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為了要能夠去「龍坑生態保育區」,一大清晨我就匆匆的收拾裝備離開了民宿,搭上了早上的第一班墾丁街車,從恆春往鵝鑾鼻奔去。短短不到半小時的車程,老舊搖擺的公車讓我再次陷入昏昏欲睡中。

嚇醒時是在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牌樓前,上來了幾個外國人,拿著旅遊書用著不純正的發音說著「鵝鑾鼻」,那種帶著口音的中文頓時讓我突然覺得自己身處的地方似乎不是台灣,不是我熟悉的家鄉。
莫名的想起教老外說中文的過往,一邊解釋著中文音韻的差異,一邊聽著他們怪腔怪調的模仿,更想起曾經被問到的關於音韻學的十萬個為什麼…

等等,我是學音樂專業,但不是學音韻學好嗎?
明明只是要學中文基礎溝通,問音韻學幹嘛啊?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到了鵝鑾鼻下車,沒有跟著大家一起走進公園,而是先順著路上坡奔著往台灣最南端的方向衝,因為就在它的旁邊就是「龍坑生態保育區」了。

經過一條長高草的沙土小徑跟廢棄的小屋,我還沒來得及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的時候,就看到管制站的綠色鐵門跟灰石子的建築物。但我還沒有走到管制站門口,一個穿著雨衣的嚮導老師就迎了出來。

「有預約嗎?」
「沒有,我想要問問看還有沒有名額可以臨時參加?」
「這樣子啊!先進來我幫妳看看!」

一走進去不大的辦公室,跟生態解說老師確認了正好下午的團剩下最後一個名額可以參加,開心的在那邊手舞足蹈就差沒轉圈圈了。
畢竟這種生態管制區,有政令在,不是說想進去就可以進去的!

「妳去爬大尖山嗎?下午來別帶這個包啊!」老師指著我的裝備說著。
「沒有,我從高雄走到恆春,昨天才聽說這裡,剛剛搭車下來的。」
「妳說妳從高雄走?徒步旅行喔!你看她,走過來的耶!」
「哇!風很大啊!路好走嗎?」旁邊的另一個老師也走了過來。
「下午來要記得帶雨衣,正好現在風大最過癮的時候!」

一直到老師說著風大最過癮的時候,我還沒有想到我下午會面對的狀況,真的只能用瘋狂並過癮著來形容。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其實,今天來到墾丁讓我莫名的有點不習慣。
畢竟前幾天都是一個人孤獨的度過大半天,大多數都是跟自己交流,頂多在路上碰上不超過五個人,然後等到了住宿地才會跟別人交流。
但今天突然身邊圍繞著都是各地來的遊客,聽著不同的口音甚至是不同的語言,還有在城裡誘惑也多,相對的慾望也會變多,而慾望一上來,很多時候是聽不到自己心裡面最單純的聲音的。

在遊客的聲音中降下自己,走出龍坑生態保育區,往左轉向著「台灣最南點」走去,卻在瞬間被轟上的孩童尖叫聲瞬間打回原形,心裏默默唧唧想尋思個沒人的時間再回來走走。
在小路上隨手拍下這顆綠色的大球。其實它對我來說不是個陌生東西,畢竟有個搞天氣的爹或多或少的都會耳濡目染一些他專業上的東西,只是身邊嘶吼奔跑的孩子讓我突然有種想摘下這球往他們砸去的衝動。
(不過,沒球扔我身上可還是帶著打狗棒啊!)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走在這段紅磚道上,聽著旁邊的猴孩子們一邊不耐煩的問著「還要走多遠啊」,還有來自國外的孩子也像脫韁野馬似的往前衝,莫名的讓我慢慢的煩躁起來。不免抬頭無語: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好吧,我畢竟沒有楚霸王的能力與成就,也沒有他那種壯士斷腕的豪氣自信,只能夠自個兒蔫了,鼻子摸摸吞下心中對人群升起的無奈,來到旅遊區就要有來旅遊區的自覺,否則不容於環境自個兒在鬧騰也是自找的。

好不容易走到了「台灣最南端」的標誌前,我卻完全失去了拍照的意願,看著遠方的大海,風一陣陣的用盡力呼嘯的吹著,捲起清碧色的海浪,一波波的拍打著。

身邊是遊客的嘻笑喊鬧,我卻在看到海的瞬間,平靜了下來。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海,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 Trigger,至少曹孟德也是這麼說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但是我畢竟沒有曹孟德的文采,也說不上來幾句啥的墨水,大多時候抖抖包袱就已經是極限,因此還是就默默的看著海面的波濤,獲得心靈上的平靜與穩定,然後再調整好自己重新出發就好了吧。

算了算時間還可以先把裝備放到晚上要下榻的太空艙,順便去換上輕裝但帶上了老師說的雨衣,然後在吃小七還是孫東寶之間掙扎了大概五秒鐘,又再一次的,又跟著遊客回到了鵝鑾鼻,準備上龍坑去啦。

每次來墾丁都會去鵝鑾鼻,彷彿沒有去鵝鑾鼻就沒有到墾丁一樣。
所以這次,我不去了。(是在鬧脾氣嗎?)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說到龍坑這個地方,我先不說太多,畢竟官方上都有很多資料可查。
唯一只有要提醒一下「上網登記」是很重要的,畢竟每天開放的名額也都有限制,所以不是每天都可以像我一樣衝去還有名額的。

報到之後,解說老師就先做自我介紹,然後跟我們講一下大概所需的時間與行程,並且再次詢問大家是否都有備妥雨衣,然後我們就往園區與海邊開始出發了。只是我必須說,我個人的興趣真不在植物上,再加上那海就近在咫尺,所以我的心思在介紹林投,大有榕和馬鞍藤時真的就飄遠了!

在我們走到豁然開朗的海面前,老師再次幫我們確認雨衣是否穿好,也一邊提醒出了防風林風就會非常的大也可能會聽不到她說話,然後也因為木棧道會有海水打上來而非常的滑溜要我們謹慎小心的跟著她走等等。

其實這就是我這次來參加這個團的原因:珊瑚礁台地與海水的洗禮。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這是一個會濕身的行程,那浪無情的直接打上來,風也呼呼的狂吹著,站都站不穩的情況下,還要在濕的沽溜的木棧道上行走…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我已經徒步走了幾天,更是瘋狂的很可以!

嘩啦嘩啦一個浪猛的打過來,手機封套與雨衣瞬間彷彿失去作用,期盼手機能抗鹽水,希望自己濕的不是太徹底,只是在心裡那股興奮的瘋狂叫囂卻怎麼都無法壓抑。

這時我一邊享受著大自然的淋漓盡致,一邊更在觀察著身邊的其他人。而其他人也沒有讓我失望的,讓我不得不感嘆著民族性與教育的差異可以造就出如此大相徑庭的人們。

聽口音還有講話的態度就可以大略分辨是否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只聽到一聲聲小女生嬌媚的尖叫聲還有成熟小姐姐的呼喊,一下「風好大,好滑我會怕啦」「我的衣服鞋子不能碰到海水啊」伴隨著「回來回來不是那邊別往那邊拐兒」「哎浪來了很刺激啊」…

剛剛老師在講都沒有在聽嗎?這樣愛哭擱愛對路是哪招?
也是自己選擇付費來參加的,走在那邊誰人可以相親相愛手拉手說著「別怕」互相安慰啊?還穿個小高跟來,要人逞英雄的幫忙拿東西,請問你是來體驗大自然還是來做什麼的,在那嗥啥哭啥啊!

真是活膩味了,在這木棧道上竟然還想趁著浪來拍大草帽網美照…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走回去的路上,反覆回味著這一波波海水打在臉上的感覺。
這部分的墾丁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想著若是我按照自己的原定計劃徒步,或許,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反覆去思考更多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因為見到一草一木甚至因為一個任何或簡單的狀態而停下腳步觀察著,但,我就不會體驗到這種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雖然每個個體都有交流的必要以換取最低的生活所需,但其實只是因為每個個體皆無法單獨存活而已。
廣泛的來看,不一定客觀存在的物競天擇論也支持著「只要是生命體就有互相依附生存的需求與必要」這一個想法,只是有著思想的介入後,需求與依附就不一定是以何種形式存在罷了。

從龍坑離開已經快四點半了,看著身上微微打濕的衣服,重新把身上清理了一下戴上了帽子,決定先回到太空艙去洗澡換衣服再找吃的,不然為著那五秒鐘的遲疑,剛剛在龍坑除了海水的洗禮外,重擊我的還有就是五臟廟的嚎叫聲。

看了看天氣預報,決定再次改變自己的路線,明天不往滿州去了。
從墾丁回頭走個十公里到恆春去搭墾丁快線回到高雄,然後就回家吧!
畢竟能跟爹親娘親一起跨年也是個不錯的迎接新西元年的方式啊!

[徒步筆記] 2018/12/30「墾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5)。


(續)

[ 圖文網誌 : 。角落與世界。徒步筆記 - Provincial Highway 26 (D 04)]
愛做夢的個性,想要尋找在這世界上最真實的單純; 卻在這個世界,體驗與接受最荒謬的現實。
2020-07-24 16:18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