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以後內燃機車輛是否產量越來越少也會越來越貴?

最近因為想買歐洲車, 發現許多廠牌都放了 48V 技術在車上, 本來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賣得好好的, 放一個高風險的鋰電池在車上? 後來才發現歐盟六期環保法規限定每輛車的碳排放是 95g/KM, 幾乎是 18~20KM/L (相當於 RAV4 Hybrid 4WD) 的油耗了, 以去年 2019 販售的純油中型車平均油耗 12~15KM/L 來說, 在歐盟每賣一輛車就是 8, 9 萬台幣的罰金 (超過六期標準每 1g/KM 罰 95 Euro, 超過 20g/KM 就是 >190 Euro), 車廠賣 100萬輛 就是 8,9 百億台幣了. 想請問:
1. 48V 的技術會成為每台歐洲車的標準嗎 ? 如果是, 要選擇那種介入配置比較好 ? 放引擎皮帶 (P0), 放曲軸輸出(P1), 放變速箱輸入(P2-1), 放變速箱裡面(P2-2), 放前軸(P3), 還是放傳動軸後軸(P4) ?
2. 48V 在面對 2025年 的碳排放限制 81g/KM 感覺只是治標不治本了, 這個下一期限制看起來是除了 PHEV 不想讓內燃機在歐洲活下去的感覺, 這樣的話, 我們是不是要及早準備充電柱之類的設施? 純油車的生產量會越來越少, 越來越難買到, 也越貴(罰金轉嫁)?
3. 承上題, 48V 如果只是過渡時期的技術, 是不是儘早脫手比較好 ? 到 2030年限制變 59g/KM, 只剩純電車可以賣了.
4. 公寓一樓適合設置充電設備嗎? 如果家裡要裝潢, 要不要考慮留一個 220V 的插頭走明線到室外(如果一樓可以停車的話)? 舊大樓的配電工程浩大, 還要經過管委會, 感覺是沒什麼希望了

台灣的衝擊或許不會像歐洲這麼明顯, 不過 10 年內一定會有影響的, 因爲全球的車廠都會隨著歐盟法規調整生產策略跟供應鏈, 擔心現在買的車或許10 年後都不一定有料可以修.
2020-01-30 15:55 發佈
48V 過渡技術,

把車子搞複雜了!


汽油後驅放前輪電動馬達,

前驅放後輪!


1F 屋簷燈,

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通常走法,

總開關到客廳燈,

客廳燈到屋簷燈的管路都很小支!
48V 是 Bosch 的玩具你知道嗎
我是覺得 48V 輕油電
應用上偏向修改既有的車型
名符其實的 "過渡技術"...

不過買車時會以功能/價位/需求下去考量
在市場上能多一個選擇總是好事

blackalgae wrote:
台灣的衝擊或許不會像歐洲這麼明顯, 不過 10 年內一定會有影響的, 因爲全球的車廠都會隨著歐盟法規調整生產策略跟供應鏈, 擔心現在買的車或許10 年後都不一定有料可以修.

的確, 整個趨勢就是內燃機未來殘值低
油電/純電 C/P 值低
不買肯定是最佳解答

但當你每天都會用車, 非買一台不可的時候
眼下都過不了, 還管 10 年後...?
inunu wrote:
我是覺得 48V 輕(恕刪)


同意喔....
我也是急用了, 選擇內燃機, 而且是汽油車,
同樣內燃機, 我建議選汽油會比柴油更保值.

我不選電動的原因是現在還是小白老鼠的階段,
各家百花爭鳴, 規格百出, 等到戰國時代過了,
看誰統一天下後, 再來換吧~

內燃機要用個10年是沒問題的, 哈哈.
屆時除非整個舊大樓的住戶都不要換新車,
不然,電車的充電樁普遍化應該是時間問題而已

最大的問題只是個人無法比他人早幾年使用純電車

blackalgae wrote:
舊大樓的配電工程浩大, 還要經過管委會, 感覺是沒什麼希望了,(恕刪)
歐系車我記得大部份是要求 16 年內能提供維修零件,買量大的車,我估計是不用擔心 10 年內找不到維修零件.

我 2017 年買的車,我原本計畫至少用到 2030 年,看電動車進步的程度再考慮是否換成純電車
內燃機車輛產量少價格貴,絕對不會是2025年甚至10年內會發生的事,現階段就是考慮現在的需求就好,未來車商會朝哪個方向造車還有變數,等到以後你要換車了再來看當時的狀況來考慮。
inunu wrote:
我是覺得 48V 輕(恕刪)

過度技術還尚未普及的時候,內燃機的車種一樣是無法輕易被取代囉
畢竟市場產品不是只有技術考量,還有許多因素
blackalgae wrote:
最近因為想買歐洲車,(恕刪)


歐洲自己本身應該就是篤定要走純電了吧。你看連內燃機時代的王者德國自己都多積極在蓋充電站就知道了。

48V, PHEV主要是為了攤提他們在內燃機車種所投入的成本。歐美等環保規格比較高的市場就是加減賣,將來這些車型主要是要輸出到環保規格比較低的區域。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