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所知道的IIHS Crash Test.

看了一篇Autonet 的吐血報導,應該要來說說我所了解的IIHS Crash Test,那些記者或雜誌似乎也沒人好好去研究一下到底在測些什麼,精神是什麼,只會危言聳聽。
YARIS撞擊報告慘不忍睹!IIHS的小型車撞擊報告出爐!

Crash test 應該很容易了解,就是碰撞測試,美國有兩大非營利測試機構 IIHS 與 NHTSA,測試標準不一樣,但內容差不多,IIHS 多了Rear Crash Test。
不一樣的地方大略就是IIHS是模擬與大型車碰撞,NHTSA是一般中型車. 也因為這樣,很多沒配備氣廉或側邊氣囊的車,在NHTSA成績不賴,但在IIHS根本拿不到好成績。

前撞跟測撞很明顯易懂,但是IIHS Rear crash Test 絕對跟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它主要在測試座椅對頸部與頭部的保護,不是車子耐撞度,根據IIHS研究,
一般車輛常面臨的低速與中速後方追撞(高速大碰撞根本就不用測了),這個瞬間撞擊對軀幹傷害大體上還好但是對脆弱的頸椎極易造成傷害,所以有測試的必要。

Rear crash Test 測試要點: http://www.iihs.org/ratings/head_restraints/head_restraint_info.html (翻翻字典看看吧) 請務必看右上方兩個影片.
如果Seat/Head Restraint Geometry(第一步驟)沒拿到Good 或 Acceptable ,dynamic test模擬(第二步驟)也不會做了(浪費dummy),直接判定Poor。

所以Rear crash protection 的好壞跟安全帶、座椅與頭墊的設計很有關係,影片1就是在說明BMW X5拿不到好成績的原因.

看看以下的Rear crash protection測試結果:

BMW 系列: http://www.iihs.org/ratings/head_restraints/headrestraints.aspx?bmw
TOYOTA 系列: http://www.iihs.org/ratings/head_restraints/headrestraints.aspx?toyota
(Yaris 成績都還比自家高級房車Avalon好,也比BMW X5好)

以小型車(mini cars)的整體測試結果比較,Yaris也還好,怎麼會慘不忍睹? http://www.iihs.org/ratings/summary.aspx?class=90

我不是TOYOTA業代,也不是開TOYOTA的車,僅就所知發文,歡迎大家討論、指教。
2006-12-20 15:30 發佈
台灣的記者程度
從新聞報導就很容易知道了
斷章取義
加油添醋
盡信媒體不如無媒體
美國Versa(TIIDA)全車系都有側氣簾, Yaris則是選配. 沒有選配側氣簾的Yaris成績爛本來就是應該的. 在IIHS的測試中, 沒有側氣簾的車在側撞測試應該都是慘不忍睹的. 這兩台車來到台灣一律都沒有側氣簾.

一樣的新聞, 不同的報導. 蘋果日報的標題是"小車撞擊測試 TIIDA最優", 裏面的次標題"YARIS居次". 這個autonet的記者沒有做到平衡報導.
樓主也別太生氣
畢竟作者會這樣下標~
也無非是想要吸引人去注意

在加上台灣Yaris跟美國的組裝與配備(標配沒側邊氣囊)不同
所以參考看看就好啦
剛好也看到Tiida的
看看就好了~
因為不是拿台灣組的去測試~
自從有朋友被採訪過 跟報導出來的內容以後 我對新聞的報導都打1折 問的跟寫的根本都不一樣
記者就是愛用聳動的標題
不過如果因此而讓代理商受到壓力
能進有側邊氣囊的車款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那篇AutoNet記者的語調筆法,
給我的感覺,他不是跟Toyota有什麼深仇大恨,
不然就是收了Nissan不少錢...

沒有錯,Yaris測試成績就是這樣,
和泰的產品配備問題也實在該打,
但Tiida到了台灣是怎樣?
不僅沒有側邊氣囊,連正面氣囊也僅剩一顆而已...
這位記者也有提到這點,但到這邊時所用的筆法,
實在是可用輕描淡寫來形容。

若兩者都拿台裝品再來測試,到底誰比較安全,我想還很有得討論。

希望有一天,即使不是標配也好,
我們這些國產大廠們,
也起碼能夠完整提供側邊氣囊/氣簾、膝部氣囊等供消費者自由選配。
我覺得台灣的車商都很糟
為了賺錢...安全都可以不顧了
也許是台灣人是走"視覺系路線"
只管看的到的
至於看不到的就沒關係...

另外我已經對台灣的國產車越來越沒信心了
因為會移動的交通工具
最先應該以安全為重(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沒想到台灣各車廠幾乎越來越退步
安全配備一直砍
要不就是偷料
真的讓人越看越搖頭
因此我已經對國產車越來越心冷了
http://www.wretch.cc/blog/discovery3
CNN 關係網站 INSIDE LINE 的看法

"Forget the high price of gas when you're car shopping. Your safest choice is something big and heavy."

http://www.edmunds.com/insideline/do/News/articleId=118908

IIHS的意見類似
測試影片
http://www.iihs.org/news/rss/pr121906.html#


===================================================
其實側邊氣囊 應該包括 簾幕氣囊保護頭部 和 保護身體的氣囊
重要的是法令
美國目前法令沒要求ESC
就不見得每一台會配備ESC(正如側邊氣囊)

所以在下真的誠心建議,在目前國內車廠還是以"cost down"為導向的狀況下,真的想買車的朋友,就真的多存些錢,直接去買跟國外測試單位送樣一樣配備的車子,這才是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

把自己的安全寄託於"國內車廠的良知"??應該是寄託於"自己"的手上吧!?

畢竟,"安全"是"無價"的是吧~?

特別是在下近不惑之年,才有了自己第一個女兒後,人生觀真的就起了很大的轉變,以前自己一個人可以活的很自由,結了婚之後可以活的很瀟灑,但是有了後代後,才發現自己要好好活著的意義,竟然已經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另一半及後代....

所以當女兒出生前一週,在下就下決心花了自己一些積蓄,換掉自己才開了5年的國產2000cc房車,而買了台在歐洲/美國都有很好安全評價的進口車,雖然台灣進口車的車價定價如此不合理,二手車價不合理,維修成本不合理....一堆理由,但是在我眼中,都是藉口!!

但是,進口車定價不合理,二手車價不合理,維修成本不合理....一堆理由又怎樣??只要自己省一點還負擔的過去,我總不能拿自己的"安全"去defense這進口車價不合理...等等不合理的現象吧!?這不是妥協,而是對自己安全的重視~

我想很多人會願意花個百來萬,明明可以買台國產頂級的豪華大房車卻去買台CC數不大的進口陽春車,除了享受進口車優越的操控及性能外,安全往往是另一個重要的理由,虛榮的程度往往就不是那麼主要了~

參考一下吧~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