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東海岸的美麗與衰亡


往阿朗壹前進!

趁著八月底暑假末,趕緊履行一年一度的機車環島之旅.過去都只是趕路似的走馬看花,沒能好好體驗花東海岸之美.這次特別只環花東,並選了近年爭議不斷的阿朗壹古道,以及面臨美麗灣飯店開發案的卑南杉原灣作為環島點,也是這篇文章用以寫作的素材.

阿朗壹古道位於台東南田到屏東旭海一段,是台26線未開發處,也是台灣僅存(未開發成公路)的海岸線之一.
近年來政府極欲開發這條斷掉的公路,開發之理由為促進觀光,但實際可能是為了倒核廢料.無論原因為何,這條原本要消失在台灣地圖的古道在環境運動人士的爭取下,暫時被保留了,也讓我們還有機會走訪這條用以見證台灣海岸線之美的古道.

關於阿朗壹肯定有不少文章了,有興趣者可上網搜尋,底下我便分享這次旅途我所記錄的阿朗壹古道...





----見證海岸線的美---------
從台東南安處走進阿朗壹,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鵝卵石海灘.由於未受太多外力干擾,這片鵝卵石海灘可說是保留原汁原味,連漂流木都還在.大片的鵝卵石不僅給人渾圓乾淨的美,更在海浪的助瀾下,彼此交擊產生陣陣的磨石聲.

渾然天成的鵝卵石,長的實在很可愛


乾淨的鵝卵石海灘,傍晚午後可以毫無顧忌地躺在上頭看海



走一段路後,會有一個小山坡,必須攀爬繩索上山,讓這條古道走起來別具趣味.


站在山頂上回望,美麗的海岸線盡收眼底


沿途有許多漂流木,它們可以是路上的絆腳石,也可以是休息時的坐椅.


傍晚時分,有一些人陸續來此看海或拍照,如果開發成公路,還能靜靜坐在海灘上欣賞這片海嗎?


這一天阿朗壹之行由於太晚走,以至於無法走完全程.但短短幾小時的慢走經驗,卻已讓我深深害上這片海灘,也更加體會到台灣海岸的美,必須用更慢的方式去體會它.唯有用走的,才能靜靜聽海浪聲,聽海浪沖擊鵝卵石的聲音.唯有用走的,我才知道鵝卵石海灘與沙灘的差別,與溼地的差別.唯有慢慢走,才能觀察到那豐富的生態與千變的石頭紋路...

------見證海岸線的死亡-------
台東卑南鄉的杉原灣海岸,坐落著一個龐然大物,即傳說中的美麗灣大飯店.名義上是美麗灣,但它真的美嗎?如果沒有親身到場見證,而只是從新聞上看到,可能還體會不到一個龐大的水泥建物蓋在沙灘上是怎麼一回事.

美麗灣只是東台灣眾多BOT案的一件,七星潭,三仙台...等也都面臨BOT事件.政府表面上是以發展觀光之理由來稿BOT,但實際上卻是將國土賣給財團去行個人私利.仔細想想,如果真的要發展觀光,不是更應該保護海岸線嗎?為什麼台灣這麼多人喜歡到花東環島騎單車?不就是因為花東海岸多保留原汁原味嗎?如果花東海岸一個個變成大飯店,那台灣還會有膾炙人口的海岸環島公路嗎?




遠遠看見一片美麗沙灘上坐落一個龐然大物




據傳這裡有許多法案都還沒通過,但有何用?美麗的沙灘已經被灌了水泥,要也要不回來了!


環境運動人士與當地許多住民為此反抗,但度假村依然動工中



-------見證海岸線的美麗與衰亡--------------
阿朗壹讓我看見海岸線的美,杉原灣讓我憂心海岸線的死亡.台灣作為世界少有的島國,不僅沒有細緻發展海洋文化與山岳文化,更不斷地在破壞美好的山景與海岸線.當福爾摩沙變成了充滿水泥的灰色島嶼,很難想像,究竟會有多少外國人願意來台灣?誰想繼續住在台灣呢?


這篇文章發文在此似乎嚴肅了點,第一次發文也請各位指教啦~
2011-08-30 15: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東海岸 美麗
從花蓮美麗的七星潭回來後,百分百贊同樓主的想法。
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改變那些粗糙的政策呢?說好聽是BOT,結果都是一些短視近利的政客!公共財怎麼可以允許這麼粗暴的分贓?
只會殺雞取卵的政商勾結,只會讓當地居民留下永久的傷害

山也BOT、海也要BOT

最後沒人要來觀光,又要政府買單,政府買單的錢從哪來?就是你我納稅人的錢
店家的話聽聽就好,不要當真!
樓主文中提到的

是台東南田 不是南安
感謝這位好心大哥的提醒,是南田不是南安@@
其實國外也很多沿海沙灘渡假村,例如我這次去的埃及紅海虎加達就很多,是個很讓人放鬆渡假的好去處

我不覺得私人經營BOT有什麼不好,畢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擁有或享受美景,有時就需要財團的建設,當然,商人也不可能去做無本的生意,且經營沿海飯店並不輕鬆,跟一些市區飯店比起來,要花更多人力去清理飯店設施;只能說這是可以雙贏的局面,甚至吸引更多的外國遊客,只是在台灣似乎就無法兩全其美。

同樣是經濟效益,觀光或娛樂設施,已經比去建設工廠發電廠或焚化爐好很多了,當地居民或環保團體不如退一步去想想,或者走出國外看看別人發展成功的案例,不要覺得人工設施就是不好!








我並沒有要說人工設施一定不好,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環島,上山下海,仍得力於人為建造的公路.
對於美麗灣度假村,當然可以說因為有財團經營而讓更多人體驗到美麗的沙灘,但反過來,要體驗美麗的沙灘,為什麼非得蓋度假村?而蓋度假村,究竟是保護了沙灘還是摧毀了沙灘?怎樣算是保護,怎樣算是摧毀?

從觀光角度來說,蓋飯店當然意味更多人可以住在那邊看海度假,但從環境的角度來說,難道為了觀光與消費就可以把台灣的許多自然資產給開發掉嗎?這是不是意味哪一天為了發展觀光,我們可以把太魯閣峽谷的某處給開發成度假飯店?可以把合歡山上給發展成高山度假村?

站在業者與消費者立場,它們當然不覺得這樣發展觀光有何不可.但站在生態多元,台灣自然資產維護,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地方發展(包括地方認同,地方永續經營)等角度來看,為了促進經濟與觀光發展便理所當然地開發自然環境,只會演變成相當恐怖的發展邏輯.

當然,如果台灣能出現一個同時兼顧永續環境與觀光發展的業者來經營這些地方,我就沒話說,但我還沒看過有哪個財團能夠在保有自然環境面貌下進行良好的觀光發展.目前台灣的BOT案,大多是官商勾結的大餅,誰曾想過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呢?



阿米孤 wrote:
其實國外也很多沿海沙...(恕刪)

liberty13 wrote:
感謝這位好心大哥的提...(恕刪)



不客氣 小弟是本地人

liberty13 wrote:
我並沒有要說人工設施...(恕刪)


同意你的看法.


只要下一趟海灘就可以知道這個案子對海灣生態影響多嚴重

我不懷疑台灣人的規劃和建設能力, 但是有太多的商人唯利是圖

要是縣府敢辦公投, 就會知道有多少當地人不想要這件投資案


縣府有空印製和到處發送台東焚化廠的接收過程說明

要不要也對這個開發案做個仔細說明

這樣也好讓大家了解這個開發案到底為台東或外縣市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
哈哈~原來大哥是本地人,不知道台東本地人對於這些開發案及台東未來發展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滿好奇的~~

甜的苦瓜 wrote:
不客氣 小弟是本地...(恕刪)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