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中,感到某些人對於自己隨意亂踩(當然他們有充分理由認為自己沒亂踩)剎車義正辭嚴,轉貼一篇文章供大家分享。
在看文章之前為免有人斷章取義或理解偏差,特此聲明:
前方有狀況(車禍,暴雨之類)甚至是前車沒事亂緊急剎車,開在後面的本就應該減速。這裡所說的無謂的剎車都很容易驗證:
1. 超越後發現前方完全淨空,但那輛車就是沒事一直剎車。
2. 距前方車輛甚遠(不同時速下遠的定義有差別,時速不到30卻跟前車保持五台以上車距之類的就叫超遠),卻頻頻亮剎車燈不剎車,或一直真的頻繁的剎車。
以下為全文:
英國數學家模擬高速公路的車流,結果發現,如果駕駛人任意變換車道,甚至採下煞車,都有可能導致後方的車流打結。對此,高公局交管組長康志福表示:變換車道原本就會導致後方車輛的車速放慢,連帶影響車流的順暢。此外,地形也佔了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康志福說:台灣地區丘陵地形的路段,例如:新竹關西,桃園林口,因為爬坡的關係,也會導致車速下降,因此用路人常常會發現:明明前方沒有路況,但車速就是會放慢。快慢落差之間,比較容易出現追撞,不可不慎。
根據媒體報導,兩名英國的數學家,透過數學模擬的方式,發現英國一條最擁塞的高速公路,如果有駕駛急踩煞車,甚至變換車道,都有可能導致後方擁塞,模擬的結果,有如混沌理論所提及的蝴蝶效應一般,一個小小的變化會導致後方的交通大海嘯:影響距離甚至遠在八十公里以外!
對此,高公局交管組長康志福表示:觀察高速公路的駕駛行為,如果所有駕駛都保持穩定前進,並且不要任意變換車道,原則上高速公路的服務水準可以保持再最佳狀態,換言之,只要用路人踩用一字長蛇陣的方式開車,大家首尾相連,就可以達到最高時速,當然,這是所謂的超完美狀態,實務上根本不可能。
因此大小型車流的交會,快慢車速之間的超車行為,都會影響後方車流的順暢,以雪山隧道為例,為了避免進入雪隧之前,因為大型車的車速較慢,影響後方車流,因此在局部路段實施大客車專用道,一方面可以讓大型車按照本身的車速前進,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小型車與大型車的交會,導致車速放慢。康志福說:用路人的變換車道行為可能只有短短幾秒鐘,但跟在後方的車輛必須減速,每部車如果都減速,後果可見一斑。
康志福說:台灣地區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現象就是高速公路沿線的高度落差,因此常見塞車的地點幾乎清一色都是丘陵路段,爬坡與下坡之間,導致林口、關西、三義等地常常成為交通瓶頸,改善有限。換言之,除非將高度齊一,否則尖峰時間出現塞車,受車流速率不一的影響,會影響行車順暢,多少有些非戰之罪。
用路人如果發覺發現,明明某些路段根本沒有交流道上下,但就是會放慢或者突然可以加速,快慢之間的原因,搞不好只是幾公里裡以外,某個駕駛人為了閃避前方超車的駕駛,踩下煞車的後果。而忽快忽慢,很容易發生事故,用路人要謹慎注意。
10次有9次前面是沒有任何狀況的。
真的有狀況要完全停止的時候,絕大多數的駕駛都懂得要打雙黃燈警告後方來車。如果你沒有這個習慣,請你要養成。刻意維持車距看前面踩煞車就跟著踩的人,你真的不知道你對交通的順暢造成多大的阻礙。而且這種駕駛通常也不在意跟旁邊的車輛併排。他害怕前面突然煞停,不知道跟旁邊的車輛併排哥倆好有多危險。
整天老是在害怕前方無預警煞停的駕駛,我真的奉勸你坐火車,不要上高速公路了,台灣道路很危險,這種風險讓我們這種賤民來承擔就好,您還是搭乘最安全的大眾交通工具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