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線鐵道,一直是我最喜歡去的一段鐵道,從開始鐵道流浪行程之時,花東線鐵到去了無數次,因為這裡只有單線,沒有電氣化,有傳統的交接路牌(2004/04 已改用 ATS 系統),再加上花東縱谷的好山好水,在胖的鐵道作品當中,許多詩情畫意的作品,都是出自花東線鐵道。
現今整條花東線鐵道的路線,是經過幾次的變遷,中間包括了改變軌距的大工程,才型成現在這個樣貌,但是在改線及軌距拓寬的工程當中,許多花東線鐵道的遺跡,都已經消失無蹤,而花蓮鐵道文物館,近年來慢慢的整建及搜集資料,已經有一個雛形,接著就來幫大家導覽一下花東鐵道文化館吧。

花東鐵到文化館原本的建築用途是 "出張所" ,這是日文的漢字,這意思也就是 "出差所" ,是日本工程師建造鐵道時,出差來花蓮所住的地方,這地方現在不屬於台鐵,而是歸花蓮縣文化局所管轄。

庭院中,幾顆已經被花蓮縣政府列管的老樹,顯示著當年花蓮縣出張所的氣派程度。

在大門的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的應該是漢字,有幾個字小弟看不懂 ....

主展館的右方,有一座鐵道的模型,看起來不像是花東線鐵道,中間的擺設看起來還不錯。

這個展館主要是海報的資料,對於瞭解台灣軌道的運輸史,能讓你有一些概觀的瞭解,不過有部份資料的引用上,似乎是有錯誤的地方,等下回再來一一的檢視一番。

左方則是擺了一些花東線鐵道的文物,關於交通行控設備及修路器具等等,還有很多的史料收藏,我翻閱了部份藏書,在這裡可以約略看出花東鐵道之前的模樣。

來到主展館的後方,這木造建築超有味道的,看到這種屋簷,就好像著了迷一樣,要是我能住在這種房子,那該有多好呢。

屋簷下的庭園,擺了一塊吉安站的舊站牌,在之前南華站還在營運的時候,就是用這塊站牌,不過現在南華站已經裁撤,變成道班的休息據點。

最後方,正在工程的是第二期展館,藉時整修完成後,胖會再去一次,後續會補齊景點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