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九月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單位辦了烤鴨比賽,宜蘭的蘭城晶英得了第一名,我也照計劃安排了一次宜蘭烤鴨鑑定團。
好不容易橋到了六大四小的位子(晚上7:30,第二輪),其實也沒關係,中午吃自助餐,飽到六點還沒餓意。到了時間,上了桌,點了兩壺茶,預定的一鴨五吃,跟幾道菜,就等著好戲上桌了。
今天的五吃是,片皮鴨、生菜鴨絲、鴨握壽司、滋耙鴨、白菜鴨湯。
先說片皮鴉,肉稍微柴了點,麵皮裡有三星蔥,算中上等級。
生菜鴨絲,就是生菜包鴨絲炒豆芽,但吃的時候感覺不出來鴨肉在哪裡。
鴨握壽司,鴨皮包著飯,夾著起士,喔~味道很奇怪,鴨皮太油。
滋耙鴨,也就是麻薯包碎鴨肉,感覺很像蘿蔔絲餅。
白菜鴨湯,這不用講,我喝了兩碗,只要正統做法,都不會差太遠,就是不夠熱。
吃完2488元的一道五吃,我覺得鴨大(並代表都給你吃)、皮厚(油好多)、肉柴(還我肉來),至於兩道創意料理,並沒有想像中的出色,而且味道不搭,有點『值超所物』。
說完菜色,來說說份量,還記得我說鴨大吧?師傅片完了鴨,就把鴨架撤走了,沒錯,拿去做其他三吃,但我總感覺怪怪的,鴨撤走時,鴨架上還有很多鴨肉,依我多年吃烤鴨的經驗,光是片鴨就可以吃很多片,這次六個大人,一人兩個麵皮包鴨肉,就沒了,麵皮只有十張,要多六張還要另外點,壽司鴨只有十個,其他的鴨皮呢?想說白菜鴨湯可能有肉吧?結果全是骨頭!依我不專業目測,至少有半斤鴨肉不見了,會不會跑到其他人餐桌上?我就不得而知。
說完份量,再來說說服務,還記的我是吃第二輪7:30吧?扣除點餐上茶,我想鴨上桌的時間約莫是7:50。不曉得是不是宜蘭人都歸心似箭,8:10問你要不要加點,不然廚房要休息了(一驚),8:20問你要不要打包(二驚),8:30桌子已經開始收了(三驚),服務生來收桌子的時候,我還虧了一下說『你們飯店都很準時下班喔?』(再來問我就要去收驚了)。一鴨兩青菜一烘蛋,這樣吃下來快五千大洋!重點是,不好吃到我都懶的打包了!
總的來說,台北吃烤鴨的餐廳很多,不管有沒有得名,包括這一次的『蘭城晶英』,我還吃過『聚馥園』、『宋廚』、『天廚』、『龍都』、『路邊攤』....等等,都各有特色,尤其是聚馥園的酥炸椒塩鴨骨。但蘭城晶英為什麼會票選第一名?我真的納悶很久!
不想等太久的,就不要吃宋廚;不想吃太貴的,就不要吃蘭城晶英;不想吃太台式的,就不要吃龍都。

原來是蕃薯藤? 啥! 這網站還在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