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全長60km的阿里山公路,連柴油中巴都視為畏途,華德動能科技自行開發的電動中型巴士率先接受嚴苛的路況測試。

1.華德動能的電動中型巴士,102年10月24日直接由彰化ARTC經省道行駛96公里,抵達阿里山腳下的地標-東方明珠國際大飯店。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2.經過2hr的人員休息及車輛充電,華德動能的電動中型巴士已經做好充份準備,要挑戰阿里山連續60km的長陡坡,繼台北市陽明山及新竹縣大山背試車之後,華德動能電動中巴可望再創台灣電動車性能的優異記錄。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3.阿里山公路速限僅30km,再加上遊覽車阻道,慢速爬坡考驗著華德動能電動中巴的電池電量跟馬達溫控技術。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4.有圖有真像,華德動能電動中巴正接受出廠以來最嚴峻的長爬坡考驗。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5.石棹到了,前方遊覽車還是慢條斯理的前進,從山下續行至此,已29km。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6.達邦村到了,前方遊覽車突然覺醒,車速終於提升至30km。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7.山明水秀的阿里山,確實需要無聲無碳的電動大眾運具來保護它。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8.雙向管制,單向通車,不太順暢的行車路況,持續考驗著華德動能的電動中型巴士。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9.連續45公里的慢速前進之後,車子沒怎樣,但是人確真的是累了,喝口水,休息一下!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10.短暫的休息之後,告別這座美麗的芙谷峨橋,我們繼續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前進。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11.起霧了…….行車路況越晚越糟,跟著前車小心慢行,車速降到只有15km/hr了。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12.阿里山公路81km處,太陽快下山了,還剩10km,加油!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13.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起霧、慢速、長陡坡,沿途均速只有17km/hr,比預定到達時間晚了1.5小時。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14.經過近4hr的長征,再次證明華德動能電動中型巴士的爬坡力、續航力及各項車(電)控技術,皆足以成為全球電動車製造廠的領先指標。當你要買電動車的時候,記得先問廠商:車子可以直上阿里山嗎?
2013年10月24日-華德動能科技電動中型巴士阿里山公路實測記錄

當然,經過這次的測試,華德動能科技也體認到電動中型巴士的持續技術研發精進之路,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讓我們為台灣電動車的未來一起努力吧....
2013-10-28 21:26 發佈

珍珠奶爸 wrote:
全長60km的阿里山...(恕刪)


沒人回

個人回此篇好啦

看著國內愈來愈多的電動巴士, 似公共區間運輸一部份要走入節能方向取代柴油巴士

雖是好事[以前等公車那種一行進後面就要噴出一堆難聞廢氣車輛, 倘若一班接一班, 那柴油味真是不舒服]

不過爬阿里山後面幾張因起霧跟地面有潮的天候不佳之故, 所以時速一定要降到剩下17公里? 還是坡愈來愈抖所以爬坡能力愈難負荷?

若是前者總覺得怪怪的就算是限速30公里應該可以到這水準吧? 若是後者或許還有改善空間

但前面提到行駛約一百公里就要充電二小時才能開始爬坡?
小客5509 wrote:
沒人回個人回此篇好啦...(恕刪)


Q1:若是前者總覺得怪怪的就算是限速30公里應該可以到這水準吧? 若是後者或許還有改善空間….
A1:阿里山公路如果從觸口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計,總爬坡山路約50km,爬昇2100m,平均坡度約5%,是屬於長緩坡。有開過這條路的都知道,如果前方有遊覽車阻道,除非是跨越雙黃線超車,不然時速要超過30km/hr非常困難。從圖3~圖6,可看出華德動能的電動中巴都跟在同一輛遊覽車的後面,受限於遊覽車的車速,電動中巴只能被動配合,也剛好可以測試慢速緩坡對車輛關鍵零組件性能的影響。

Q2:阿里山後面幾張因起霧跟地面有潮的天候不佳之故, 所以時速一定要降到剩下17公里? 還是坡愈來愈抖所以爬坡能力愈難負荷?
A2:從圖11可看出阿里山越晚霧越大,每車都保持一定的間距,小心翼翼的慢速行駛,縱使阿里山公路的速限是30km/hr,但是為了自身安全,當天所有用路人都把車速放慢,以確保安全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華德動能的電動中巴經ARTC測試,爬坡力達50%,對於平均坡度5%的阿里山公路自是游刃有餘;降低車速,唯有配合前車,安全考量。


Q3:但前面提到行駛約一百公里就要充電二小時才能開始爬坡?
A2:陡坡行駛,對電動車輛的電量消耗極大,用電量約為平路均速行駛的2.5倍~3倍,如果因為前車影響,必需慢速前進,此時耗電量必大於平路的3倍以上。以阿里山公路長約60km計,行駛所需電力大約相當於平路的180km,華德動能的電動中巴性能再怎麼好,也不可能在第一次的阿里山公路實測中,從彰化行駛100km到嘉義後,在未補充任何電能的情況下就冒險直上阿里山,這對車輛本身,有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任何企業都不會拿自家的產品跟員工安全開玩笑,華德動能科技當然也不例外。而且每次的路測,都要考慮到路況、里程、補充電能的時間跟地點,盲目而沒有計畫的測試,並不是華德動能科技的企業營運風格。

以上,感謝你的指教。
台灣開發,又可以上阿里山,當然要給個讚字!

珍珠奶爸 wrote:
全長60km的阿里山...(恕刪)
大推加1


原本在三峽就已經跑的很好了!

ps:小弟算是小小供應商之一
這台車似乎還沒定型的感覺,有蠻多地方看起來是試作的暫時代用方案

比較好奇的是它好像有上360環視系統?

國內這套技術陸陸續續在不少新車上都看得到了,好像蠻受車商青睞的,大車用這種技術對提升安全性很好,用心值得讚賞
好奇,假設一種場景,像之前司馬庫斯事件
萬一失去動力,有無可靠的煞車系統能夠防止車子倒退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車內有坐人嗎 ?還是空車上山
有載重才能測出真性能
電動車上山,這是大C rate 放電, 此時應該BMS模組以及電池模組的熱能必須予以強制散熱, 只是不知道是空冷強制對流還是水冷, 我想應該是前者. 這個熱流分析驗證過應該就沒太大問題.

另外這個測試其實是對於系統穩定度的考驗高過於性能考驗

而電量計算也是一門學問, 踩電們加速時,電量會不會急速下降? 停車時電量會不會再升高?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