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泣湖畔石頭屋
在恆春半島牡丹鄉的山區裡,有一個傳統排灣族的原民部落,那就是依偎在一潭
湖水旁的東源部落。
哭泣湖~~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總會認為這裡一定發生過什麼淒美的浪漫
故事,的確有!!
流傳著
早期排灣族原住民先民,為了後人翻山越嶺尋找住地來到這裡,發現這裡美得像
世外桃源,於是感動上天賜與而掉下眼淚,所以叫哭泣湖。
其實~~
「哭泣」是排灣族語中「水匯集的地方」,所以取其諧音。
而哭泣湖畔石頭屋就位於此,主人董牧師也是凡依斯山野菜館的主人,房子壁面
是以鵝卵石砌成,組成各種排灣族圖騰,造型擺設十分有原住民味,環境清幽。
接下來就來看圖說故事。
交通
開車:至屏東楓港上南迴,到達壽卡鐵馬驛站往右邊199縣道走就可到。
或
由車城往四重溪溫泉走,經過牡丹水庫一直沿著199縣道走,注意路標即可到達東源村。
在199縣道邊村莊道路旁的招牌,往前直走就是石頭屋。

過了活動中心,出了村庄後就可看見東源湖,也就是哭泣湖一景。遠處所見即是石頭屋。

延緩坡直上在路肩可見頗具特色的招牌。

您知道那黑黑的球狀物是什麼嗎?
呵呵呵!! 那是伊凡斯山野菜館所炒壞的鍋子。董牧師巧心的拿來做門面裝飾。

入口正門,其上是牧師新建的樹上屋。


石頭屋咖啡廳與民宿,為私人所有地,入內必須酌收清潔費,清潔費可以抵園內的咖啡廳消費。
管理咖啡館的牧師娘說,太多遊客缺乏公德心,他們一天到晚都在撿垃圾,且園內栽種的花草,
也常被拔得亂七八糟,後來採用付費方式也是情非得已的。

入口大門上裝飾著牧師打造石頭屋時壞掉的工具,剖有另一番味道。

照片人物就是董牧師,他同時也提供附近景點如水上草原或哭泣湖區的解說,如果想
進入水上草原,這裡也有提供套裝行程!

樹上屋並未完工,牧師訴說著他的想法及規劃,改天這一定是一個休息的好地方。


野牡丹
牡丹鄉依排灣族的話翻譯成國語就叫「牡丹」,鄉內滿山遍野長滿一種叫做「qaculju」的植物,
花是紫色,果實很甜可以吃俗稱「野牡丹」。日本人認為它像牡丹花嬌美艷麗,所以日本人以
「牡丹」來統稱本地一直沿用到現在。

牧師是一部活山野字典,信手拈來所有的植物在他口中都口了不一樣的活力及多樣性。

新加坡新光部隊所遺留下的行軍床,也可當成擔架使用,掛設在林間或坐或臥,隨心所欲。
牧師打趣的說,不小心受傷了還可盡快利用來送醫。

通過緩下波滿滿的綠蔭及野牡丹群落後,一條蜿蜒小路直通另一片綠意。

東源村有一個很重要的植物就是野薑花。東源村的水上草原是著名的沼澤濕地,
也是生態學者的寶地,溼地生態豐富,景觀迷人並盛產野薑花,八月至十月的時
候是野薑花開的季節,東源周邊數萬株的野生野薑花,在陽光下燦爛綻放,在空
氣中充滿陣陣的野薑花香。
石頭屋在哭泣湖畔,周邊也有一片沼澤溼地,野薑花開時相信也是一片美景。石
頭屋也研發了野薑花茶及野薑花及小米手工餅乾。

步道旁蓮花池。




穿過這許多生態美景後來到石頭屋。


往下步道是通往民宿。

往上階梯通往咖啡廳。

往下來到位於湖畔的民宿,這一磚一瓦及牆上所有的石頭拼貼都是牧師自己完成。



頭目房。



植物繁多,猜猜這是什麼?


台灣珍稀水生植物「台灣水韭」,哭泣湖匯集了近山的水源,除了恣意生長的野薑花外,
湖面還茂密的生長著被列為保育類的台灣水韭。

民宿門口都以姓名標示,這是牧師及師母的名字,其他的房間已牧師的兒女及女婿媳婦的姓名命名。
民宿原本是自己住。

水社柳為台灣特有生態物種。野外數量稀少,目前多集中於宜蘭與南投等地,較著名的地區包括了宜蘭神秘湖
(Shenmihu)、雙連埤(Shuanglienpi)、草埤(Tsaopi)屏東東源(Tungyuan)、南仁山(Nanjenshan)等。長在低至中
海拔湖泊濕地之小喬木。
株高3~7公尺,嫩枝與嫩葉具有褐色毛。葉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9公分,寬2~3公分,葉基呈心形,
葉耳通常生於葉子基部(突起)。花為黃白色,腋生葇荑花序,長3~6公分。成熟的果實會迸出白色棉絮;種子
依附於棉絮內,隨風飄送。水社柳具有生態保育功能,可作為河溪護岸、綠美化或濱水區植生植物。
水社柳最早是日本人草野氏於日月潭水社部落採集,由早田文藏以草野氏作為此種之種小名發表。



各色野牡丹。


上樓來到咖啡廳入口,由耕犁所裝飾之門面。

進入咖啡廳,各色圓石所製作的MENU。


咖啡廳往外望,景觀一流。
午後陽光在哭泣湖上跳動,徐徐涼風吹拂令人舒暢,恍如置身世外桃源。





具特色的頭目特調咖啡,咖啡中加入了小米酒,酒香與咖啡在味蕾間甜蜜相遇。
連杯中有兩個陶壺,一個公,一個母,請您猜猜哪個公哪個母??
文同步發表生活TAPAS




文同步發表生活TA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