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狗的工作單位在今年終於又恢復了員工旅遊。
由於主辦同仁們是最近才接到上級的指示,
因此選擇的行程比較簡單,
就是以讓同仁們在公餘能夠走出辦公室,
看看大海、看看山,讓眼睛和大腦都放鬆一天,
不用耗費太多體力為原則。
所以這次員工旅遊的行程相當簡單,就是早上搭船去龜山島外海。

看看海裡的野生動物!

順便近距離欣賞龜山島自然景觀。

然後中午到海饕-四季主流宴,享用美味的無菜單海鮮大餐。

吃飽了,在遊覽車上小憩一番。
然後去三星的農夫青蔥體驗農場體驗怎麼當蔥農。

還有怎麼做蔥餅,順便好好服用自己的作品。
然後呢? 從雪隧一路塞車回到臺北的辦公室………


雖然以老狗的看法,這是標準的無腦行程,但是看到很多同仁都玩的很開心。
想想主辦的同仁要在短暫的時間裡找到能被這麼多同事接受的行程,已經是大功一件。
而且大部分的人出門旅遊,根本不會像老狗一樣去探索各地的歷史文化背景。
『只是出門散心,幹嘛搞的像是寫論文一樣?』
所以老狗也難得跟著眾人放空的玩了一天。
回來後將旅程做成一篇簡單的紀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們在海上的大豐收,好幾大群的海豚呀!
至於路線地圖呢? 只有3個目的地,非常之簡單!
🚤 龜山島賞海豚
這天為了避開臺北市區上下班車潮,一大早在工作地點附近集合出發。上午8點半左右就就來到了烏石港。

算算距離上次在2013年夏天造訪龜山島,已經是12年前的事了。
上次是在烏石港遊客中心外集合,這次遊覽車直接開到碼頭邊。
龜山島賞鯨旅客服務中心好像換到這裡來。
在碼頭邊四處走走等開船,隨身紀錄一小段影片。
一大早就見到這位在休息,想必剛下大夜班…

在這裡當守衛,營養應該很不錯!

碼頭邊停了好幾條船,看外觀應該全是觀光船。

不知道我們是搭那艘? 這艘嗎?

船上頗多半露天座椅。

連船頭也有椅子。
坐這裡不怕風浪嗎?難不成是用來上演鐵達尼號的?

後來發現擴音器開始廣播,這艘船的遊客開始上船,而我們則是搭下一班船。

等著等著,這裡港裡的船開始調度,等剛剛那艘船離開後,開到岸邊準備上遊客…


開船時間差不多到了,我們聚在這裡,等這位阿伯來示範救生衣的穿著與使用方法。
現在觀看救生衣穿著示範,沒有冷氣好吹…


這才是我們今天要搭出海的船。

等眾人都上船後,小船出港去!
船上除了老狗的同事與眷屬之外,還有幾位散客!
出海的目標,就是這座不大的,充滿傳奇的小島!

回頭看看臺灣島,難得有機會離開這裡呀!

這棟造型奇特的建築物是啥? 聽說是2023年開張的度假飯店。

離臺灣本島越來越遠,船後的水花構成美麗的畫面。

今天天空的雲層高度相當壯觀。

幾分鐘後就來到了龜山島外。
船隻順著島嶼南側航行,船上的工作人員開始解說島上的地理特色。
老狗看到這2處地道與盡頭的砲座,回想起來12年前登島時曾經走到這個位置。

地頭的盡頭還留有火砲,想當然爾,它已經變成擺飾了。

像這樣的砲座有3個。所以要看軍事地道不一定要去金門和馬祖,龜山島也看的到。

龜山島的南側大部分海岸都是海蝕崖。

島的南岸幾乎都是像這樣的絕壁。

到了南側海岸的盡頭是座半面山,就是俗稱龜頭的部分。

在海面上有艘小船,據說是一早就出海找海豚的位置。
然後回報岸邊的遊覽船,這樣才能掌握海豚的動向,
確保遊客有更大的機會可以看到海豚等生物。

龜頭的另一個角度,其實就是峭壁。

這時我們的船繼續往外海開,因為海豚們應該就在那裡活動。

在這個角度可以見到龜山島山頂的觀景台。
這座稱為「龜甲」的山海拔398公尺,加上3公尺的兩層觀景臺。
總共401公尺,稱為「401高地」,為台灣離島的第二高山。

已經離龜山島有一小段距離了,可以看到平常搭火車看不到的角度。
從島的東側往西側看,龜山島還是像一隻趴在水面上的小動物,只是已經不像龜了。
右前方的高地有個陰影處,就像是動物的眼睛一樣。

放大一下右側,像不像是動物的頭?
在峭壁上的黑點像不像眼睛?

忽然在遠方海面上出現海豚嘻戲的畫面,運氣很好的錄到了這一幕。
接下來就是一群又一群的海豚在海面上活動著。

海豚基本上三五成群,都在海面附近游泳、覓食。
因為是靠肺呼吸的動物,一小段時間就必須出水換氣,所以不可能游的太深。

老狗打開了相機的連拍功能,連拍所得照片做成gif檔,就有會動的海豚了…




使用相機的好處是對焦快,容易捕捉到海豚出水的那一刻。
再加上使用望遠鏡頭,可以清楚的看到海豚的樣子。
至於品種呢? 飛旋海豚(Spinner dolphin)吧?

大部分時候海豚都離船隻有段距離,要拍的清楚不太容易。

所以能拍到這麼清楚的,算是運氣還不錯的!

從下面照片中可以看到海豚的群體數量不算少呀!

偶而會出現離船隻近一點的,只是動作很快,不太容易拍到。

這時離龜山島已經有一大段距離了。

後面,船長在這裡停留一些時間,等待海面上出現任何動靜。
所以,後面請盡情欣賞海豚的照片與連續動作…







偶而運氣好,會拍到像這樣的噴氣照片。



很難得見到的一大群。

有些海豚不怕人,會來到船邊繞一繞、看一看。



為了保護生態,降低對野生動物的生活干擾,每天能欣賞鯨豚的時間是有限制的。
船長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把船開向龜山島北岸,繼續繞島解說。
因為龜山島北側海岸線呈現弧型,較南側的一直線長了許多,
因此解說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下面的影片也長了許多。
從龜頭的峭壁開始,以逆時針方向繞島。

可以看到有著許多種顏色的裸露岩石。
基本上,龜山島是座因海底火山運動而形成的島嶼,岩石多為火成岩,五顏六色也很正常。
有沒有發現這裡的海水顏色不太一樣?

雖然是硬度頗高的火成岩,但峭壁下方的海蝕洞數目並不在少見。
這裡的石壁上卡著黃色的礦物,因為這海底下是活火山的噴氣口。
噴出的氣體帶有硫黃,所以才會結晶在石壁上。
而這也是龜山島牛奶海的成因。

遠觀則像是被切開一樣。

下方的海蝕洞。

這個角度看過去,龜頭的另一面,除了有岩石被風切割的痕跡,還有崩落的石塊。

離開龜頭後,坡度漸緩。

換個方向看山頂上的觀景台。
大熱天要爬上去,體力得要夠好才行!

山壁上卡著許多碎石,應該是風化未及,未掉落海中的石塊。

都快繞整座龜山島一周了,幾乎見不到平坦能上岸的地方。

隨著順時針方向,見到這2處大型海蝕洞,這有個別名,稱為眼鏡洞。

像這樣的海蝕洞不止這2個,附近還有好幾處。

這面巨石的顏色和前面見到的都不同。
火山島果然是賞石頭的好地方。

來到了北岸的棧橋。據說是冬天時讓船隻靠岸的位置。

來到北岸棧橋附近,繞行龜山鳥的行程告一段落。
遠遠看著這座綠意盎然的小島,往臺灣本島方向前行。

回程時,看到有人搭著飛行傘下山!

回到碼頭,上午賞鯨豚的活動告一段落,享用午餐去!
🦐 海饕-四季主流宴
離開碼頭,順著濱海公路往臺北方向開個5分鐘,來到了「海饕」這家無菜單料理餐廳。
大家坐定後立馬上菜。
先來第一道就是透抽沙拉,生鮮透抽果然鮮脆好吃,和生菜搭配真是消暑絕配。

然後就是這條船囉!

船上最吸引目光的應當是這盤了吧! 喜歡生食的同仁們可沒有放過它。

老狗不吃生食,旁邊的那盤九孔調味挺不錯!
至於前面的這四樣小菜,可是在炎炎夏日當中收開脾之效呀!

這條魚怎麼看都覺得非常新鮮。
等會兒牠會用另一種面貌出現。

麻辣鮑魚,第一次吃到這種調味方式的鮑魚,很特殊,有記憶點!

油雞,入味,口感也不錯!

櫻花蝦炸鰻魚米糕,第一次吃到像這樣的搭配。
炸鰻魚非常好吃,櫻花蝦米糕也不錯,只是份量少了點。

剛剛的魚,清蒸後再次上桌。
老狗不吃生魚片,但當魚肉熟透之後,的確美味無誤。
比較可惜的當然是只有半條啦!

海鮮牛奶鍋,裡面有大扇貝和另一種老狗不知名字的蛤蜊。
基本上牛奶鍋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呀!

除了2種貝類之外,印象中還有別的食材,只是吃過就忘了…


咖哩蟹腳麵包。
用超軟嫩的麵包沾咖哩,很好吃!
炸丸子裡有蟹腳肉,口感與份量都令人滿足。

甜點雲朵燒,其實不怎麼甜,內餡冰冰涼涼的,適合炎炎夏日。

最後上桌的是綜合水果盤,色彩紛繽,令人視覺滿足,但是份量少了點。

吃飽了,頭昏昏腦鈍鈍。
這裡離下個定點有1個小時的車程,正好在遊覽車小歇一番。
🥬 三星農夫青蔥體驗農場
一個小時候,我們來到這座農場。要做什麼呢?當然是體驗當蔥農呀!
不過老狗想的是來這裡享用蔥餅呀!
畢竟這裡是專門種蔥的,當然不怕我們多吃蔥呀!

一來到農場,工作人員引導我們入座。
坐定後,工作人員教大家怎麼做蔥餅。
做好蔥餅後由工作人員代煎,等到體驗完拔蔥與洗蔥,餅也煎好了!

在還沒開始做蔥餅前,先看看桌上有什麼?
這是切好的蔥花,等一下要包進餅裡的。

做好的麵包,等會兒要捍成餅皮。

接下來由工作人員在台上講解如何包蔥餅。

看不到他操作的遊客,可以抬頭看看攝影機傳送的畫面,就知道怎麼做了。

基本上就是拿出一顆麵團來。

再拿出擀麵棍,儘量把麵團擀開來,面積越大越好,可以包更多的蔥…


接下來,對喜歡吃蔥的老狗而言,當然是把蔥花儘量包多一些。

然後包好包滿,不要爆開為原則。

這蔥餅看起來挺大一個的,該改名叫蔥包吧…


然後有工作人員專門幫忙煎。所以排隊上爐去!

上好蔥餅,拿到號碼牌,等會兒拿它來換自己的「大作」。

那麼這段時間要做什麼? 去體驗拔蔥。
能夠拔蔥的田一定是乾的,因為『旱地拔蔥』……




同仁們戴著斗笠走進田裡體驗拔蔥,據說蔥長到相當的程度,只要垂直向上就可以拔起。
可是大家戴的斗笠造型怪怪的,這造型不是「越南國帽」嗎?
看來臺灣本地已經沒人做斗笠了,只能從越南進口…


在蔥田旁的是稻田。一期稻作即將收成,一片黃澄澄的,相當美麗。

看來大家收穫都不錯,拔了不少。
不過僅僅是體驗拔蔥而已,拔下來的蔥要還給農場,變成下一組遊客做蔥餅時的饀料…

如果要帶回家,請向農場價購。

所以不用拔好拔滿,只要把拔好的蔥帶回洗蔥池去就好,不要丟在田裡呀!

來到洗蔥池,把旁邊老掉的蔥葉,還有一起被拔上來的泥土去掉,就變成可以上桌的蔥了。

看完同事們體驗拔蔥,老狗的蔥餅也煎好了,來去領回。

本來以為自己做的是最大的一個,沒想到強中自有強中手,竟然出現2倍大的蔥餅…


打開紙袋來看看,好燙呀! 稍後再服用,先來去農場內四處晃一晃…


這裡有條綠色隧道,看起來像是絲瓜叢。

農場竟然有紀念章? 當然蓋回家了!

農場裡養了好多動物,現在在宜蘭的農場幾乎都來這一套。

這種動物有看過嗎? 老狗家附近的炒飯專賣店也養了這個。

應該不少人覺得狐獴很可愛吧?

繞了半圈農場,蔥餅溫度終於降了一些,開始服用…

缺了醬油膏,感覺少了那麼一味…


就在老狗吃了幾口蔥餅之後,腳邊忽然出現這隻小動物。
一出瑒果然就引領風騷,畢竟人家是初生之「羊」不畏「人」。
不知道「人」這種動物會把自己變成「羔羊排」……


人家才出生4天而已,是不是很可愛呀? 來看一小段影片吧!
就在老狗邊走邊吃蔥餅時,又看到這種動物。
現代人當吃豬肉,但是沒看過豬走路的人很多。
古時候留下來的歇後語得要改寫了…


隔壁棚又是什麼動物? 是披著羊毛的豬嗎?
查了一下ChatGPT,回答的答案如下:
這種棕色捲毛豬是「<mark class="QVRyCf">曼加利察豬(Mangalica Pigs)</mark>」,原產於匈牙利和奧地利。
這種豬以其獨特的長而密的捲曲毛髮而聞名,看起來像綿羊。
牠們有多種顏色,包括黑色、白色和棕色。
所以真的是豬,只是沒見過而己。
老狗把照片分享給同仁,有人說乍看之下像是烤玉米…


為了避免發生「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遺憾,老狗錄了下面這一小段影片。
看過這段影片就看過豬走路了…

看完豬走路,該是結束這一天的小旅行,上車準備回家的時候了!
偶而來這麼一次無腦小旅行,讓大腦休息個一天,也是挺棒的呀!
而且在旅程中還見識到不少動物,從早上的海豚,到下午的捲毛豬與小山羊,還有狐獴。
該說不充實嗎? 眾人要同樂的行程,就只要考慮休閒效果就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