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國內廠商甚少將此一裝置列為標準配備,
或者是有這個配備的車款,又加添很多無意義的配備,
因此就買了空車來加裝定速裝置。
裝定速前,很多人都看笑話,沒用過的都一直質疑,
某友站汽車討論區的小部份人士還以近乎詛咒的口吻發表言論,
不過我在這純粹僅是分享安裝後的心得與最近一次行車的統計圖表,
對定速裝置始終持有成見的人請不要在此筆戰。
先看三張圖表,是從泰安休息區走中山高到台北的紀錄,
為了方便閱讀,X軸我統一用相同的時間值來製作。
第一圖:時間速度表
第二圖:時間高度表
第三圖:時間距離表



從時間速度表可以得知,當天的速度維持在105Km/H,
中間有三個掉下來接近時速50的,就是通過收費站的速度。
當天行車大致在中間車道,利用超車車道超過後就回到內線,
但是還有七次掉到時速100以下,這就是遇到令人討厭的烏龜車,
而且是兩車道(甚至三車道)同速並行,才會導致被迫跟在後面。
當然,定速不是沒有缺點,圖中有兩個比較大的鋸齒狀,在22:40及23:43的地方,
這就是通過苗栗及林口上坡時的現象(可以從第二圖對照),
因為上坡會降速,定速會自動增加,但是只增加到設定速度就停,
所以會一直持續重複的動作,造成速度上下誤差在10Km/H左右,
我的作法就如同開飛機時一樣,在爬升時推一下節流閥增加引擎輸出力,
有人工介入時這種現象會比較不明顯。
再來看第三圖,畫出了一張非常漂亮的圖表,
整個圖除了三個收費站略有極不明顯的影響外,
幾乎斜率是一樣的,看起來就像是一直線。
用142.2公里除以行車時間82分鐘來看,平均時速104,
完全符合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而且油耗也省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車上乘客坐得很舒服。
不過附帶一提,小弟的車是原廠也無解的快樂表,全程車上的表顯示115Km/H
報告完畢,如還有需要指教的地方,歡迎共同來分享這個經驗。
您若是對這篇滿意,就勞駕幫小弟加個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