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國產房車兩顆氣囊標配的由來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國產房車車輛都有基本的正副駕駛正面安全氣囊
那是因為"車輛安全檢測基準"裡"44-0 轉向控制系駕駛人碰撞保護.doc的規定
規定裡面沒有說車輛依定要有安全氣囊
但是有了安全氣囊可以不用檢驗這個項目
條文
3. 檢測方法
3.1 人體模型試驗(參考圖一):
3.1.1 胸部衝擊試驗:人體模型沿水平方向移動,以二十四.一公里/小時(公差正一.二,負0公里/小時)之速度衝擊轉向控制系之方向盤。衝擊方向應與車輛縱向中心面平行,且人體模型保持自由狀態,不予拘束。若配備空氣囊之車輛,符合本基準中「前方碰撞乘員保護」規定之轉向控制系胸部衝擊規範,得免執行本項試驗。
只要能通過附件44的檢驗就可以不用安裝安全氣囊,
但是市面上的車輛都將雙安列為標準配備,要達成附件44的標準目前應該是有困難。

而附件46其中規定撞擊後所承受的力道,
以目前來說撞擊所承受的力道必定超過規定,
以目前市面上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安裝安全氣囊來緩衝降低力道以符合規定。

所以正駕駛座安裝安全氣囊以符合附件44的規定
副駕駛座安裝安全氣囊是以符合附件46的規定


附件46還有規定如下
5.2 任何車門不得於撞擊過程中開啟。
5.3 前方車門門鎖不得於撞擊過程中作動。
5.4 車體撞擊後應符合下列規定:
5.4.1 在不使用工具下應能達到以下要求:
5.4.1.1 每排座位至少有一車門被打開,以容許乘員離開(針對硬式車頂車型)。
5.4.1.2 可以小於或等於六0牛頓的力移出人偶之保護裝置。
5.4.1.3 無需調整座椅可將人偶自車內移出。
5.4.2 方向盤位移的距離,垂直向上方向應小於或等於八0公釐,水平向後方向應小於或等於一00公釐。
5.4.3 燃料洩漏之速度應不超過每分鐘三0公克,若燃料與其他液體混雜不可明顯區分,則以所洩漏液體總量計算。

如解讀有誤也請指證。
2013-06-30 3:21 發佈
當你覺得車子真的安全,那真是個不安全的想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是沒道理的
看來台灣汽車的安全標準落後許多汽車廠商的標準甚多

立法委員諸公或許該多關注這類跟人民生命安全攸關的事項

Mercedes Benz Canada wrote:
看來台灣汽車的安全標...(恕刪)


那些立委會關心百姓的安全嗎?

那他們下次選什麼,他們只會關心自己的利益,跟選舉經費的來源...
錯了

主因是某家勇敢的車廠
率先配置了六氣球之後
發生意外被氣球救了的車主
沒有人感謝車廠願意配備六顆氣球
只有到修車廠大罵
"什麼 光氣囊就要2X萬"

當然
這個口碑傳出去之後
(尤其是01上的反該牌糞子見獵心喜 廣為宣傳)
因此該型號車輛銷售率直線下滑
最後黯然下場

其他車廠見狀
當然就......
美其名叫做"給客戶他們想要的車就好"

bv2pg wrote:
錯了主因是某家勇敢的...(恕刪)


修氣囊真的好貴,
除了氣囊還有感知器及氣囊電腦要換,
以為這樣就沒了嗎?
還有座椅或頂蓬爆開也需要修理,看是爆哪一邊@@
原po跟5樓說的都對,法規能過 車廠何必多付出成本,更何況說要重視安全性的大部分都只是網路上喊高興的而已,大多不會是看車問的第一件事

jcpapa wrote: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國產...(恕刪)


Jcapa分享的這些資訊實在是很棒,但我居然到現在才看到

國內法規不可能直接定要6顆氣囊,基本上歐洲也沒有相關規定
只是透過提高相關標準,來引導各車廠提升安全基準
例如前幾年NCAP並沒有規定側邊要有氣囊,但是提高了側撞的標準
Ford Fiesta在沒有側氣簾的情況下一樣過關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在經濟學上叫做誘因機制Incentive Mechanism,是規範生態系統運作一個好例子

插個話,國內最近最夯的誘因機制就是高速公路收費
短程20公里內不收費,就是希望大家多走短程,請大家多多利用高速公路走短程
(到底這邏輯哪裡怪?還是我腦筋怪?)

回到氣囊的議題,國內的法規就如同我在另外一篇所提到的
沒有任何一個立法委員或是議員會通過「六氣囊」必須為安全配備
因為側氣簾在國內的生產成本仍然過高,標準配備之後價格會上揚太多
最後會導致「因為法規而提升車價」的結果,屆時政局又會開始不安
網路上很多人說氣囊多重要,老實說也只是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真正願意花錢的人還是低比例,無形而有價的觀念在台灣實在是推不太動

如果透過誘因機制逐年提升側撞標準,是一個好點子
據我所知目前也是朝這方面立法,只是相關時程拉得很長
於是我們偉大的立委就想出了一些縮短時程又可以降低氣囊成本的點子
就是 .... 從一些大量汽車生產國進口氣囊 .... 接下來就敏感了 ....
所有的問題
不就是在於在位者沒有同理心
只要改法令
正副總統、五院八部
全換成國產車
交通部長一個禮拜最少兩天騎白/綠牌上下班
狀況馬上不一樣
政府是有在做的
只是比較慢而已
國產號稱安全的是有的
只是品牌名聲不是那麼好
lucino wrote:
Jcapa分享的這些...(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