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一條新聞勾起對這條全台最早自行車道的記憶,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tung/paper/1650635
以往每年都要去繞幾趟的車道,疫情發生後已經好幾年沒有再去走過。

算算時間,現在是一期稻的黃熟期,正是田間最美的時節,是值得再去走一趟。
於是,六月裡的早晨,北部在大雨之中,東部的田野和山巒給了我一個清爽舒適的記憶。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這是前一天的下午四點多,鎮內中心點十分鐘以內的步行距離,就讓我步入仙境,陽光璀璨下的金黃稻田,美景讓人驚嘆。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這種景致,鎮中心步行距離之內即可見到藍天綠山紅瓦黃熟,這是台灣東部鄉間常見的景緻,因為少見電線燈桿等物,常會錯以為身在某個歐洲鄉間。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環鎮地圖,車道一整圈不過12公里,即使走路都能完工,腳踏車則多數人會選用的更省力工具。但這回,我只想繞走填滿田園美景的半側車道,因為時間有限,且即使是晨間,六月的太陽也實在讓人不太好消受,只好貪圖涼爽的晨間,能這樣緩緩地走上半圈,就會是最清爽舒適的散步。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就是地圖上這半圈,這是我以為在這個時節(稻獲季節)最精華的路線,車道是一整個循序漸進的和緩爬坡,除了鍛鍊你的腳力,沿途的美景更能按摩你的眼神,洗滌你的心情。

A段:車道起始由此去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A段是車道的基準起點,遊客通常的騎逛均由這裡開始,即使沒有交通工具,自火車站"走"過來,估計也就5-10分鐘以內,親水公園在起點旁邊(雖然我覺得沒有太過可觀,但你還是可以選擇進入),這附近可租到各種腳踏車,但車行營業時間多在八、九點之後,這時天氣已經有些過於曝曬,我的推薦市不如早些進入步行,涼爽些、人少賞景會更愉快。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車道起點的歐式木屋旅宿,這是小鎮裡最大規模的遊客住宿地點,卡住這個車道的完美起點,讓住宿在這裡的旅客,應該可以完整滿足腳踏車騎到飽的願望。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腳踏車起始路段沿著紅石溪邊設置,這一段車道使用的是與一般柏油路面合併的方式,但因為人車稀少,因此安全顧慮很低,且溪岸種滿綠樹,能給你一路的遮蔭,這樣很好,否則夏季一出發,太陽的威力就能你宣布下課。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走出綠蔭,五月末六月初的這個時節,就是這樣的黃熟稻田景致(手機調整的顏色有些重,您自己適度人工AI調節還原一下),這也是我覺得最好的時節,比三、四月整片稻苗時的綠色地毯更能引人目光,但這個階段的時間有些短暫,也許就是兩個星期左右,好似櫻花季節,美景稍縱即逝。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車道旁的河道,由於沒有工業汙染來源(但....老實說,還是有養殖業的汙染啦),水鳥野鴨常見,而且是大喇喇地由母鴨帶著小鴨整串整串的橫過你眼前的路面往稻田中鑽。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腳踏車道就是沿著這條紅石溪往遠處的稻田延伸,隨後再左轉朝山邊前進。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河道已經過多次整治,早就沒有早期的原始蜿蜒而有趣,也不方便下到溪邊戲水,以往還能見到水牛躺溪,但目前...找輛鐵牛會容易得多。紅石溪大概是肩負著農業灌溉的目的,無法放任其自然隨興,需要經常加以拘束,但大自然總是會找到突破方式,水草豐美的溪段自然而然地又會造起另一種曲折。

B段:稻色山景盡在眼前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B段起始點原是整排檳榔樹影,算是饒有特色,過去車道旁的安全護欄是用淘汰的鐵路枕木製作,車道也是原始的柏油鋪面。近幾年經過幾次整理後,已經換成比較"先進鋪面"的車道材質及水泥護柱,看起來雖然比較清爽,但其實也失去一些鄉間原有的趣味特色。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以前的車道是這個模樣,跟現在比起來,覺得這些檳榔樹其實更有野趣,也更是親人一些。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現在的車道比較寬敞,旁邊另設有人行步道,並且已經種上一整排的花樹,花樹目前雖初有規模,要成景觀顯然還需要養成,但花開起來已經挺漂亮,相信假以時日將會成為取代檳榔樹影,成為足夠吸引人的特色花廊。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車道間或設置各種休息區域,還有泡腳池.....但,老實說,設置的這個泡腳池和維護的狀況,實在並不能吸引人落座。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湧泉泡腳池,可能是因為到了稻子的收割時節,田間需要保持乾燥,因此湧泉暫時"乾涸"掉了,或者其他時間會是另一種景象。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泡腳池後的農地已經收割完畢,相信早兩個星期,這裡應該也是一片橙黃景象。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東部的鄉間稻田,處處都可見宛如天堂路般的美景,只要花你個把鐘頭的時間,就能讓你享受漫步在天堂裡的浪漫。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藍天、白雲、綠樹、遠山和黃澄澄的稻田,隨處都是夢幻景致,這樣的晨間散步,對身心來說,都是一種過於舒適的幸福。

但....要警告(抱怨)的事還是有,這種環境之下,這個段落的末端空氣品質有些不良,推測是附近養殖戶所散發的味道,在這樣的環境景致中,確實是大殺風景的缺點,但短暫屏息加速通過後也就是了,為了美景,可以忍耐。

C段:不算考驗的緩緩上坡

轉過彎後通過火車鐵橋,就是一大段緩和的上坡路段,一直延伸到山腳邊,火車鐵橋下有休息點和玩水(泡水)的水池,但這個時節點,灌溉水渠應該是處在關閘狀態,這是你絕對不會想要下去玩水泡腳的狀態。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戲水池邊的牆上有詩一首,饒有趣味,但略顯破落,車道的景觀環境確實也到需要更新維修的時候了,希望經過未來的資源投入後,會另有一番宜人景致重新在此出現。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坡度指標及熱量消耗標誌,4%的緩坡走起來其實挺舒適的,但標誌整個被長草包圍,實在是有些......需要管理修整。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朝山挺進的車道,沿著灌溉水道爬坡,最近應該是雨季,水色夾雜大量泥沙因而有些混濁,否則東部池上、關山兩處的水質是出名的好,也是養出白米的最好資源,水色好時清澈冰涼很吸引人,但千萬不可下水,灌溉渠道水深危險,僅可觀賞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D段:水圳田野依山蜿蜒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D段就是沿著東部第二大灌溉系統(關山大圳)延伸建設的車道,水渠位於高處,以便於引水灌溉整片田園,水資源需要控管,因此整個車道沿線均可看見設置的水位的閘門。

關山大圳為台東關山鎮境內的灌溉水圳系統,最早於西元1907年(明治40年)開鑿,後經種種原因放棄(據說是屢與本地原住民發生水源或土地的爭鬥,屢有傷亡),直至民國37年才再次重新規劃建置,且是早期歷經十年方才完成的大型建設,將關山地區的荒地闢成現在的水稻良田,當年開闢時期關山地區民眾每戶均需派出公差工以協助水渠建設,這件事到現在還留有文獻紀錄。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六月的早晨,正遇見收割機賣力的進行收割,前面一小區水稻已經略為倒伏,需要儘快收穫,否則遇雨會浸泡,就會更難處理。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收穫的黃澄澄穀粒,取稻粒後往貨車上堆放,粒粒都是一季辛苦所得、粒粒都是一季農活之後的結晶。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這段車道屬於紅石部落的入口前端,已在山邊,山邊聽起來似乎距離很遠,但其實,東部鄉間的距離感和西部都會區差異很大,離市鎮中心不過15分鐘的走路腳程就能上山,但想去一趟大潤發補充生活雜貨,大概得開車一小時,這就是城鄉差異。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剛剛收穫完成的田野,只剩一行行的稻梗堆置,這片區域在水稻生長期是一片綠毯,搭配清晨的遠山薄霧,是很吸引人的景致。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區域隨處設有幾項藝術地景,框取山景拍攝留念也算有趣。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不能盪的鞦韆?? 要是能盪起來應該會更有趣味。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郵票框造景,老實說,這段造景大概要傍晚時段比較適合拍照,上午都是大逆光。

E段:山邊林道遠眺鎮內風光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這段車道就開始走進山邊的林道內,一開始就是一處整理完善的休憩點,石桌石椅四五組,但這麼多年來,是沒有看過有客滿的狀況,真為這些石桌石椅感到寂寞。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車道右側伴隨灌溉水渠(這是回望時拍的照片),這段處在環鎮車道的高點,視野極佳,穿出樹影后隨時都可以遠眺鎮上風景。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解說牌是要拍一下的,內容就讓有興趣的自己查看吧。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環鎮車道高點遠眺鎮上的景色確實好看,稻田間一幢幢各種造型的建築錯落,景緻雖美,但也反映了良田轉為磚屋的另一種現實,無可避免,只能尊重。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天氣太好,景色太美,日頭太曬,即使提早出門,這種天氣下還是得要做好防曬及補水的準備,否則完成不了走完半圈的目標。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車道上的老樟樹,最粗的部位應該要兩三個人才能環抱,關山鎮上這種巨大的樟樹、榕樹、茄冬樹所在多有,其實很值得看,車道這株只算是中等大小。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綠蔭下的休息區,幾乎是500公尺就有一處,且都是橫蓋在灌溉水渠上設置,也都一樣,人跡稀少。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這是新增的標示牌,記載的是早期鎮民"出公工"的記憶。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田園景致,看起來就是舒服愉快,這是台灣? 不對,我很常覺得這裡應該是歐洲某個鄉間。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今天散步的終點,車道的最高眺望點"縱關日月亭"就在這裡了,設有水廁(自行車道上就這麼唯一一處),視線極好,視野極佳。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整個眺望關山鎮上最好的點應該就是此處了。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設有解說牌,大略書名關山地名的由來,照例是要再拍一張,有興趣的可以參看。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這個地名的由來不怎麼美麗(原來是一處充滿紅蟲之地),但確實是四周環山,一處"關在山中"的肥沃平野。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縱關日月,可不是綜觀日月,以地形看,確實是兩條直列的山脈(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把這處的日昇月落給關起來了,我不知道這樣解是否正確,但是這麼理解,其實挺有意思。
【不是遊記 - 6】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 車道改版前的念想實現

整趟路程,這麼走走拍拍,至少得花兩個鐘頭,一路緩爬坡慢散步的走著,其實不怎麼累,但沿途可沒有任何小販飲食可覓,如果您也要這麼走一趟,飲水吃食可得自己帶足才行。

關山日月,日落關山,平野穀倉,美景可觀。

推薦您也可以來一趟這樣的散步,相信不會讓您失望。
2024-06-24 9:29 發佈
路線看起來好上手,但現在的氣溫不友善... 等涼些再來享受風景
超級不行者

夏天日頭很曬,早起晨光是解方

2024-06-24 16:02
好山好水加上好天氣
看了心情就是很好
超級不行者

心情好,人不老[微笑]

2024-06-24 16:14
很舒服的騎行路線...不太熱的話舒舒服服...
超級不行者

缺點就是會熱,而且夏天戶外很熱

2024-06-24 16:14
很陽光的遊記分享文

不知道秋天 冬天去的景色是否還是一樣黃金燦爛無比
Propecia wrote:
很陽光的遊記分享文不...(恕刪)


水稻田裡四季的景色都不同
一年兩獲的狀況下

一月大概有油菜花可賞
二、三月插秧看水影天光
四、五月看綠色稻浪
六月看稻熟金黃映藍天
七到十二月再循環一趟

四季都有景 但下半年的天氣都很曬
沒西瓜
沒釋迦
沒包子
沒香腸
沒有妹


秀秀
很舒服放鬆的地方
讓人很喜歡 很享受
好舒服的田野小徑, 吹著涼涼的風輕鬆的欣賞風景騎車

回程時在小鎮裡吃碗挫冰後休息~好有暑假的氛圍
超級不行者

鎮上有名的食物有臭豆腐、便當、紅豆麵包雖沒聽過剉冰,但現在有愛玉可吃

2024-07-01 15:11
非常棒的旅遊經驗分享~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