知本車僅能「試乘」而非「試駕」,由於車輛管控人員還沒搞清楚狀況,促成了這場「全球首試」;所以,這篇試駕體驗我還不能公開,只能期待未來Volkswagen原廠能盡快提供試駕機會了!

雖然不能試駕,但媒體中心內還是停了一輛無偽裝的大改款T-Roc提供靜態賞車,從外型看來,可以發現許多與新款Tiguan、Passat等車相同的設計元素,包括貫穿式車頭定位燈、發光廠徽、黑絲風網狀氣壩等;車身尺碼為車長4373mm、車寬1828mm、車高1562mm,軸距2631mm,動力系統則有1.5 eTSI與2.0 eTSI等配置。

內裝採用全新世代Volkswagen家族風格,以數位儀錶搭配大尺吋中控螢幕,排檔位置、車門開關、中央鞍座等設計都與上一代T-Roc明顯不同。

車尾採用貫穿式尾燈,與ID家族的設計類似,視覺上也比上一代T-Roc更為俐落。

回到展覽館會場,這裡發現一輛換成純電動力的DeLorean DMC-12,現場人員也歡迎民眾坐進去拍照留念,但不可以將車開走,更不能開去穿越時空。

在本屆IAA車展中,可以見到不少中國汽車品牌或是週邊零組件廠商入駐車展,像是福斯集團的展場對面就是小鵬汽車,品牌創辦人何小鵬也來到現場。

小鵬汽車除了發表全新車款P7+以及人形機器人之外,現場也展示多款已在中國市場上市的主力車型,像是這輛X9就是一款頗具未來感的MPV車款,相關介紹也可參考我們之前在上海的試駕體驗:小鵬 X9 中國試駕|不僅外型搶眼,輔助駕駛科技更是令人驚豔!

上市以來便獲得許多歐洲車廠關注的小米YU7也現身IAA展覽館,但小米汽車並未參加IAA車展,而是在汽車製造成本、測試與生產技術工程策略領域相當知名的Caresoft公司想要宣傳品牌的展示車輛。

同樣身為德國品牌的Opel當然也不會缺席本屆IAA車展,這次的主角是正式上市的Mokka GSE,以及與賽車遊戲Gran Turismo 7聯名推出的Corsa GSE Vision Gran Turismo概念賽車;其中Mokka GSE採用單馬達前輪驅動,但已具備280匹、35.2kgm的最大動力,成為該車系的最強性能版本。

Audi在幾個月前推出全新世代Q3之後,Sportback車型也在本屆IAA車展中亮相,可以看到車頭設計採用新世代的Audi家族風格,包括上下分離式燈組、具有燈組造型變化的日行定位燈等,斜背式的車尾設計亦是Q3 Sportback的最大特色;動力系統部分,新世代Q3採用MQB Evo底盤架構,搭配的引擎共有1.5升與2.0升渦輪增壓,還有一款以1.5升渦輪增壓引擎為基礎打造的插電式油電動力,從前葉子板的充電孔蓋就可以看出,這次的展示車就是採用這款動力配置,最大動力輸出為268匹、40.8kgm。

內裝設計也是延續新世代Audi家族風格,包括數位儀錶板與中控螢幕相連的設計,並搭配HUD抬頭顯示器所構成的數位化座艙。

相較於標準版Q3,Q3 Sportback更具有跑車風格,而根據前代車型在台灣具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來看,應該有機會在明年就會正式引進台灣。

接著來到位於慕尼黑市區的Open Space展示區域,這也是我認為現今的IAA車展最有看頭的地方,這位老兄就很有意思,特地拿著紙牌慢跑到慕尼黑市政廳前面的IAA Mobility指標前表示:Mobility is a human run。

今年的Open Space各品牌展示區域的位置跟上一屆差不多,像是Porsche這次就換上超大型的盾形廠徽(上次是超大的911屋頂),結合後方的當地建築與銅像,這樣的組合頗為巧妙。

看到這面牆才驚覺,現在的Porsche已經可以提供這麼多種車色可以選擇。

這裡展示了一輛911 GT3 Lëtzebuerg Legacy,也就是俗稱的「GT3盧森堡特仕車」,車身上滿滿的雄獅國徽正是特色之一。

現場展示的精品,也讓人想要全部帶回家。

Audi展示區域的主角同樣是Concept C概念車,展示廳內圓形隧道,從場外看進去正好是四個圓圈,呼應Audi的廠徽設計。

Audi展示區外的冰淇淋攤是最受歡迎的區域之一,排隊就可以免費領取冰淇淋。

口味是清爽的芒果Sorbet,拿著走在路上,其他路人看到就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了,可說是相當好的宣傳效果。

Open Space區域就像是大型的徒步區,每個品牌也都精心設計展示區域。

Volkswagen的展示區域規模相當大,並區分成好幾個主題,參觀民眾還可以參加互動遊戲領取小贈品。

相同顏色的ID.3 GTX與後方的Golf二代相互應,頗有傳承的意義。

積極搶攻歐洲市場的BYD,當然也不會缺席這次的IAA車展。

Ford展示區域則是帶來採用PHEV動力系統的Ranger MS-RT,以及與Volkswagen進行合作所推出的電動車Capri與純電版Explorer。

Renault近期推出的車款也是越來越有話題,除了照片中這兩台純電車型之外,亦推出全新大改款Clio。

這個展示區域應該是我這幾天聽到最多人講韓文的地方了。

預計在今年底前引進台灣的Inster,如果變成拉力賽車就是這個模樣。

1:1的樂高F1賽車,甚至還可以開在路上。

這張照片頗有歐洲街拍風格?

身為慕尼黑的地主品牌,位於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的BMW展示區域可說是氣宇非凡,這次的主角就是全新世代iX3,各位可以參考同事帶來的車採訪:BMW 全新世代 iX3 德國發表會現場實拍 & 技術詳解!

原本有跟Lucid預約試駕,可惜後來要趕去機場搭機時間不夠,只能留著下次還有機會再來體驗了。

位於慕尼黑王宮的M.Benz展示區域。

Cupra的展示區域頗有異星戰艦的感覺,走進去彷彿身處不同的時空,但有趣的是從門口看進去,會發現M.Benz的廠徽充滿了存在感。

Open Space的展示區域值得細細品味,甚至走一走還可以到附近的老城區逛街或是參觀古蹟,可以說是結合車展活動與城市觀光的最佳範例;事實上,近年許多國際車展的參訪人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吸引更多民眾參與都是主辦單位以及汽車品牌的共同目標,包括IAA Mobility以及將在10月舉辦的日本移動展在內,都是近年將車展與城市建設結合的最佳範例,或許規模日漸縮小的台北車展可以當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