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板上有位大大po討論某廠牌酯類機油造成油封傷害的問題..
這麼巧..小弟剛好也是使用該品牌5w30酯類機油...
小弟的情況是..曲軸後油封漏油(有看到"滴")但還不至於滴到地面造成一攤油漬大概4年..
2011年2月機油開始使用酯類機油到今天近2年時間行駛里程約2萬km...
2012年12月底曲軸後油封漏油情況誇張到簡直是用倒出來的..所以在2013年1月出進廠進行大保養以及修復工作...
之前也曾聽過不少人提過酯類機油會傷害油封..現在越想越覺得可能有道理...
請大大們提供看法...
silence_boa wrote:
前幾天板上有位大大p...(恕刪)
要確認只有一個方法,去實驗室做實驗測試,沒做都是聽說和猜,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口說經驗,口說無憑
對酯類機油一直有一個疑問,不管是法國或美國 知名酯類機油,為何都沒有API 或ACEA 的認證,而且法國和美國酯類都沒有,
有2種可能性 一是沒送,另一可能是有送但認證沒過,不過沒送就奇怪了,因為它賣的其他非酯類機油有送認證
酯類真的有比較好比較耐用,還是有些弱點不為人知?? 這有待實驗室的驗證
還有酯類加了在馬力機上的數據會增加? 扭力會增加? 如果不會那貴的價格意義在那?
如果是保護性更好?,但一般合成油保護性也很好了,還有認證機構掛保證
對酯類來說認證不重要嗎?,red line 官網酯類也用適合於MB229.5認證來廣告
,但其實它並沒有MB229.5認證MB229.5
silence_boa wrote:
前幾天板上有位大大po討論某廠牌酯類機油造成油封傷害的問題..
這麼巧..小地剛好也是使用該品牌5w30酯類機油...
以小弟的情況是..曲軸後油封漏油(有看到"滴")但還不至於滴到地面造成一攤油漬大概4年..
2011年2月機油開始使用酯類機油到今天近2年時間行駛里程約2萬km...
2012年12月底曲軸後油封漏油情況誇張到簡直是用倒出來的..所以在2013年1月出進廠進行大保養以及修復工作...
之前也曾聽過不少人提過酯類機油會傷害油封..現在越想越覺得可能有道理...
請大大們提供看法...
前幾天板上有位大大p...(恕刪)
討論某廠牌酯類機油造成油封傷害的問題..
請問什麼.....酯類機油....
有一章節在討論合成酯
節錄其中一段,
"因有機酯是含義廣泛的統稱,以有機酯為主的基礎油沒有一致的特性。工業用有機酯潤滑油具有耐高溫(~200°C仍有數百~數千小時的工作壽命)、抗壓性強、易溶解各種潤滑添加劑(視具體採用哪一種有機酯而定)、很高的黏度指數的優點,但也有可能腐蝕某些種橡/塑膠材質(不同種的酯可配合使用的橡塑膠也不一定)。"
silence_boa wrote:
前幾天板上有位大大p...(恕刪)
酯類怎麼來的,是由酸與醇經化學反應而生成(酯化反應),一般而言,酯類會產生水解反應,在引擎內高溫的情況下有水氣進入時產生逆反應的時間更快。逆反應會生成酸與醇,酯在酸性和鹼性的環境下的水解產物不同。酸性下生成醇(或酚)和酸。鹼性環境中生成醇(或酚)和羧酸鹽。
這些逆反應生成的酸或鹽類都會破壞原本機油的功能也會慢性腐蝕橡膠油封。因此,酯類機油初期使用效果極佳,但是耐用度及會產生酸與鹽類確實是酯類機油的問題。
為什麼不會腐蝕原裝鐵罐? 因為沒開封,拆封之後水氣進入就會慢慢質變了!萬一鐵罐內部生鏽,沒發現就往引擎裡面倒進去,後果應該不會很好~~~~~
這些酸不會腐蝕鐵罐或塑膠罐? 會,但是微酸還不至於讓容器GG,而且原裝不拆封時質變的時間很長。
酯類成本極高,一般而言添加比例不超過15%~20%,號稱全酯類機油,那幾乎是極高的成本,實際上很難如此生產。既然成本高,耐用度不長,那部分消費者為何喜歡酯類機油? 因為酯類機油初期的效能展現是真的很不錯~
以上依據我的機油製造經驗及收集資料濃縮整理而成,若有誤,歡迎指正! ^^
我相信很多人車開了很高的里程直到車都賣了,引擎連修都沒修過都是用傳統機油而已。
目前除了各種機油認證,車商最嚴格的規範首推Benz再來是vw,而通過可用的也都是傳統機油,難到車商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酯類機油也許有更高的保護效果,問題是你並不知道你車上的那些油封材質配方是否承受的了,我相信油封看起來雖然都一樣,但不同供應商所製造出來所用的原料配方一定有不一樣。
而自己的用車習慣傳統機油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力了嗎? 我真的不這麼認為,很多人換機油只是"嘗鮮"或是"感覺"而已。
市場要推新商品時一定會強調他的強項,但拿自己的車跟他賭,我覺得是完全沒必要也不值得。
傳統機油在目前來說就很夠用也很好用了,沒必要去換用酯類機油再來擔心油封是否因而受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