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狗把它們全都收集在這篇。
這些地方都是賞景為主要目的,包括了:
- 關山夕照:看夕陽的老牌景點。

- 看海美術館:看海、搧海風也爽快的地方。

- 車城福安宮:這應該大家都知道,全臺灣最大土地公廟。

- 旭海大草原:可以一次收集山海美景的秘境,想順便泡溫泉也可以。

- 林邊 食午日式串燒:曾經造訪過的日式居酒屋風格食堂,物美價廉。據說生啤酒很好喝。

這些都是我們順道造訪的幾個地點,和歷史故事沒什麼關聯性,所以另外拉出一篇來分享!
對純粹賞景、找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 看海美術館 — 由蚊子館逆轉為「搧海風」知名景點
這裡是一處因2018年的落山風藝術季而爆紅的景點。不過,現在有誰還記得,這棟建築物還曾經是列管的蚊子館?
其實這棟建築物原本是二十多年前規劃的「藍色海洋公路」候船室。
當時打的如意算盤是直接把遊客從高雄用船載到恆春半島後,從海口港上岸開始遊玩。
因此縣政府從中央申請到經費來整建海口港,這棟建築就是當年興建的候船室。
但構想終究是構想,遊客在沒有完整配套下,還是選擇較方便的陸路運輸。
所以整建好的碼頭與候船室無用武之地。
縣府曾經有一度將候船室做為遊客中心之用,
但因海口港離通往墾丁的台26線還是有一小段距離,
所以路過的遊客還是常常忽視它,最後效能不彰而淪為列管的蚊子館。
最後縣府官員們想出一招來吸引人潮:
小規模整修再搭配週邊海灘空間,引入藝術團隊創作改造。
2018年在落山風季節中辦戶外藝術展,就是大家熟知的「落山風藝術季」。
閒置的建築物再加上藝術家們的巧手改造後,
果然把蚊子館變成了墾丁旅遊淡季中的熱門景點。
落山風藝術季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幾乎都是旅遊熱點,而我們其實也是衝著這個來的。
只是今年的落山風藝術季在2月就結束了。
但是,遊客較少的3月,到看海美術館看看海、拍拍照也是挺療癒的呀!
光是大面積玻璃窗和純白外觀就吸引不少目光了。
在這一側的外部就是大面積的玻璃窗,保留當年候船室的樣子。

由於原本的用途是候船室,換句話說就是蓋在碼頭上的建築物。
所以走出來就會見到一整排的漁船。

換個角度會見到上層的瞭望步道。

另一面也是大面積玻璃窗,外觀其實很有現代感。

走進門內,看到藝術季時留下來的大型看板。
這時展覽已經結束,當然是空空如也!

看海美術館的另一邊空間,現在還是作為旅遊服務中心使用。

只要是旅服中心都會有紀念章,收集起來是一定要的。

旅服中心外面則有藝術季時留下的部分展品。

在裡面找到了上樓的電梯,上樓一看,原來同行親友們都跑到這裡拍照了。

這條長長的步道背後就是無邊海景,是最佳的拍照地點。
話說回來,藝術家們的創意還真是無限,原本平淡無奇的頂樓平台。
加上了一條玻璃扶手步道,再把其他的地面漆白,竟然華麗轉身為個人伸展台。

站在步道上往外看,遠山、大海與沙灘,可是絕佳景觀。
如果沙灘上有藝術品,那就是最佳的觀賞平台。


在堤岸邊這2位是留下來強調落山風的強勁嗎?

等親人們離開後,單獨留一張步道的照片。
如果天氣夠好,沒有塵霧的話,藍天白雲與大海,真的是絕佳景觀。

另一個方向則是未拆除的展品。也許明年就換新的藝術品了!

看海美術館每年只在落山風來時營業,這時才會有藝術展出。
其他時間就是留給遊人「搧海風」。
那麼,它的位置在那裡?
▓ 關山賞夕照 — 好天氣遊墾丁必訪景點
來到恆春半島不到關山看夕照,好像就少了什麼?老狗前2次來到墾丁,一次大雨下了4天,一次遇上颱風環流,天氣陰晴不定。
因此關山的行程當然被從行程中剔除。
這次三月裡造訪,打算來碰碰運氣!
停好車走到入口就看到眼前這個樣子,好像可以不用買門票了…


鏡頭先拉回到前面的停車場去。
現在關山頂的賞景平台在恆春鎮公所的規劃下變成「關山遊憩區」。
是要購票入園的(全票60,半票30)○×
過了高山巖福德宮牌樓後就可以找地方停車了。
我們是平日來的,路邊隨便找地方停車,不用付費。
如果假日的話就先看看天氣再安排來這裡。
因為這裡是有私人收費停車場的。
花錢買了門票又付了停車費,結果看到一大片雲,心裡面大概要○○××一陣子。

在牌樓下的立牌,鎮公所立的,當然是希望觀光客們往前走,付費進場,挹注地方財源呀!

這「高山巖」是指山上的土地公廟,我們時間有限就沒往那裡走了。

這顆大石頭具有相當的傳奇性,據說是從菲律賓飛過來的…

不過,光是看一看這些大石和山壁的外表,就可以猜出來是珊瑚礁經過差異侵蝕後形成的。

這裡的山壁全是珊瑚礁岩,和社頂公園、墾丁森林遊樂區裡的都一樣。
全是所謂的高位珊瑚礁。
售票入口就在前面,其實站在售票亭外就可以看夕陽了,不用買票!


但是家人都已經買了門票進去了,就跟著去賭一賭運氣。
雖然今天看來是看不到夕陽入海,但應該還是有些可看性的。

就只能看到一顆蛋黃慢慢的消失在雲層裡,看不到花芒萬丈。
連續動作來了~~~






再來當然沒太陽了,看看四週的風景吧!

畢竟是海岸邊的高地,紅柴坑、蟳廣嘴、萬里桐一帶海岸線就在腳下。

另一邊則是在平原上散布的民居與田園。

還有人跑到岩石上方觀景,其實看到的應該和下方的都一樣!

官方立的地質解說牌,看一看可以了解這塊大平台形成的原因。

然後是鎮公所設置的拍照用造景,沒有夕陽,什麼都不用拍了…



從平台往下走的路上見到墾丁地標—大尖山。

要到關山看夕陽的地標,就是這座高山巖福德宮的山門。

關山遊憩區的位置,Google 一下就找的到了。
▓ 車城 福安宮 — 號稱全台灣以及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
位在車城的福安宮,應該許多人都聽過。據官方粉絲團所述:
「創建於明永曆年間(西元1654-1662年間),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八年歷史。目前為台灣官方認定歷史最悠久的福德正神信仰廟宇。」
現今所見廟宇建築為1987年完工安座,樓高共6層,一舉成為全臺灣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
原本老狗此行不打算造訪此地,不過同行的親人開口問了一下,
想想還是撥個時間,再來參拜土地公爺爺吧!
我們是晚上離開恆春鎮上,回到字母會館前順路繞進福安宮的。
雖然已經晚上8點半,但還是金碧輝煌!

不止廟宇本身壯觀,入口山門也很壯觀。

門口的御路面積很大,果然有1970代新建廟宇的氣勢。

廟前檐下相當壯觀。土地公就端坐在殿內神龕上。

大殿的空間又高又大,氣派恢宏。
前面地上這位怎麼了? 還是牠是貢品?


往內走會見到大殿原來有上下兩層。
下層祀奉福德正神、太陽神君、註生娘娘,
上層祀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藥師佛菩薩。

大殿中的藻井很漂亮,雖然不像傳統廟宇是木造的那麼精巧,但還是很可觀。


門神彩繪也很漂亮!
中間這面匾額還是蔡總統贈的!

離開之前,想起蓋紀念章一事。
其實這幾顆章在上回2016年來墾丁玩耍時就蓋過了。
就當作是看老朋友吧!

這兩顆分別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微笑台灣章,右邊那顆是木頭章,已經22年歷史了。

走出廟門外,屋廊下的天花板內也設有藻井,同樣精緻!

車城福安宮在那裡? 應該不用導航,到了車城隨便問問路人也找的到吧!
▓ 旭海大草原
「旭海」,這地名帶了點日本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在那裡。實際上,這個區域就是恆春半島6鄉鎮中的最東北角。
因為面向東方,也就是「迎向旭日的海岸」。
而在這裡有一大片坡度平緩的山坡地,上面長滿草皮與灌木林。
這片沒有大樹生長的山坡,就被稱作為「旭海大草原」。
這個地方離墾丁大街已經有大約1.5小時的車程,來訪遊人不多,可以說是世外桃源。
我們從港仔到旭海間,行經有全臺最美公路之稱的台26線之後。
還要再開10分鐘左右的山路才能來到旭海大草原停車場。
這座停車場是要付費的,$50元/車,記得要拿收據。
該給鄉公所的就要「留」給公所,收據票根當作紀念也好…


這裡有賣烤香腸之類的小販,還有洗手間。
要走進草原前記得先解放一下,步道上是沒有洗手間的。
當然,如果需要補充些能量,也是可以啦!

接下來就是像這樣的階梯。

再往內走是石子路,平坦好走。

走到一處空曠的地方,真的是草原,不過面積沒有想像中的大。
基本上這裡是東北季風迎風面,大部分的地方應該會長滿樹木才對。
能有這樣大面積的草坪已經算是罕見了。

這是氣象局設置的雨量監測系統,在迎風面設這種裝置不是沒道理的。

往南邊看過去就是剛剛開車走過的台26線港仔-旭海段,
海岸線相當漂亮。
回到臺北後才想起忘了把行車紀錄器的影像保留下來。

邊拍照邊走,大約10分鐘後到了第一個休息站—登頂涼亭,是海岸邊的最高點。

在涼亭旁的步道導覽圖。
從涼亭出發後有2條路線,最後都會在觀海平台交會。
由於想看看草原長什麼樣,所以老狗選了北側的草原步道,單線來回。
如果想要快一點到觀海平台,可以選南側的牡丹鼻山步道,還可以順便撿牡丹鼻山三角點。
只是我們到達旭海大草原的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半。
走到涼亭已經4點40分,就算都不停留走一圈步道,回到停車場會超過下午5點。
在不是大晴天的三月天,5點多天就黑了。
手邊沒有帶照明工具,實在太冒險,所以再往前走一小段就折返。

四周都是茂密的樹林。
風景很漂亮是沒錯,但天一黑,天上又有雲,那可就什麼都看不見了。

回頭一看,親人們也慢慢跟上了。
廣大的草原令人心曠神怡!

繼續沿草原步道前行,出現像是隧道般的景象。

再往前一小段,走出矮樹林,地面轉成泥土路。

旁邊則真的是草原,雖然面積不大。

前方也是草原,往前不是海就是碧綠的山坡。

如果是晴天的話,再加上裝置藝術品的點綴,風景想必不輸什麼著名景點。

往南邊遠眺,就是我們的來時路—台26線港仔旭海段。

由這裡往下應該可以走到觀海平台,還可以見到牡丹灣。
只是天黑漸黑,手機又沒信號可以評估距離。
考量安全問題,就此折返。
後來回到有信號的地方,用Google map測量後,
才知道只要再走250公尺,高度差17公尺就可以到觀海平台欣賞無敵海景。
下回如果再訪一定往下走。

這時看到有不少人從下面走上來...

後來想想才知道他們是從旭海漁港邊走上來的。
車停那裡不用付費…


這裡風景不錯,只是四週的樹林高了點。
換個濾鏡來拍照!



每次都用無恥濾鏡,拍的像是山雨欲來一樣。
換個方式來呈現吧!


正常狀況下應該是這個樣子啦!

這個裝置藝術品很有趣,適合合影,或是坐著休息。

然後是往回走的時候了!
這時才發現地面上全是紅土。

另一段路旁,在草皮上的裝置藝術品。

路上又遇上「猴山仔」。這天在路上就已經見到許多猴子大搖大擺過馬路了!


順著來時的碎石路走回停車場。

回到這裡已經是5點過後,旁邊的小販也快收攤了!

另一邊的旅遊資訊站是關著的。
拍下牆上的兩張地圖作為下次造訪攻略之用。

走過這道拱門,回到停車場,上車趕路回臺南去。
2天2夜的恆春半島歷史行旅就到此告一段落!

旭海大草原的位置在那裡? 恆春半島六鄉鎮的東北角。
🍽 林邊 食午串燒
因為我們離開旭海大草原時已經下午5點多,又要趕回麻豆娘家。因此在半路上覓食是一定要的,不然回到娘家也沒什麼好吃的了。
想了想,去年中秋節時和兒子去造訪屏東線鐵路上的小站時,
在林邊火車站旁吃過的「食午串燒」,物美價廉。
這次人數較多,而且又都喜歡「來一杯」,不如就帶她們去喝喝生啤酒、吃吃烤肉串吧!
於是晚上7點20分,我們出現在林邊,這個屏東的小鎮裡。

店裡座位並不多。
在三月的夜裡,屏東戶外已經不冷,我們決定坐在街別吃吃烤肉。

我們一行四個人,一致覺得這上面的價格非常親民,所以就隨意點了一些有的沒的。

燒烤還沒來,生啤先上桌。
老狗不喝這個,去附近的超商買可樂回來獨享,各有各的心頭好!

生啤配泡菜好像不錯!

不過應該是配烤魷魚才對啦! 至少魷魚配可樂頗為對味!

然後燒烤分別上桌了,每樣都好吃!





這條魚是屏東在地水產,名字忘了,但美味是一直都記得!

烤銀絲卷,該說是特色嗎?

對了,還有老狗的主—烤牛小排丼飯,價格雖然高了點($160),但還是只能用好吃來形容。

「食午」店面外觀頗不起眼,就像一般鄉間小食肆一樣。
但是我們在這裡待了一個多小時,客人卻像流水般川流不息。
雖是鄉間小肆,還是很多在地人支持的!

「食午」的位置就在林邊火車站外。這家小店真的值得再訪。
這次出遊住宿的「H 會館」,是老狗好幾年來一直很想入住的飯店。
因為特色海景與無邊際泳池實在太過吸引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先前發表的這一篇:
墾丁H會館 — 在山與海之交,開窗就是無邊壯闊海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住宿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