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臺灣的大環境下,宗族成員願意為了保留宗祠、祖廟等家族公共建築,而自動申請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案例實著不多,反倒是有不少件是家族成員希望能解除古蹟或歷史建築登錄,以便能進一步開發「祖產」,以獲取短時間重大利益的案例。像楊氏宗親這種願意捨去自身利益而保留家族共同精神象徵的案件,在民國80年代可說是非常少有。
楊氏宗祠的大門入口。門外新闢的大馬路出現了一點點彎曲,目的就是要閃過「太極兩儀池」。因此入口在路邊自然也不足為奇。

進了大門就會見到這全臺唯一的「太極兩儀池」。
這座「太極兩儀池」原本就是風水池,只是池中多了太極兩儀造型的平台,池中長滿荷花,平台上長滿綠草,如果是夏天荷花開時造訪,和後方的宗祠對映,應該很漂亮。

換個角度看「太極兩儀池」。

祠堂建築本體的最前方是前堂,是整座建築裝飾最繁複的地方。
客家人的建築,由於習性簡樸,因此不論是住家或祠堂,少有裝飾華麗者。
楊氏宗祠則是在簡樸之下仍有不少精巧的裝飾,挺值得一看。
例如前堂正門採凹壽建築格局,屋頂有顯示為官宦人家後代的燕尾脊,而兩側墀頭各有一尊憨番泥塑扛著屋簷,造型相當有趣。
- 龍邊
- 中央
- 虎邊
在中央大門兩側的透雕窗上方有書卷浮雕,代表勤奮好學。
另外還有石榴泥飾,象徵多子多孫多福氣。
兩側牆堵水車堵上有唐三彩,身堵上有泥塑。
泥塑上的「竹苞松茂」意指堅固繁盛;而「桂馥蘭馨」意指清雅高潔。
這些裝飾都具有建築之美,然而卻是種含蓄的表達方式。
- 中央大門左右兩側透雕窗與石榴泥飾
- 龍邊透雕、壁畫與石榴泥飾
- 虎邊透雕、壁畫與石榴泥飾
- 龍邊明間透雕窗與上方書卷浮雕
- 虎邊明間透雕窗與上方書卷浮雕
- 龍邊水車堵唐三彩與身堵泥塑
- 虎邊水車堵唐三彩與身堵泥塑
走入大門內,會見到前堂內側的一對磨石子的柱子,柱子上有對聯。
柱後則有「雲岫楊公嘗分名記碑」,記載興建時出資的宗族成員
- 龍邊柱
- 虎邊柱
前堂內是中庭,兩側有滿月門牆,地面鋪設紅色尺磚。
門牆上有唐三彩裝飾,都是忠孝節義的故事。
- 龍邊滿月門牆
- 虎邊滿月門牆
本堂,即後堂,內有神龕和石柱。
神龕兩側書有兩副對聯,為「本溯梅州昭祖德」、「支蕃瀛島薦馨香」、「刺使授三陽繼起相臣丕顯祖千載盛」、「佳城留百祖奇逢古佛應扶宗派萬年興」。石柱上有對聯,為「孝莫思勞轉眼便作人父母」、「善無望報回頭且看你兒孫」。兩側壁上懸掛有木刻棟對書有:「源派溯弘農凜四知除三惑永念當年祖功宗德流芳遠」、「祠堂鎮台島陳俎豆薦馨香深期來日子孝孫賢世澤長」。
另外,還會見到定光古佛與土地龍神香位,定光古佛是汀州的重要鄉土神明,土地龍神則是這一塊土地的守護神明,二者皆是重要客家信仰。
- 神龕龍邊
- 神龕虎邊
- 龍邊柱上對聯
- 虎邊柱上對聯
- 龍邊壁上木刻棟對書
- 虎邊壁上木刻棟對書
後堂的斗拱和桁架結構相當特別,可能就是因為1950年颱風來襲後更換上的。
原本應該是木造的,卻變成了混凝土造,而且造型獨特。
- 龍邊屋頂構件
- 虎邊屋頂構件
後側的廂房,放置一些舊時更換下來的建築構件或家具。
- 龍邊廂房
- 虎邊廂房
- 舊建築構件
- 在後院中的舊建築構件
龍邊廂房內還有舊家具等。

廂房內的磚窗,這種造型很少見。

虎邊側邊的外圍牆。

圍牆上的花瓶列。

楊氏宗祠整體面積其實並不大,最大的特色在於建築物前方的「太極兩儀池」;
而建築本體雖然秉持客家簡樸原則,但仍有許多小地方有細緻的裝飾。
如有機會造訪佳冬,值得花點時間停留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