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車子進入收費站的指示牌,從今天 (4/21/2013) 報紙的相片看來,真的眼花繚亂,無所是從。我把報紙的相片在這裏翻拍給大家看:(自由時報 A17 版)

車子行進之中駕駛能夠及時消化的標誌訊息有限。最好配合認知心理學以及人因工程來設計。在上面這張相片裏,有綠底白字、白底黑字、螢光綠、螢光橙,沒有特別的意義。例如,同樣的螢光橙,標誌了平面車道,也標記了高架,似乎只是高工局為了這次因為有了新的高架而標記了「新版」的而已。
底下是我初步想法:一種顏色,只給特定的路線。例如,
這新加入的螢光橙,就與高架相關;如果你要走的是高架,只要認螢光橙即可。
如果你要走的是平面,則認原先的綠底白字。
想走ETC,則認ETC三個字母加個外框的。
想走「現金、回數票」的,則認螢光綠的訊息。
以下這張是我粗糙的修改:

雖然在全面以里程收費實施前,這收費站前的車流大概就會這麼混亂,至少這交通標誌可以扮演易懂的燈塔角色,指引駕駛到正確的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