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三月來到恆春半島,是落山風仍有機會吹拂的季節。
雖然名為恆春,但是進行水上活動還是早了點。
台灣祭」之類的活動已經不適合這條老狗,
所以旅行的主軸放在參訪半島上的歷史景點,
而這也是一般遊客較少造訪的地點,頗為適合不喜歡加入人群的孤僻狗…
所以,這次恆春半島的旅遊文內容當然就是跟著歷史走,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臺灣的熱門觀光地區,不是挺新鮮的嗎?

前一篇分享的地點,是較早發生的羅妹號事件(1867年;清同治6年),
以及清政府後續的對應處置措施。
這一篇就來分享在羅妹號事件發生後4年,
也就是1871(同治10)年所發生的八瑤灣事件場景。
以及3年後,大日本帝國藉題發揮侵臺的牡丹社事件場景(1874;清同治13年)。

(▼從高士神社遠眺八瑤灣,時空貫穿156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1871年10月,一艘宮古島向那霸市上繳年貢的「山原號」船。
因遇颱風飄流至八瑤灣,遇高士佛社族人收留。
但因語言不通、文化隔閡而產生誤解,
高士佛社族人誤以為船上琉球人是入侵者的帶路人,
因而將其中54人出草殺害,頭顱帶回部落當中,此即八瑤灣事件
之後,大日本帝國表面上為了展現「阿尼基」的氣概,
實則為爭奪琉球的宗主權,而代琉球向大清問罪。
大清帝國的回復則是遇害之琉球人皆已接受中國之撫卹及遣返處理。
而對於為何不處置生蕃一事,則以「生番,不歸王化」的一貫回答搪塞。
因此,日本正好撿到槍,藉口進攻臺灣,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反對下,於1874(清同治13、日明治7)年5月出兵。
排灣族牡丹社人在現今石門強力抵抗,終究因裝備及人數皆處劣勢下戰敗。
之後日軍續往內陸進攻,掃盪牡丹社、高士佛社、射不力社等原住民。
7月1日,牡丹社等投降,日軍移駐龜山長期駐紮。
但卻因不適應臺灣氣候及公共衛生問題,致使患病者眾,有近1/10的軍人因病而殁。
而在日本出兵卻因病所困之際,同治帝調淮軍渡海來臺,情勢即將逆轉。
日本因而急於謀和,商請英國公使威妥瑪為調人介入。
最後以大清帝國賠償50萬兩銀作為「撫恤」及「購買日軍於臺灣所興建的道路及房舍」做為結束。
10月底清日雙方簽約議定,之後日軍退兵。

牡丹社事件所產生的影響,
對大清帝國而言是感受到臺灣的重要性,轉而積極建設、治理臺灣,直至1895年甲午敗戰。
對大日本帝國而言則是更加清楚臺灣的實況,並進而加強奪取臺灣的野心。
換句話說,牡丹社事件可以說是大大的扭轉了臺灣百餘年來的命運。
而這趟旅程,則是規劃造訪這事件中的各個舞臺。
包括:
    •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被高士佛社族人所殺害的54人之葬身之地。在牡丹社事件發生時,領軍的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給付費用囑付當地漢人管理祭祀。1925(大正14)年,臺灣已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當年倖免於難的琉球人島袋龜在來台發起「琉球藩民墓整修運動」,於翌年開始整修,次年完工,將遭難者名單刻於碑上,大致為現今樣貌。1981年由琉球遺族取得屏東縣政府、車城鄉公所的同意下再次重修。
    • 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位置在1874年牡丹社投降後,日軍紮營的位置,也正好是現今海生館的外面停車場內。日軍在此地紮營時即立此碑,退兵後該碑為清政府拆除,在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後,1914(大正3)年殖民政府重建此碑,即為現貌。
    • 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就是1874年5月22日發生戰事的主戰場。當地因處於兩山所夾之隘口,因而稱為石門。現今在附近平地開闢簡易公園,以大型人形泥塑石刻來說明當年戰事進行的情形。
    • 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兩座碑都位在石門古戰場旁的高地平台上。「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於1935年7月7日通過建立。1953年,中華民國首任屏東縣縣長張山鐘認為西鄉都督遺績碑碑文有辱國風,因而修改碑文。2020年按圖檔原檔回復原型。「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則是為了紀念在此次戰役中陣亡或病故者,同樣在1935年起工,次年3月驗收完工。但目前原碑已失,所見者為基座。
    • 高士神社:原為1939年在皇民化運動當中所建神社,祀奉天照大神。2015年,高士部落在外界募資及協助下重建神社,用以祭祀高士部落的戰士。
    • 港仔大沙漠|八瑤灣:八瑤灣即是1871年琉球人上岸之處,約當現今的九棚以南海岸。目前僅海岸邊道路可通行,其餘屬管制區,需申請方可進入。港仔與九棚之間為臺灣少數的大面積海岸沙丘,地形景觀特殊,值得一看。由於行程安排路順之故,造訪不曾去過的港仔大沙漠來取代八瑤灣。
對歷史結合遊程有興趣的朋友,就請跟著老狗的腳步繼續看下去吧!

▓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

「琉球國民五十四民墓」其實不太好找。
雖然說就位在車城鄉統埔村內,不過連接縣道199的是一條只容1部車通行的小路。
如果照Google map的指引很可能沒有信心開進去。
我們是看到「琉球藩民墓」指標後才鼓起勇氣往內開,
經過路旁的洋葱田後,就見到這座墓園。
老狗雖然很喜歡看古蹟和歷史建築,但探訪古墓還是第一次。
目前的樣子應該維持在1981~82年時重修後的樣子。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幕園的週邊是一大片的洋葱田。
附近的一小塊空地被開闢為小公園,設有立牌與涼亭。
不過想當然不會有人跑到這裡來乘涼。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空地裡還放置了石燈籠,看起來怪怪的…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目前這座墓園登錄為歷史建築,這面解說牌應該是由縣政府所設。
當年這54位琉球人的頭顱被高士佛社人所帶走,
因此埋葬在這裡的,是這54位琉球人的身體。
至於頭顱呢?其中的44位頭顱在牡丹社事件後回到了沖繩。
原本是在那霸若狹町上之毛的墓地裡,後來在1898(明治31)年移至護國寺內。
是為「臺灣遭害者之墓」。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看完在外面的解說,走入墓園中看看這座影響臺灣命運甚巨的墳。
前方的三段基座是1925年時所立。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大日本」三字很明顯和其他字跡不同,應該是1981年整修時被灰泥所掩蓋。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當地人真的很可愛也很有人情味,可能認為這裡住的是琉球人,也就是日本人,
所以在基座上放了好多瓶清酒當作貢品。
可是在1871年八瑤灣事件發生時,琉球還是大清帝國的屬國,
那他們會喝清酒嗎?
總之,這是臺灣人的人情味啦!
如果注意看會看到後面的石座上有字,就是受難者的姓名。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真正的墓碑位在墳墓上,就是這面像是紅磚的碑。
上面刻有經理人林阿九、埋葬人楊友旺、林阿九、張眉婆。
當時就是這幾位漢人幫忙把他們的身體收葬,並且保護未被殺害的人回到琉球去。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墓碑的下方是「感謝詞」碑,應該是1982年整修時加上去的。
這象徵後代子孫之間的大和解。
畢竟這是因言語不通產生誤會而造成的悲劇。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墓園的旁邊是一大片的洋葱田。
因為正巧遇上洋葱收成季節,所以田裡都是待採收的洋葱。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仔細看了一看,田裡的泥土都裂開了。
或許是刻意讓洋葱失去水份,以提高洋葱的甜度,也方便採收後貯存吧!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放大來看一看整棵的洋葱長什麼樣…
我們平常吃的是下方的鱗葉,那上面綠色的葉子能吃嗎?
可不可以切一切當葱花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如果不考量「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的歷史意義,那就只是座填墓而已。
想要拍網美照的朋友就略過吧!
如果是像老狗一樣喜歡歷史踏查的朋友,到恆春半島可以試圖拜訪「祂們」—
這54位影響臺灣、琉球、日本三地百餘年來歷史的琉球先民。
「祂們」就長眠在縣道199號旁的小路當中。
從省道26號(屏鵝公路)轉入縣道199後,行駛大約1.5公里可見到「琉球藩民墓」指標。
依指標轉進小路就可以找到。



▓ 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的位置就在海生館停車場內的一隅。
而且,它從1916(大正5)年後就一直在這裡,
因為海生館一帶就是日軍在1874年紮營的位置。
日軍當時在撤離前,就曾在原本營地立碑紀念。
然而在清兵接收後,依照和約而將日軍營舍及紀念碑立刻拆除。
時序進入日治時期,於1916(大正5)年10月在恆春支廳長塩尻弥太郎倡議下重新立碑。
1945年日本戰敗引揚後,該紀念碑上有關日軍的文字遭到人為磨滅或削改。
因此現今碑上文字大多難以辨識。

紀念碑連同基座的正面照,後方就是海生館。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走近細看,碑上的文字已經很難辨識,不論是正面或背面。
正面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背面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一旁有由文史團體所立的說明碑,內容寫的很清楚。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或者也可以看看屏東縣政府所立的說明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如果對牡丹社事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APP,利用AR實境導覽說明。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站在碑旁可以看到海生館內的戲水池。
很難想像在150年前,這裡曾是日本入侵南臺灣的紮營處。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面紀念碑旁沒有風景可賞,但歷史意義相當大。
位置就在海生館外停車場的一隅。
記得離開時跟停車場收費員說只是來這座紀念碑拍照留念的,
不然是要繳50元停車費的…



▓ 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離開「琉球國民五十四民墓」後,順著縣道199東行。
過了四重溪後就來到了石門古戰場與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所謂的「石門古戰場」其實是一個帶狀區域,
由位於西邊的虱母山(海拔約370m),以及東邊的五重溪山(海拔約450m),
兩山之間山腳相距約30m,緊束著四重溪河道,外形如同一座門,故曰「石門」。
這兩座山其實是兩塊巨大岩石,屬於墾丁層中的礫岩塊。
由於岩性較周圍的泥岩堅硬,因此形成絕壁陡峭,形勢險要,易守難攻。
牡丹社事件發生時,牡丹社居民即據此地堅守。
直到日軍爬上峭壁,破壞守勢,戰事方大幅逆轉。
這就是石門的照片,左邊是五重溪山,右邊是虱母山。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轉個角度,可以看到新的立牌,右邊的虱母山看的比較清楚,真的就像一塊大石塊。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此地有不少泥塑,還有照片中的山神祠。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旁邊的雕塑重現當時牡丹社人防禦攻擊的方式。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鄉公所則是在此地樹立入鄉歡迎大門。
簡單來說,縣道199過了這座拱門就來到原住民們的家了!
在這之前的區域還是屬於車城鄉。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即然用了150年前的戰場作為迎賓大門,當然要順便設置旅遊地圖。
只是每年來墾丁的觀光客數量如此之大,轉進這座大門的數量卻不多。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新設的古戰場導覽圖。
其實在牡丹鄉裡有相當長的步道,應該頗受喜受暢遊山林的朋友歡迎。
不過老狗相當懶,只去了地圖中最右側的「紀念碑」。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簡單拍幾張照片當作紀錄,但不能忘了阿塔控比…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再沿縣道199往東開個800公尺,到了另一處空地,這裡是「牡丹社紀念公園」。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由於這裡有洗手間,於是我們又下車走走。
在公園停車場旁的公園平面圖。真正的公園是要從後方樓梯往上爬的,面積還不小。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從下方停車場裡可以看到公園旁的人偶,好奇這兩位怎麼長的那麼像呀?
看了一下公園的地圖,原來就是「牡丹社Aguru頭目父子像」,
正是150年前保衛家園的抗日英雄,失敬失敬。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公園內好像有不少設施,因為時間關係無暇造訪,只能從停車場望一望。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石門古戰場的位置,就在縣道199過了四重溪之後。
在附近有日治時期就設在附近的「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
下一段中簡單介紹。



▓ 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

回頭來分享這1.5座的紀念碑吧!
為什麼說是1.5座,因為其中一座只剩碑座,至於碑本身不知上那兒去了…
「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及「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都立於1935(昭和10)年。
「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當然就是紀念1874年時帶領日本軍隊前來攻打臺灣的西鄉從道。
只是為何在事件已經結束61年才立紀念碑,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嗎?
當年日本尚在維新運動當中,國力並非真正強盛。
因此雖然任命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蕃地事務局都督」,向英、美等國租用輪船,
並且僱用曾處理羅妹號事件的前美國駐夏門領事李仙得(C. W. Le Gendre)為軍事顧問。
而英、美等國起先並不贊同此次軍事行動,甚至在起兵前夕持反對意見。
日本政府迫於外交壓力決定停止此次行動,但西鄉從道卻違反政府命令帶兵出征,
雖然擊潰排灣族人,但卻遇上難纏的熱帶疾病,導致疫殁人數遠大於陣亡人數。
最後還是靠外交手段,由英國出面調停,與清帝國和解後方得順利歸國。
西鄉從道的表現被後世稱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原型(prototype)。
1935年時,日本軍國主義正興,而且正準備攻打中國。
因此當然需要1個作為激勵士氣、人心的指標。
61年前的軍國主義代表—西鄉從道中將和一同來台作戰的兵士,
當然就是用來將「以武力征服他國」合理化最好的操作題材了。
只要能理解這一點,對於這2座碑的出現也就不會那麼奇怪。

這兩座石碑就位在「石門古戰場」地標旁的山丘頂。
看到這個地標就要準備停車。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裡離前面提到的「石門」還有接近1公里的距離,那算不算石門古戰場?
當然算,因為戰場不會只有一個小小區塊呀!
可能涵蓋了縱深數公里的空間。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時的縣道199兩側開滿了花,道路兩側遍布洋紅色的花朵,難得一見的美景。
忍不住跑到馬路中央快速的按了幾下快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往石門方向同樣遍開花朵。季節對了,到處都是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至於是什麼花就不要問老狗了,老狗是植物白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遠方的聳立山坡就是虱母山,構成石門的西側山壁。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裡有面牡丹社事件的說明立牌。
當中的照片就是「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然而,要看到這座紀念碑,要爬上這高高的樓梯。
從最底下往上看是看不到盡頭的。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爬了一陣子樓梯,看到平台,上面有這座涼亭。那個紀念碑呢?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涼亭旁還有樓梯,繼續爬吧!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爬呀爬呀,終於看到像是紀念碑的物體了!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走到紀念碑的正面,上面寫著「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
這幾個字看起來像是日文漢字,但怎麼覺得很新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石碑背面什麼字都沒有,但感覺花崗岩的顏色很鮮豔,應該剛整修過不久。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面說明牌應該是最近才設置的,裡面提到這座紀念碑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變化。
在裡面還提到「在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設置『牡丹社Aguru頭目父子像』」。
所以在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那對人像是新造的。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特寫一下石碑的碑文變遷,正好象徵不同的時代背景。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雖然加回當年碑上的文字還是比沒有字來的好。
但這字體好像怪了點,有點像是電腦輸出字。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總是覺得這些字和這座碑的年代不怎麼搭,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的右前方是「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
目前只剩眼前這個樣子,石碑本體不知去那兒了,只剩碑座。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碑座當然也要特寫一下,看看那裡有刻字沒看到的?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及「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所在位置是山頂平台。
往下可以看到四重溪溪谷風光。
遠方的樓房聚集處就是日治時期四大名湯之一的四重溪溫泉。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天氣不太好,換個濾鏡玩一玩!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加上無恥濾鏡後的「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多了點邪惡氣息!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套用在「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上則是感覺到風雲密布、戰事將起…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戰事將起就不用了…
還是讓它們走入歷史當中,換成黑白老照片濾鏡吧!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山頂看夠風景後準備下山,這樓梯實在挺陡的!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家人要往下走又是另一種挑戰,因為又高又陡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西鄉都督遺跡記念碑」及「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在縣道199上沒有指標。
從車城走進縣道199,記得見到「石門古戰場」後停車。爬上樓梯才會看到石碑真面目。



▓ 高士神社

高士即高士佛,即是1871年八瑤灣事件中因誤會而誤殺琉球受難者的高士佛社人居住地。
而神社所在地附近據說即為高士佛社的原始居住地點,一座面太平洋的高山上。
日治時期,高士佛社部分居民被強迫遷址至山下較低處,
原址則在1939年皇民化運動當中興建神社,祀奉天照大神。
據說當年居民應殖民政府徵召入伍前,曾互相約定若戰死,靈魂會回到神社相會。
二戰結束後,神社當然廢棄,就這樣過了好多年,原址僅存神社基座。
八八風災時,部分居住於較低位置的居民受災。
災後便決定回到原始居住地,由民間援建單位協助興建永久屋。
2015年,高士部落在外界募資及協助下重建,是臺灣戰後唯一一座重建的神社。
除了用以祭祀高士部落的戰士外,
更主要的希望是藉由神社所在地美麗的風光為媒介,
向外界介紹這座位於南臺灣,一眼可見太平洋的高山原住民部落。
然而,重建神社卻被當作親日、軍國主義等政治議題而炒作,
但老狗個人認為作為一個旅人,真的不用想那麼多。
當地住民只是希望藉由一處景點帶領遊人認識部落而已。
數年過去,如今也因為景觀優美而成為網美打卡景點。
只是位居深山當中,交通不便,因而遊人不多,顯得相當清幽。

由於高士神社才剛重修好8年左右,附近又已經有原民居住。
因此道路、公園等公共設施都做的還不錯。
公園在側邊的入口處設有立牌「高士野牡丹神社公園」
照片遠方高處的小小建築就是神社所在。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走過這長長的斜坡,終點就是神社外的保護建築。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鄉公所所建立的說明牌,來玩耍前可以看看立牌,也可以掃一掃QR code,線上導覽。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走到小山丘頂,看到由保護建物圍繞的神社。
這個位置海拔高,如果颱風登陸真的可能把神社直接吹走。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神社正前方設有鳥居,遠方的海洋就是太平洋。
而海灣則是152年前琉球人發生船難後登陸的位置—八瑤灣。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站在鳥居旁,換顆鏡頭來看一看八瑤灣長什麼樣。
這一帶的山地就是南仁山保護區,要申請才能進入。
也就是說要就近欣賞八瑤灣海景,就要提出申請。
不然就來高士村這裡遠眺吧!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鳥居前方是座很長很陡的樓梯,一路往下通到深處。
中間因道路的開闢而分成上下兩段。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轉頭就見到神社本體,不過更醒目的卻是外部的保護建物吧?
在直接可以見到太平洋的這個位置,
沒有外面這一層,颱風一來木造神社可能就整個不見了…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保護建物內的神社主體其實非常小。
但是木雕相當細緻,原汁原味日本進口,真正稀少,全臺灣只有1座。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前方放了賽錢箱。老狗猜測應該也只有來玩耍的遊客會捐錢吧!
當地原住民們還是有他們原本的祖靈信仰與基督教信仰。
建立神社的目的除了讓先民找到回家的路外,發展觀光是另一重要目的。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仔細看看神社本體,木雕相當精緻。
至於各部位名稱就沒有研究了,畢竟這是日本文化,老狗還需要多加學習的。
正面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右前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右後上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右後下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左後上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左後下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左前側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後方兩側都有很精緻的木雕。
右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左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站在神社旁的小丘上,可以看到兩側都有新建不久的永久屋。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另外還有一面介紹野牡丹的立牌。
原來「野牡丹」和「牡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座鳥居是非常好的拍照場景。
如果夏天下午3~5點到訪,順光加上後方藍天白雲,隨便拍傳上IG都會讓朋友們羨慕不已。
只是這天天候就這個樣子,但也還算不差啦!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遇上一群騎自行車的車友,有好多位都把車子牽上來和鳥居合影。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換個方向,由下往上拍也很有看頭。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神社旁還有一座瞭望台,可以往下看到神社全景。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往遠方看,八瑤灣可以看的更清楚。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風景看的差不多了,從神社前的階梯往下走。
回頭往上看,兩旁的彩繪扶手是很棒的裝飾。
讓原民風與日本風合而為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一大段階梯應該就是昔日的參道,但也可能在神社建立前就存在。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道路的另一側還有往下的階梯,目前因有受損,而圍起來未開放。
牡丹鄉公所官網上所述,這條階梯是「英雄路」。
官網上是這樣寫的:
據部落長老口述,在部落尚未遷徙到現在的高士部落前,早期族人就先居在這古道山頂(舊部落),由於稻田耕作地都位於山腳下,部落的後山,水源充沛,所以往返之路都由此經過,收割的稻米由山底背到山頂,過程非常辛苦。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步行下小丘,來到遊客服務中心看一看。
建築外的彩繪與木雕充滿原民風。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對面是兼作為籃球場的集會場所。
這種場地在原民部落裡幾乎都見的到。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旁邊就是族人們的住家,遊人來賞景的,就不要打擾他們了。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在遊客中心對面,長滿青苔的解說牌。
光看這張圖片,可以想像這裡地勢夠高,會是看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最後以神社鳥居的照片作為結束。
希望有機會夏日再訪。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高士神社的位置,在Google map上很容易找到定位。
但麻煩的是一路上常會遇上手機沒信號的狀況…
所以還是看路標比較方便啦!



▓ 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由於我們這天還要趕回臺南。
因此在安排路線上只得捨棄真正的八瑤灣。
而改在附近的港仔大沙漠稍作停留。
畢竟老狗來了這麼多次墾丁,附近的港仔沙漠、九棚沙漠都還不曾去過。
而這段從港仔到九棚,長約2公里的海濱,就是全臺灣海岸沙丘地形最發達的地方。

跟著導航所設的路線來到了港仔沙漠,已經是道路的盡頭。
但怎麼只能遠遠看呀?前面是港仔溪,過不去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同行的親友都到過這裡,於是留在車上休息,老狗下車去走走看看。
如果只看沙丘的部分,還真的很像是沙漠。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裡的沙丘地形就是東北季風與海洋共同努力的結果,看看靠海這一邊就知道了。
因為海水讓土地鹽分高,風大吹起由岸上順著溪水下流的沙。
於是形成了這種不毛之地的景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另一邊是港仔溪的出海口,看到有人在溪旁玩耍,很像是在地生態導覽。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這群人忙著看看水裡有什麼。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還有這位,也在看著水裡,總是要有晚餐才行。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回頭一看,還是一片沙丘。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不過好像多了幾個人,他們是怎麼過去的呀!
琉球國民五十四名墓、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與忠魂碑、高士神社、港仔大沙漠|八瑤灣 — 【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旅程之二

後來老狗找到過去沙丘的路,但因為時間關係,只得放棄步行到沙丘。
或許下次到墾丁再順訪吧!


這篇【1874年牡丹社事件】場景旅程就分享到這裡。
應該有朋友會說:你們大老遠去恆春、墾丁只去了這些地方?
當然不止,我們還去了一些和歷史故事無關的純景點。
有興趣的朋友就請期待下一篇:
看海美術館、關山夕照、旭海大草原、車城福安宮,外掛林邊食午日式串燒 — 山海美景大集合 — 恆春半島歷史場景之旅(三)

2023-05-01 22:40 發佈
老狗5550 wrote:
三月來到恆春半島,是...(恕刪)

很喜歡老狗兄的敘事方式,造訪景點外還能讓大家了解當地的歷史故事,很棒。
老狗5550
老狗5550 樓主

十分感謝![微笑]

2023-05-02 13:44
高士神社照片中看到有掛一個寫「大日本帝國登山隊」的條子,請教老狗大那是什麼呢?當地是否有說明?感謝分享!
FPK10500 wrote:
高士神社照片中看到有掛一個寫「大日本帝國登山隊」的條子,請教老狗大那是什麼呢?當地是否有說明?感謝分享!


不知道吔! 在那裡沒有針對這面布條的說明牌。
「大日本帝國」早就不存在,或許是某些「懷念」大日本帝國的人去掛的吧!
FPK10500

因為在谷歌上看到的舊照片沒有那個布條,猜想是不是近期有什麼特別的活動,感謝老狗大說明。

2023-05-03 15:10
好多歷史地方
學了很多知識
又來增長見聞了...
原來恆春半島有這些地方,真不錯

感謝分享
老狗5550 wrote:
三月來到恆春半島,是...(恕刪)


高士神社是要紀念.....?
老狗5550 wrote:
三月來到恆春半島,是...(恕刪)

原住民被侵占的歷史和遺跡
六藝君子 wrote:
高士神社是要紀念.....(恕刪)


對當地居民而言,應當是高士佛部落的戰士呀!
至於我們這些過客,就當做裝置藝術品也無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