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乳牛排行榜看版吸引到我,才發現乳牛每天的泌乳量比想像中的多非常多,想想30公斤可不是小重量。

也因此特別上了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的網站,才知道剛生仔牛的母牛才能泌乳,每生一胎(懷孕期約280天)可以泌乳約305天。 依台灣目前的飼養技術,每一頭泌乳牛每天平均約可泌乳22公斤,有的甚至可達30公斤以上,也就是一年可以生產7,400公斤左右的牛乳,有些波霸母牛甚至可以生產逾10,000公斤以上。
台灣乳牛主要以荷蘭牛(黑白斑點)為主,有10萬頭,另一主要乳牛為近千頭的娟姍牛(一般為淡黃褐色)。乳牛一般會認為是黑白斑點,主要是因為荷蘭牛在世界的乳牛中佔了最大的比率。

人類最早飲用乳品是西元前9000年的伊朗人和阿富汗人,牛乳則稍晚於西元前9000年的土耳其和北非。

牛乳在歐洲的發展非常晚,傳說中的羅馬建立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是喝著狼奶長大,此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並不習慣於喝牛奶,而且他們把喝牛奶看成是野蠻人的飲食習慣。

要一直到公元14世紀的歐洲,牛奶開始變得比羊奶更為流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讓歐洲人將奶牛帶到北美。就這樣牛奶變成全球最主要的乳類飲品。

中國喝牛奶的時間非常晚,漢朝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才看到匈奴喝牛奶的記載。唐朝才看到牛奶的飲用情形: 孫思邈:“牛乳,老人煮食有益。及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牛乳,老人煮粥甚宜。可能是因為亞洲及非洲普遍喝牛奶的時間非常晚,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口佔比在70%以上。歐洲人則普遍在20%以下。
還好乳糖不耐症是有個安全量,如日本人平均約200毫升,而且喝牛奶能力可以訓練,戰後日本便透過學校提供奶製品讓人民身高逐漸增加至接近東歐人的身高。
台灣則曾在三台(台視、中視、華視)密集播出喝牛奶幫助小孩成長的宣傳廣告。
而奶粉最早的使用記錄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部隊,因為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說到,成吉思汗的隊伍長途行軍時,攜帶乾燥過的粉末狀牛奶作為食物,這可能是關於奶粉的最早記錄。
牛奶已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應用的範圍也最廣,主要的烘焙點心都需使用到大量的牛奶。

分享一些初鹿牧場旅遊的照片






來初鹿牧場餵餵乳牛,真是全家大小都喜歡。


這裏風景美

非常適合拍照






所以一定要拍張合照

然後一起說: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