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大家對 "老車要用黏度較高的機油" 的看法

有人說老車用黏度高的機油較好, 比較能保護引擎 但我有個疑問, 以10w40及0w40來比較, w前面數字只是機油低溫的流動率, 數字越少機油流動率就越高, 啟動時才能快速保護引擎,w後面數字是高溫時機油的油膜韌度,數字越高韌度越強,為什麼保養廠建議老車要用10w40,說0w40太稀較不能保護引擎,甚至要用到15w40,這樣啟動時機油的流動率不是更低嗎?不是更不能瞬間保護引擎嗎?
2011-01-22 17:21 發佈

phonex90880 wrote:
為什麼保養廠建議老車要用10w40,說0w40太稀較不能保護引擎,甚至要用到15w40,這樣啟動時機油的流動率不是更低嗎?不是更不能瞬間保護引擎嗎?
...(恕刪)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後來自己推測

低溫流動性越佳,也表示機油越不黏,停車後越容易流回油底殼

以0W或15W相較,15W殘留在機件上的量應該會比0W要多一些

畢竟引擎發動時,活塞也要上下作動數次~數十次才能將機油全部佈滿所有機件上

這時,殘留在機件上的油就有相當的保護作用

錯誤請指正
1) 美國石油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de),簡稱API,主要在美國地區銷售的以API車用機油的標準來說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商業用油(Commerical Oil),如中大型卡車、 巴士、工程車等所用的機油,這些車輛大都以柴油做為燃料,所以以C字頭來代表,如CE、CF-2、CF-4、CG-4、CH-4、CI-4等。

二是一般加油站(Service Station)所售的機油,通常使用於轎車且是汽油引擎的小型車輛上(不包含二行程機車),以S字頭為代表,如SF、SG、SH、SJ、SL等級,第二個字以英文ABC代表等級,越往後的字母等級越高。

(2)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eens ),簡稱ACEA,歐洲地區由於大量的汽車製造業廠商重組,因此從1996年1月以後,原本由歐洲共同市場汽車製造協會(CCMC)分級的規範標準已被ACEA所取代。以前只要原則上在歐洲有設廠的公司,即可加入CCMC的會員並參與認證。現在則嚴格要求一定要在歐洲生產製造的汽車才有資格參與ACEA的會員和認證。在ACEA的系統中,也是以兩個字元為一組,以為識別。
汽油引擎—被區分為三種品質等級:
A1—經濟燃油,低黏度。(半合成及全合成)
A2---主要線段。(礦物油及半合成)
A3---最高等級產品。(半合成及全合成)

(3) 日本汽車標準組織(Japan Automobile Standards Organization),簡稱JASO,係由SAE日本分會所組成,其在1978年以前的規格完全依賴API,所以規範未如API齊全,其成員包括:汽車廠商、石油業、添加劑供應商還有日本政府機構的直接加入為會員,所以其中立性遠不如其他規範。 因近年來 API / ILSAC 等油品配方中,參有摩擦修飾劑的比例趨高,導致摩擦係數過低,對某些四行程機車的濕式離合器片滑動和動能耗損的問題,所以JASO另立四行程機車引擎油品規範,係以通過API SE等級以上或ACEA A1以上的性能規範為基礎,再加上硫酸鹽灰份、揮發度,消泡性,剪切穩定性與高溫高剪切黏度的限制,以其油品中的摩擦修飾劑比例分成 高動靜摩擦指數的MA類 和 低摩擦指數的MB類 兩種

(4) ILSAC是(International Lubricants Standardiz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國際潤滑油標準暨認證委員會」,這個ILSAC裡頭的組織成員,美國發動機製造協會(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 Association)幾乎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汽車公司,包括了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 Chrysler、Ford、通用GM、以及全日本汽車製造協會,正由於ILSAC的組織成員本身都是汽車引擎製造廠,因此他們對引擎潤滑的需求更是一清二楚,由他們來制定車用機油的規格,應該是對引擎最好的保障,更何況,萬一引擎真的故障,要負起保固責任的。


其他常見標準還有下列幾種
VW.福斯
VW 500.00 節省燃料的機油適用於燃燒及吸力柴油引擎。
VW 501.01 用於燃燒及吸力柴油引擎的機油。
VW 502.00 服務-增加效能水準用於燃燒引擎的機油。
VW 505.00 不論有無氣冷裝置的排氣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機油。
MB 賓士
MB 227.0 用於吸力柴油引擎的單一級數機油。
MB 227.1 用於吸力柴油引擎的複合級數機油。
MB 228.0 不論有無排氣渦輪增壓/的單一級數柴油引擎機油。
MB 228.1 不論有無排氣渦輪增壓/的複合級數柴油引擎機油。
MB 228.3 不論有無排氣渦輪增壓/的複合級數柴油引擎機油,用以延長換油周期。
MB 228.5 高效能複合級數有渦輪增壓的柴油引擎機油,用以延長換油周期。
MB 229.1 現代客車用的複合級數機油(汽油及柴油引擎)。

黏度是潤滑油最重要的單一性質,但不能單靠黏度去判斷油品的好壞,也不是選購的第一要素。引擎是否容易啟動,油膜是否容易形成,熱量的產生以及機油的消耗量等皆和機油黏度有關。目前所有的引擎機油黏度皆是以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簡稱SAE)所訂定的標準分類。機油黏度的W為英文Winter冬季的意思,代表低溫黏度值,用以判斷底溫啟動時的難易。 以台灣的氣候環境而言,低溫黏度10W,15W已足夠引擎起動所需。但隨著新一代的汽車引擎問世,新微小管路之設計,5W更能讓您的新車瞬間潤滑。 黏度標示後者之數字用以判斷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就台灣的高溫環境和大部分的駕駛習慣而言(長期在市區中走走停停),高溫級數40,50可提供較完善的油膜韌度。

各家汽車製造公司對於不同溫度條件下,建議使用的SAE黏度等級並不完全相同,因此車主可根據汽車製造商的建議來選用適合的等級,通常車主的操作手冊中有專門章節做詳細的敘述如何選用黏度的等級。通常新車是不需要使用黏度高的機油,因為新車汽缸與活塞間的密合度相當好,若是使用了高黏度的機油,將會增加汽油的消耗。一般說來,黏度較高的機油是用在使用好幾年的舊車上,因為引擎使用久了,總免不了有磨損的情況發生,(當然這其中的造成磨損加速形成原因包括:該保養時不做,使用了劣等的機油等等),所以才使用黏度高的機油做為減緩損磨的方法。
.........................................................................................................
資料來源 金X笙汽車百貨
http://www.piaa.com.tw/p01.php?p_id=1658&class_id=271
借用一下 如果不妥 我在刪掉

aman001 wrote: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後...(恕刪)

現在的車都是由幫浦抽油再噴到曲軸‧151515

aman001 wrote: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後...(恕刪)
如果舊車用15W的機油可以較多保護,那歐洲或寒帶地區怎麼辦?他們只能用 0W或5W,不然可能難啟動,還是他們都沒有舊車?且汽車引擎損耗最嚴重通常是在啟動的一瞬間,艾克森美孚有做過20W50與5W30啟動測試,結果反覆啟動引擎多次後,發現20W50引擎損耗比5W30引擎損耗高達2倍,是否我們該反問老車應該用黏度較低的機油呢?也許老車用較黏的機油觀念是不對的,是嗎?
是否這些機件耗損是沒什麼實際意義的?
0W20 5W50 5W40 0W40 2個數字間距越大..合成添加劑越多越不耐用....是否有此一說呢??
twope18t wrote:
0W20 5W50 5W40 0W40 2個數字間距越大..合成添加劑越多越不耐用....是否有此一說呢??


是可以這麼說是有其風險,我另一篇文章有網友寫到VI improver,所謂的黏度指數改良添加劑的問題與風險,我找時間會寫在另一篇主題,可以解釋較稀的油品若能克服技術及成本上的問題,其優勢在哪裡,為何是個趨勢
老車用高粘度的大部份是吃機油快下課那種,加濃一點的機油能多稱一下,並非老車=高濃度機油,之前我的k6不也是用10W40還不是好好的
10w-40 的機油最便宜,保養廠的進貨成本最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