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蘇花豈能成為不歸路?

近日豪雨沖刷蘇花公路,造成這條年邁老公路的大規模路基流失,車毀人亡慘不忍睹,蘇花「替代」公路爭議看來又將端上檯面了。本人自己也是環境專業出身的,但是對有些「專家學者」或「環保人士」的觀點實在不以為然。環保不是保存後花園,永續發展更不是只強調「永續」兩個字,這些人顯然太過本位主義,以自己的專業為重而輕忽文明其他領域的全面演進,當許多人指著別人鼻子說破壞生態之餘,也讓自己陷入了盲點,環境也者,萬物的生存空間也,搞到人都不能生存,這顯然不是環保的本意。我自己在國外也遇過很多這種人,他們熱情的程度隱隱然是「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類都死光光」,前陣子甚至有人到Discovery 總部去綁架人質,要求全世界的人都絕育,雖然說他們可能認為人類是這世界的「病毒」,但這種偏激與惺惺作態,確實大大違背永續發展的本意。作為一個專家學者,理應從專業的角度去理性分析這個問題,以SEA 的原則來看,如果一條道路的環評,最終是認為「人」需要這條路,但「自然環境」會受衝擊,那政府確實應該思考如何讓這條人所需要的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策略,如何有效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並將解決(是mitigation不是elimination!)方案並呈提出,而且評估始終是評估,環保人士(不好意思,我不認為他們的舉措稱得上專家)即便不滿意,應當思考的是如何在滿足人的需求和保護自生態的需求之間需求平衡點,如何更多關懷自然以降低衝擊,總而言之,自然萬物要生存權,人也要生存權,甚至應該是多從人本的角度出發,爭環保不是像佛學家不忍殺生,沒有人這麼多自然美景生態有何用處?不要忘記,環境科學與科技是一門應用學門,其立意哲學是奠基在人的永續發展生存上,如果我們給後代子孫的資源只是無盡的森林還有一條柔腸寸斷的路,恐怕他們不但不感恩,反而要怒批我們剝奪他們的生存機會了!!!!


------------------------10/30 更新 --------------

我可以理解Mobile01把這個討論串從話題拿掉的苦衷,畢竟我也想到了這裏是討論景點的地方,蘇花公路已稱不上
是景點,而是災難點了,討論這些事情過於沉重,也掃了大家歡樂的心情,因此我決定開始好好經營網友幫我搞的討論區,把一些相關的資訊和我的評論觀點放在上面,作為自己能盡的些許心力。但我自己一個人想要激起這樣的公共討論是成不了事的,一來立場不對,小弟本人忝為環境科技的專業,實在稱不上是什麼在地民眾,也不能代表他們,二來多向的溝通本來就是最關鍵的,就像今天工程師們終於出來說句話了,以科技的觀點而論,小弟心裏面也已經有底,但是這些資訊到底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也是我們應當促成這種公共討論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我誠摰歡迎有興趣的網友們可以移駕到Sutsainable Town (http://sustainabletown.ideaboard.net/),也避免再浪費網路資源,在此還是非常感謝01的關係讓我們能有這麼多的討論曾在這裏每天不斷的發聲。



------------------------10/29 更新 --------------

  各位我才剛更新Po完,就有網友跟我說可以弄個平台讓大家討論與城鎮、環境、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
  照他的說明我已經先把蘇花高開個專板出來啦,請看:

  http://sustainabletown.ideaboard.net/

  我試了一下,感覺這討論平台還不賴,也歡迎大家一起上,這些討論都會是我們點滴的參與歷史,但是
  謝絕人身攻擊文哦!

   NewsMac

-------------------------10/28 更新 --------------

  我不知道在這邊Po文算不算是正確,當初只是想要讓大家討論這種和你我的生存環境切身相關的公共議題,
不想讓部分團體過度佔據、甚至壟斷了論述的權利,沒想到這棟大樓可以蓋那麼高,可見許多人心裏面都是有話要話的,只是,很遺憾的是,我們都是等到發生了重大的災變,才發現我們有多麼的忽視、甚至可以說犧牲同為我們同胞們的生存與發展權利。不只如此,對照之前的媒體議題設定,不難發現有時侯他們甚至連「發言權」也都被剝奪了!我想我們都過於遲鈍,在號稱人權立國的台灣,這樣長期的、集體的、沉默的壓抑一群人的生存、發展與言論權力,只讓有組織、有行動、有背景的團體可以發聲,實在是稱不上什麼文明社會的水平。然而我想一想,這種事情在台灣恐怕每天都在發生,在雲林麥寮的鄉間、在高雄林園的廠房邊、在新竹的客雅溪畔,還有那個已然破落的大崎村里,這些我們的同胞究竟是給了我們一幅什麼樣的圖像?是每個人都是死要錢要補償金的嗎?還是一群老弱殘兵,走不出破落的家鄉不能到大城市討生活的輸家?我們也是如此的忽視他們,只在乎我們的立場「需要」,不然何以他們爭取生存與發展權的時侯,很多人就會理解「環保的重要性」,而當花蓮人也在爭取同樣權利,姑且不論這條蘇花路對他們是不是真的如同生命線,竟還要落得被很多人扣上「破壞環境與生態」的大帽子?看起來,我們的環境教育真出了很大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環團,與其說他們是環保團體,不如說是保護動植物或景觀協會,嚴重忽略了「人」在永續發展論述裏的重要性,不思考人們生存發展的可持續性,如何讓人「和解共生」、與自然和諧共存中求發展?台灣這樣長期扭曲的環境教育,遲早會把我們帶入一個死胡同,當然更別提和永續發展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遲了!
  最近因為這個帖子,有些人會發訊息問我自己個人對於蘇花高或蘇花改的看法,其實我聽到毛部長說交通部花了一年在環評之前就先和各式團體討論交換意見,我真心希望環評和風評能真正成為眾多討論的最大公約數,不要輕易放棄對科學專業和對環評的「信任」,毀掉專業的環評用嘴砲就可以(何況是高爭議的案子),要重建信任卻很難;我想我們也不樂見一部分小團體獨佔媒體論述這樣的圖景,期待有一個平台可以讓更多民眾的意見能夠發聲,尤其讓專家的意見可以清楚的呈現說明,同時讓民眾能夠真正在公共參與中獲得透明的資訊和行動的共識,我也很希望不管少數多數人,大家都能理解到講「永續發展」的概念是全盤的考量,不光只是從環境上的、保護生態下手。光是這幾天的討論,很多網友的討論就已經涵蓋了不少層面了,包括:
1. 蘇花是否是花蓮人的「生命線」?
2. 蘇花 X 若建設,對本地的利益和衝擊是如何?
3. 蘇花 X 的安全度如何?可能的風險為何?能不能保障花蓮人希望的交通安全?
4. 鐵路、航運是否可以成為公路替代的方案,或甚至成為交通的主體?兩者的污染衝擊各是如何?
5. 差別開發式的「保存後花園」方案,能否被在地的花蓮民眾接受?
其他族繁不及備載,這大樓裏真的有很多很好的問題和意見,也可初步瞭解民意的趨向和接受度,這些都是專家在進行環評前,應該先行瞭解的。希望01討論的這些意見,也能被政府和所謂民間團體看見,也不枉我們犧牲嘴砲的時間進行這麼有「深度」的討論啦




--------------------------10/26 更新 --------------

  感謝大家在01熱情的參與討論,今日聽聞政府宣示一定要急速「通過」環評,民國105年底前要讓蘇花改「完工」,個人深深以為相當不妥,環境衝擊與風險評估是希望政府能藉由多領域專家的知識,進行科學、審慎、專業的考量,結合在地民眾與團體的參與、加上公開透明化的資訊,產生讓公眾能信賴的評估結論,並且期待各方團體與大多數民眾能接受這樣的一個報告,政府才有辦法據此作出決策。可想而知,這份環評的意義會有多麼重大!要建立並且鞏固一個專家、政府、民眾、團體之間的互信基礎有多麼不容易!草率先說一定要如何,一定要過環評,不就等於還沒出生就先催毀這樣的一個互信基礎?
  個人也相當能瞭解執政者和地方父母官的苦處,這案子拖了這麼久,實在很不可思議,只能說國內「環保意識」、「後花園意識」、「宗教意識」、巴拉巴拉意識高漲,大家都有話要說,都有立場要表達,搞到最後專業的聲音都不見了。尤其是我聽到花蓮傅縣長也一直強調其實環評早就過了,只是有許多團體一直在程序爭議瑕庛(沒有作好公眾參與)作文章云云,我也確實是看到了過去的環評報告,但無論如何不服,既然都說好要重作環評,也進入程序即將審核了,大家還是應該給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更多空間,去進行專業的評估。各方團體的意見已經多次表達,想必要作評委人員心裏都有數,我深深期待不論專家總結的評估意見如何,重點在於之前這些滿天飛舞的團體能充份信任並且接受,不要動不動就扣個環評的人「官商勾結」這種大帽子,坦白說,從什麼春泥的、到慈x、到最近要選的Green 黨,我沒有看到什麼真正他們對於蘇花永續發展上面的專業觀點,也許他們的專家自有一套邏輯,但我能力有限沒有找到,只好先說聲抱歉。總之,希望大家不要再曲解環保或永續發展就是保護原始生態,或者崇拜山神不敢去動它了,我們的思考中心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是要保障吾人和其他物種在自然中的生存權如何延續,讓我們的子孫們也有同樣生存的權利,讓我們的文明與智慧得以發展。期待一些團體能深明其義,不要讓自己的良善美意和熱情都浪費在沒有根據或偏執的觀念上,反戕害了環境科學的發展,拜託了!
2010-10-24 2: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蘇花

NewsMac wrote:
近日豪雨沖刷蘇花公...(恕刪)


agree with u
我倒是認為現在的建築工程其實以景很進步了。看看國道六號,雖然有出現工安意外,她再建照過程中採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法!「生態工法」保留的當地的生態和動植物,我是認為如果環保專家有疑慮的話為什麼不要一起加入建築單位?畢竟生態保育不是喊喊口號和挾著報告來強烈批評就好,要在合理的環境和趨勢下有所改變啊
我同意你的看法!環保歸環保,但還是要看情形吧!
不能一昧的環保環保,到最後兩頭都空!

NewsMac wrote:
近日豪雨沖刷蘇花公...(恕刪)


一直以來 我有一個疑問

當人類的生存跟自然環境互相衝突

到最後會以哪個為優先考量呢?

以前蘇花公路死的人不說

這次死這麼多人 難道不該建一條 安全的道路 讓人民可以安心的通過 這真的那麼難嗎?
最近被回收的文章越來越多是怎樣= =
agree with all the above friends' comment,
要環保也要進步,
科技日新月異, 可以藉科技降低對環境的損傷. 得到一個平衡點

大家去問問真正的花蓮人.蘇花高不蓋真的是因為環評嗎???還是有實力更雄厚的團體在組饒呢ˊˋ
多跟花蓮在地的人聊聊就知道了
我是在外賺錢的花蓮人,有聽說過蘇花高的花蓮端出口是某佛教集團財產

27149 wrote:
大家去問問真正的花蓮人.蘇花高不蓋真的是因為環評嗎???還是有實力更雄厚的團體在組饒呢ˊˋ

多跟花蓮在地的人聊聊就知道了


到底是外面的人在阻擋
還是花蓮裡面的有力團體在操作

很多時候不用口水戰
靜靜的看就看得懂


早就要建蘇高
不然也不會死哪摸多人!!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