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古地名「大路關」,有全省罕見的三座大石獅,大路關人尊稱為「石獅公」,其中乙座迄今(公元2012年)已有235年歷史,堪列為國家古蹟,加以保存維護。這三座「石獅公」,代表著大路關庄民的一部拓荒史,也可以由這部拓荒史中,窺見客家民族不畏艱難,與大自然博鬥求生存的硬頸精神。
大路關的三座石獅公,最老的一座,目前安置在廣福村「順天宮」旁。據大路關耆老口耳相傳,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或稱乾隆2年(公元1737年),廣東梅縣、蕉嶺一帶的先民渡海來台,輾轉到大路關開墾,當年每逢稻穀收割季節,就有來自口社山谷之強風(俗稱:西斜風)作祟,造成先民莊稼作物莫大的損失,於是先民就籌建大石獅來鎮壓,這座石獅於乾隆42年(公元1777年)歲次丁酉年落成;之後,由於山谷強風收斂,轉為有利於莊稼作物的和風,於是先民把石獅奉為神明般之神獅奉祀,尊稱為「石獅公」。

順天宮媽祖分靈於角宿媽,此鄰近里港、高樹地區媽祖大都分靈同一間祖廟角宿龍角寺(天后宮)這古時沒河提防洪河水時常改道氾濫成災,鄰近莊頭如 雞母移窩 不定(孟母三牽)百年來應多餘三牽,每遇雨季須與大自然搏鬥,為了生存信仰對人心理安撫就非常重要,由88水災可得知洪水氾濫多可怕。







第一隻神獅建於乾隆42年(1777),於咸豐7年(1857)口社溪山洪爆發,大水來之前石獅公顯靈,發出警告聲提醒村民逃難免於水患,自己卻遭大水沖走後掩埋土中,民國73年興建廣福大橋時挖出,現安座媽祖廟(順天宮)前。



第一隻神獅[獅老大]


第二隻神獅建於大正7年(1918),因為替庄民巡守看顧水源,卻遭鄰庄村民於咸豐8年(1919),作法破壞而失靈,當時神獅之靈哀號數日。








第三隻神獅建於民國54年(1965),位於第二隻神獅前方,迄今(2012)已有47年。




下圖為2009年照片(修繕前)

更多照片圖檔:
廣福村順天宮 石獅公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