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漠某次返家回到「花蓮」,不免俗的又去了一趟「七星潭」,發現附近多了一個光觀景點「曼波園區」~原來是 2020 年的時後,「花蓮縣政府」與「軍方」合作,將「七星潭」附近的「四八高地 (軍事用地) 」部分開放,提供「縣政府」打造新的「觀光景點」 ~
「縣政府」以「幸福花蓮,花園城市」的概念,於高地上打造「曼波園區」,並在上頭種植各式「花卉」,讓它成為花蓮的「賞花景點」~
另外還整理了,日本在台灣留下的「戰備坑道」,並開放民眾參觀,認識「軍事歷史文化」~
而原本的「軍事基地」改造,則改造為「花蓮農好基地」,執行推廣「花蓮農產品」的任務~
前言
一、四八高地「戰備坑道」
二、四八高地「砲陣地」
三、療癒花園
四、中山室
五、花蓮農好基地
地圖
相關文章
一、四八高地「戰備坑道」
在「指示牌」的指引下,大漠順著「曼波園區」的外圍步道走,再爬上一條上山的路 ~
最後終於看到了,非常隱密的「戰備坑道」~

(一)、「戰備坑道」入口
「四八坑道」大門沒有完全敞開,看上去會好像在「管制中」 ,但其實是開放「自由參觀」的 ~
踏入大門後,從滿了「軍事科技」的感覺,不像是「坑道」該有的樣子 😆

牆上的「解說圖」介紹著「七星潭」周邊居民的文化及特色 ~

七星潭附近的漁民,會使用「定置漁場」的方式來「捕魚」~
透過「大小網」的「篩選」,只補撈所需的魚類,盡可能地達到「生態平衡」~

每年四 ~ 五月的時候,「曼波魚」會順著「黑潮」經過「花東海岸」,也因此讓牠成為了花蓮特色之一 😄
「曼波魚」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但其實牠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翻車魚」啦 😆

台灣的每個「漁港」都會有自己的「宮廟文化」,東海岸的「七星潭」也不例外 ~

早期是的漁民是使用「牽罟」的方式來「捕魚」,因為當時沒什麼機械工具,都是透過眾人的努力,將撒下的「漁網」拉回岸上 ~
現在的「牽罟」已經演變為象徵「團結」的活動 ~

「四八坑道」原本是「日本人」在「二戰時期」,建立來抵禦「美國大兵」的設施 ~
後來在「國共內戰時期」成為了「中華民國」抵禦外敵的重要「軍事設施」~

「坑道」內部的「高度」不高,所以要小心自己的頭,不要撞到了 ~

(二)、觀測所
「觀測所」是「坑道」內,唯一可以觀察「敵人動向」的地方 ~
「觀測洞」一共有三面,讓大漠來體驗一下「觀察兵」的視野 ~

視野相當不優,可視範圍「狹窄」,而且外頭還有「植被遮擋」😦

「觀測洞」幾乎什麼都看不到,早期應該不是這樣的吧 😅

如果發現「敵人」,可以透過「傳聲管」立即通知大家 ~
雖然這方法相當的原始,但一定非常有效 ~

繼續向「坑道」內走去 ~
沒有了「陽光」,取而代之的是「奇怪的藍燈」~

「坑道」的路,不是「直線」的,而是「彎彎曲曲」的 ~

如果「一個人」待在這裡,應該會有「幽閉恐懼症」吧 😅

走著走著路突然變大條了,這時會讓人覺得前方有個大大的「地下空間」~

結果只是「路」變大條了,不知道用意為何❓
前方還有個「鐵門」可以將「坑道」一分為二,在「電影」裡看到時,通常都是「戰敗」時候使用 😔

牆上掛了不少「七星潭」的風景照 ~

來欣賞一下吧 ~

親自前往「七星潭」觀賞會更好 ~

「七星潭」附近還有不少「花草」可以欣賞 ~

(三)、機槍陣地
在「坑道」內,也是可以進行反擊的,因為它擁有「機槍陣地」 ~
「左右開弓,天下無敵」 ~

這兩把「機槍」其實是兩片「鐵片」,只是外型做的跟「機槍」一樣 ~

可能是因為沒有「工作人員」,所以不能放「除役的機槍」在這裡,有很高的機率會被被玩壞 😅

接下來的牆上,掛了充滿「霧氣」的「七星潭」景觀 ~

一片「白茫茫」,完全認不出這在哪裡 😅

這張看起來很像「雲海」😆

(四)、第一轉進口
遇到「空襲」時,還有其他「入口」可以進入「坑道」內保命 ~
可能外頭還是「軍事用地」或「沒有整理」,所以沒有開放 ~

從「第一轉進口」進入「坑道」內的「視角」~

繼續深入「坑道」內部 ~

途中可以繼續了解「七星潭」周邊的環境 ~

了解周邊還有什麼「野生植物」~

「四八高地」周邊是有「住人」的,因為照片上有「民宅」 ~

「四八高地」上可以輕易地看到「花蓮市區」~

尚未改造前的「中山室」~
走出「坑道」後,可以在「花蓮農好基地」看到改造後的「中山室」喔 ~

因為「四八坑道」在「日本戰敗」後,被「中華民國國軍」接管,所以牆上會有「鼓舞士氣」的「中文字」~

感謝「國軍」們,替我們了守下「中華民國」 ~

繼續在漫長的「坑道」內,欣賞牆上的「掛畫」~

大漠蠻喜歡這些「照片」的 ~

因為「人眼」通常不會用這些角度觀賞花朵 ~

有機會的話,大漠也想去「海邊」,找找這些花的蹤跡 ~

把它們變成大漠「可以帶走的照片」😆

「坑道」好似沒有盡頭一樣,可以不斷的往前延伸 😅

(五)、第二轉進口
在「第二轉進口」看到了「陽光」,這表示可以稍微遠離一下「黑暗」~
牆上的照片,記錄著「第二轉進口」外頭的樣貌 ~

原本大漠想親自看看外頭的樣貌,但這邊的也是「禁止出入」的 😅

「第二轉進口」比較特別,有兩層樓梯 ~

從「第二轉進口」進入「坑道」內的「視角」~

「坑道」的深度應該有「一層樓高」,因為有「兩層階梯」 ~

回到「坑道」內,繼續探索神秘的「戰地遺址」~

中途依舊有很多「掛畫」,繼續陪伴著旅客 ~

「坑道」內還有存放「補給品」的地方,空間非常的大 ~

「第三類補給品」是指「燃料及石油產品」,感覺非常的危險 😖

現在沒有了「危險的補給品」,取而代之的是多張「美麗的風景照」~

離開了「補給區」後,道路會再次「縮減」 ~

前方露出了「陽光」的顏色,難道是還有「第三轉進口」❓❓

原來是抵達了「四八坑道」的終點了 ~

二、四八高地「砲陣地」
「四八坑道」後方,藏了一個「砲陣地」,用來反制敵人 ~
「火炮」跟「機槍陣地」的「機槍」一樣,是用「鐵片」模擬的 ~這次還有模擬「火炮手」喔 ~

「坑道內照片」的場景,原來「砲陣地」的視野 ~

此處果然是「高地地形」,可以俯瞰整個「七星潭」沙灘 ~

如果有「敵人登岸」,這邊的「火炮手」可以輕易地,將他們打回去 ~

「砲陣地」周邊的植物「白水木」~

還有海邊常見的「林投」~

大漠還是很想叫他「鳳梨」😆

一旁還有漂亮的「九重葛」~

其實還有正常的「馬路」可以抵達「砲陣地」~

右手邊是來時的「四八坑道」~

左手邊的「坑道」沒有開放,不知道未來有沒有機會進入 ❓❓

大漠的姊姊一直說,要進入「大漠」的「部落格」裡 😅

補一張沒有人的 ~

以前的「軍人」需要到「砲陣地」站「衛兵」 ~

現在有「Q 版阿兵哥」幫忙站 😄

雖然是「Q 版」的,但還是有「軍人」的「嚴肅表情」 ~
超可愛 ~

三、療癒花園
再往前走一段,會突然脫離「軍事風格」,來到一座漂亮的「療癒花園」~但是今天「大門深鎖」,只能在花園外頭,拍拍「聖誕紅」 ~

還有名叫「花姑娘」的「玫瑰」 ~

四、中山室
穿越「療癒花園」後,突然來到了「中山室」,讓整個風格又回到了「軍事風」~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剛剛「坑道」內看到的「中山室」舊照 😆

「中山室」現在的任務,是推廣「花蓮的觀光」~

五、花蓮農好基地
「花蓮農好基地」是以前的「戰情中心」~
(一)、軍械室
進入「花蓮農好基地」後,第一個亮點是「軍械室」,而且是有真的「槍枝」喔 ~
美軍「二戰時期」使用的「步槍」~
上面的「M1903 步槍」在「一戰」和「二戰」都有在使用,而且只能進行「單發射擊」 ~

下面的「M14 步槍」只有在「二戰」使用,而且已經可以進行「連續射擊」,必要時也能且換為「單發射擊」 ~

中華民國自製的「T65 步槍」和「T91 步槍」,當過兵的人對這兩把槍,應該都不陌生吧 ~

一般「士兵」沒有配備的「手槍」和「L 型手電筒」 ~

「鋼盔」和「軍靴」 ~
全黑的「軍靴」大漠好像沒有穿過,穿的都是「迷彩的」~

(二)、「農村特色藝術」展示空間
接著來到「花蓮農好基地」右側房間 ~
「農村特色」一定要有早期的「蓑衣」和「斗笠」😆

花蓮的「農產特色」~

農產品的六大工藝「醃、乾、醬、漬、酒、醋」~

不知道是不是「休息區」,看到去很像「場景擺設」~

農村「手做小物」~

「花東米」不只「乾淨無污染」,還是得漂亮的「藝術品」~

「夕陽」最能記錄下「農民」的「忙碌」 ~

「花蓮」在每個「節氣」裡,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賞櫻、吃西瓜 ~

「花蓮」也是個「賞鯨」的好地方 ~
如果跟大漠一樣「運氣不好」,沒看到「鯨魚」,不要感到難過,因為還有「海豚」可以看 ~

記得抬頭一下,會看見很多隻「飛魚」喔 ~

(三)、花蓮「六大特色」體驗房
「花蓮農好基地」左側空間,有六個特色小房間 ~「編號六」是「戰情中心」,所有「戰況情報」都會匯聚於此 ~

「雷達」上顯示著「花蓮農好基地」附近的各項設施 ~

一旁的「小喇叭」還會播報「戰情」喔 ~

「四八坑道」內看到的「定置漁場」,在「戰情中心」可以獲得詳情說明 ~

這邊也有「四八坑道」的「情報」可以收集 ~

「編號一」要告知大家,花蓮的特色之一是「海洋」~

透過「鏡子」的「反射」,可以看到綿延不絕的「海洋」~

「編號二」述說著,花蓮的特色「縱谷」~

種植「稻米」需要「平坦的地面」,而這種地形就在「花東縱谷」~

「農田」裡一定要準備一個「稻草人」去嚇嚇小鳥 ~

「花東縱谷」內,農業的展情形 ~

「編號三」想讓大家知道,花蓮是個「花園城市」~

「櫻花」越多棵越美,透過「鏡子」的「反射」可以達到多棵效果 ~

在「花蓮」每個月,都有不同的「花」可以欣賞,果然是個「花園城市」 ~

「編號四」想跟大家說,在花蓮的「夜晚」,還有「螢火蟲」的「星光點點」可以觀賞 ~

想看「螢火蟲」的人,可以前往「花蓮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

也可以選擇「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編號五」想要邀請各位來「花蓮」觀星 ~

遠離「大都市」的「花蓮」沒有什麼「光害」,所以「天上的星星」清晰可見 ~

台灣「四季」的「星空」各有特色,每個季節可以看到的「主角」都不一樣 ~

收集完「重要情報」,準備回家啦 ~
大漠就用「花蓮農好基地」門前的「木茼蒿」,作為結尾囉 ~

地圖
相關文章
【遊記】花蓮人的「私房景點」,就在「七星潭」附近,還有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花蓮環保公園 - 大漠國渡【遊記】轉型「海洋深層水」的「肥料工廠」,居然藏有「二戰時期」歷史建物,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 - 大漠國渡
本文同步發表於:【遊記】「二戰時期」日本在台灣留下的「軍事建物」,四八高地戰備坑道 - 大漠國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