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我看到了不只是海~~

切出巷道,沿著河堤馬路往海邊出發,我不確定通往海的道路在哪裡,但既然身在台東,往太陽升起的方向走一定遇得上那片藍。五月底的清晨,天色已亮,人猶未醒,風很溫柔的穿過腳踏車把手,還順便扶了前額的頭髮一把。

遠遠的感受到海邊吹來的鹹味,很淡,這種戶外的氣息讓習慣都市的人感到舒適。
堤邊散步或晨運的長輩不少,一路經過,一路享受他們對陌生人的大方和親切,或微笑、或招呼、或點頭道早,心情很暖,覺得一路有人關心。

到海之前路過的白色鋼拱橋,覺得好看,所以特意找了高處再拍一張,原來離海很近很近

看到這樣的藍和綠和白,我的眼睛感受著無比的幸福。

經過白色拱橋後,前方路口僅剩的紅綠燈孤獨的守著通往海岸的最後一道橫亙大道,而我已經可以在隱隱約約之間,看到了一抹深藍。

這就是了,太平洋的閃耀一直橫躺在那裏,等著你進入、帶著你融入。

越過台11線後一路直下的爽快,一覽無遺的爽快,一整個海連天的爽快,讓我迫不急待想要投入滿滿的深深淺淺的藍色之中。

朝海岔路的車道比海灘的砂石要好走,但既然要讓海岸伴騎一段,選擇不往車道前進,讓自己野一點的往沙灘去越野就成為合理的選擇。

由馬路轉入沙灘的瞬間.......就是這個震撼的光影,海岸晨曦,滿足了我的視覺、熨平了我的心神,放鬆了我繃緊的感情,感謝今天早晨的早起,感謝決定要出門的自己。

早起的太陽穿過雲隙投射在海上,出現了一片金光。
台東看不到晚霞,但晨曦帶來了另一場黃昏,而且越來越亮,這是一場時光倒退的驚奇。

貪婪地看足晨曦的燦爛,我穿出沙灘,繞回車道的正途,滿眼搖曳的椰樹,這是台灣南端才會有的景致。

路過海巡的駐點,這裡需要防守的,應該是太過美麗的海岸。

腳踏車道入口前,一座巨大的水泥方舟聳立眼前,可幸高只三層,雖然龐大,幸好在這廣闊的海岸邊,並不太覺得扎眼。

三樓設有展望咖啡屋的公署建築,可惜這時刻仍然太早,找到的通道應該是還沒開啟。

名叫永續方舟的地方啊~~水泥建物確實是夠永續了。
入口標明可以參觀,下次正常時間再來看看展出內容有甚麼可觀之處。

永續方舟的對面空地這天設有市集,場地感覺很乾淨,沒有常見的餐飲酒食會有的煙火燻味,很清新、很好,但你還是可以想像得到夜晚人影交錯時的熱鬧。

繞過方舟,進入草地,終於正式看到鐵馬道的入口,斑剝的環市自行車道題字,呈現了一種台東的低調(還是破落??),總長21公里繞台東市區一圈的山海鐵馬道,完成整建的時間已經不知,但靠海這側可以繞進森林公園並串接活水湖,我覺得是最好看的一段。
今天的目標就放在活水湖邊了。

不怎麼明確的自行車方向指標與海濱公園地圖,常見的"現在在哪裡"也沒有看到標示,不過無所謂,台東人時間多,可以慢慢來的啦,更何況太平洋給了你最大最明顯最藍的標示,就是想要你多用時間去看看海的。

看看這個景,看看這樣的騎乘環境,朝著遠處升起的晨曦,騎在幾乎沒有人車的鐵馬道上,我慶幸自己今天的運氣。

右側的太平洋啊,平靜無波的海面上的金藍與海岸邊的白綠,顏色已經夠搶眼,而徹夜未熄的路燈卻還硬擠進來再湊一腳。

路過"迎曙之濱"的大石碑,這裡果然是眺望日出的絕佳地點。

如果你在台東,想看看海邊的日出,我覺得不一定要往太麻里去,"迎曙之濱"的位置我覺得更好,市區過來只要十來分鐘,馬上就能一覽廣闊太平洋日出的金黃閃耀,而且你還來得及等日頭高升後,再回頭睡場回籠覺。

海濱公園內的車道兩旁種滿這樣的綠,轉出綠蔭後,馬上就又是一整片的翠綠草坪,讓人心曠神怡。

對著太陽騎去的車道,比起其他的著名的車道,這裡是可以讓你完全放鬆的平路,幾乎沒有大的起伏,你可以安心帶著全家一起來,隨便是誰都能夠穩穩地騎很久。

再繞進海濱公園,著名的"向陽木"地景已經部分拆除,剩下不鏽鋼的主體框架,有點可惜,但卻也出現另一種趣味,往兩側延伸環抱草地的鋼架橋,好似要擁抱中央山脈。
海擁抱山,山凝視海,台東就是這片山海之間的綠色樂土。

遠遠邊角處的方舟開始隱約出現,沉座在綠色草浪之上背光而來。
旁邊的紅色斜框地景因為腐朽,安全考量也已經拆除,但草浪上的扁舟自此卻永遠跳出那個框框,扁舟自此海闊天空。

草浪的遠處才是海浪。
堤岸邊的矮樹似乎正在對話,這片景致讓我看了很久,卻忘了拍照,於是第二天我又再出門一趟,特意回去補照。

兩座各自孤獨的涼亭,水連天邊的藍天白雲,配合近處的鮮綠草雲。十分好看。
這同樣是第二天的回頭補拍。

坐落草浪上的獨木舟,我還是看了很久很久,然後,有批騎車路過的大嬸們爬上去、坐下來、照了像,我握了握拳~~咬咬牙忍住不去抗議(應該是可以爬的嗎??? 我不確定)~~這實在太煞風景。

路過的大嬸團離開後,一切又再度回歸原本的安靜和清朗,這片獨舟周邊的清淨仍然和原來一模一樣,任你人來人去,潮來潮去,我依然在這裡。

扁舟看來是以包裝束帶互相編接組織的,隨時間逝去已逐漸失去原來閃耀的色彩,但我相信,它原來的閃閃發光是因為大部分承接了太陽的照耀,現在的沉靜只是因為已經不想再繼續高調。

消逝的船與地景,這是大地藝術的名稱,這是跨越校系的合作,更相信這會是兩個學校間不易消逝的友誼和紀念。

有光,就有閃耀,它只是等著再次被照耀,只要扁舟願意,隨時都能回到原始的閃耀。

公園內的"觀月白橋",橋上有個瓶子造景,框聚了遠處和近處的風景。
據說這裡是台東海邊賞星觀月的最好地點,讓人期待能有機會在此等待月升、等待星耀。

這是瓶中的信,這是大海帶來的漂流瓶,這是無限濃縮後的東海岸。

向陽木上以木皮編制的樹頂及波浪延伸,雖然早就已經拆除,但鋼架主體仍然屹立在山海之間,兩側的延伸就像是擁抱山的手臂,圍護著這片綠地。

這個點,標示著三個離開台灣的島,而且今天看得到綠島,我的視力居然遠達35公里了。

少了中心柱的簍空圓頂,少了遮蓋的編織樹頂,另有一種科幻的感覺。

對面的中央山脈和近在咫尺的台東市區,只要一眼就能盡情收攬山景海域,這是台灣獨特的山海優勢,而且是東部才會獨有的優勢。

這條優美的弧線,就這樣由左側緩緩揚升,經過中心的球框,再緩緩降落,繞過草地,圍繞著廣場,等你經過的探訪。

對照遠處的中央山脈,天青雲白,綠地嵐山,站在這裡的你怎麼會捨得移開視線。

海濱公園地景的隔壁,就是森林公園,公園在七點(半??-需要再確認)之前是不收費的,那就趁早入園,還能穿過林蔭後往活水湖(今天的目的地)前進。

森林公園入口處的吊橋造景,寫著汽機車禁入,但卻沒有限制腳踏車,當然不客氣地給它穿過去。

太陽已經有些高起,但五月末的早晨,並不覺得燥熱,真是最好的季節,最美的早晨。

森林公園綠樹成蔭,光影透過樹木的間隙斜照,充滿仙韻靈氣,看起來實在舒適。

地面則偶有驚喜,只要低頭時留意你的腳邊。

森林公園地圖上標示的海洋廣場吸引了我的興趣,拐個彎往海洋去見識見識廣場。

平坦廣闊的大片沙灘,偶見漂流木的散置,太平洋的藍不只純粹的讓人驚艷,還廣闊的任人接近。

右側一脈延伸,果然是廣場。

回頭往目標前去,活水湖就在盡頭,寬達百米,長達一千兩百米,平均深度三米,水清且隨處有魚,沒有站在起點,很難解釋這個台灣最大的人工游泳池讓人感覺多麼寬闊。

今天人少,很想下水,但腳踏車回頭跟我說不行!
它說它一點都不想駝著渾身溼透的人回家。

這是起點線啊,這就是鐵人三項運動的最佳起始點,而現在,我也站在這裡了,雖然不是同一天,但我有那種想要躍入水中往深藍游去的衝動(還好只是衝動,但我確實是沒有動)。
碧綠透明的海水,碧藍鑲白雲的青天,今天果然幸運,因為......我看到的不僅僅只有海。

人生求甚麼,活著做甚麼?
不就是想做甚麼,想去哪裡,想跟誰去的時候都能實現,我羨慕年過六十卻仍能攜手走過我眼前的身影。

這就是我的腳踏車散步,我賺到一場讓兩眼放光的美景,賺到一整天的好心情,不藏私地分享給你,希望你也能挑一天的早晨這麼走一趟,你絕對不會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