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屏東燈會就在縣民公園、勝利新村和萬年溪三地舉行。下午時造訪縣民公園,晚上就到勝利新村與新整修完成的崇蘭新村(成功區)看花燈、賞老屋夜景,渡過充滿驚奇的一段小旅行

由於這篇分享文和2022屏東燈節有關,文中許多信息也是自燈節官網取材,因此先放上官網連結:2022屏東燈節
有需要先了解今年屏東燈節有些什麼作品的朋友,可以先點擊查閱。
▒▒ 屏東縣民公園 ▒▒
屏東縣民公園在2021年2月5日正式啟用,到我們這次到訪的時候才大約1年,可以說是北屏東最新開放的景點。這座公園,也可以說是「工園」,是利用廢棄的屏東糖廠及臺糖紙漿廠廠區,搭配殺蛇溪沿岸地景,歷經5年的規劃及施工精心打造而成,是全臺灣首座結合工業遺址、水岸廊道、綠帶及人造觀光設施的大型工業遺址地景公園。整座公園佔地廣達20公頃,除了擁有舊紙漿廠的大型工業建築遺構外,並有多組2019臺灣燈會結束後移入作為裝置藝術品展示的燈組。此外還利用整體園區的地形及水流,改建成遊樂設施與休閒地景。公園整體空間廣闊、景觀造景優美,到今年1月為止,已經獲得12項國際級景觀設計類大獎,是城市中的一方大型休憩空間,屏東市民能有這樣的大型休憩空間,實在相當難得。也難怪老狗住屏東的朋友,在去年3月就推薦我們這些外地人要到這裡去走走,看看他們自己都相當喜愛的休閒地景。縣民公園是今年屏東燈節的部分展區,所以在公園中設有部分展品。由於公園空間遠較其他2個展區為廣闊,因此展出的作品都是大型作品,主題則是緊密結合燈會、糖廠與紙漿廠的特色,定名為「光、影、糖、紙」。雖然我們是下午到訪,還來不及等到亮燈就離開,但白天可以清楚的看見這些作品的原始樣貌,優美的造型很值得欣賞。
在屏東燈節期間,縣民公園內還提供了免費搭乘的遊園列車,有著可愛的小火車造型。老狗因為和行動不便的家人一同出遊,因此在回程就一同搭上遊園列車,用另一個方式欣賞公園景觀。文中一併放上搭乘遊園列車的影片,讓這篇分享文內容更為完整。
由於屏東縣民公園是新景點,老狗不曾到訪過。
因此在Google map 設定「縣民公園」,導航帶我們到3號入口。

入口旁有平面圖,可以看到整座公園呈現帶狀,有6座特色地景沿著殺蛇溪分布。
1號出入口附近是臺糖舊廠房,圖上沒有特別標示,目前應該閒置中,待進一步的規劃運用。

轉頭見到遊園小火車出現,後來才知道這是屏東燈節中的特色服務。
搭著它可以一次飽覽公園內所有地景和花燈,重點還是免費的!

從3號出口走過跨越殺蛇溪的這座橋,就進入原臺糖紙漿廠的領域。
在網路上看到過去的故事,殺蛇溪因為上遊有養豬戶排入廢水,加上一旁的紙漿廠排入廢水,整條溪變的惡臭難耐。經過多年的產業變化與整治後,溪流似乎復原了不少。至少站在橋上聞不到臭味,看起來也不像大水溝。

走過殺蛇溪後就是一大片綠地,旁邊有一些建築物,應該是從前的糖廠或紙漿廠遺留下來的。位置靠近臺糖街出入口一帶。

在建築物旁有一小區,賣咖啡等飲品,店口掛著粟米串,應該賣在地種植的咖啡吧!

老婆買好了咖啡,一家人沿著溪畔動線散步。
第二個見到的是這個建築物,遠看猜的出來它是什麼嗎?

一旁的公共藝術品—用鐵球做的豬。
看它的造型,老狗猜它是2019年臺灣燈會中的展品。不知道晚上會不會發光?

走近看就可以猜出來,這棟建築物其實是洗手間,只是入口前高高的大圓柱,像極了工廠的儲槽與出料口。

老狗沒覓講,有圖為證。大圓柱下方像不像出料口?
很懷疑這是用之前工廠遺留下來的設備結構物來改裝的。

縣民公園不但佔地寬廣,而且地面的走道幾乎全是平面,對於需要輪椅移動的民眾真的很便利。推過雗椅的朋友就知道,只要地面一點點凹凸,推的人就必須多花力氣去克服,距離一長當然會造成體加的負擔。屏東縣民公園內全平面的通道,沒有莫名的凸起與凹陷,讓輪椅族可以輕易的在整座公園中移動,看護也不需花太多體力去克服地面的障礙,這是老狗覺得這座公園的設計最成功的地方,因為達到完全的身障友善。
照片中是老狗的老媽和看護,他們這天下午就很輕鬆的在公園中移動。
我們在春節假期內的其他出遊地點,也就只有屏東縣民公園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迎面而來的大水池,雖然是人工造景,可是卻巧妙的融入週邊環境中,不會覺得突兀。

轉個頭就出現了好大的怪獸了!

仔細看,這不只有一頭怪獸呀! 下面那2坨黏在一起,像花生的又是什麼?
聽說他們分別叫「春江」、「年年」、「高高」…

「年年」和「高高」是年糕界怪獸,由內發生好事光波,接近時就會黏在一起,變成了花生的形狀,然後就有好事發生...

所以遇見他們就是好事呀!
有群學生跑來和怪獸拍畢業照! 順便幫他們和老媽與看護一同入鏡。

現在的年輕人大概都有手機上癮症候群,照片中這隻三腳和戴助聽器的,就是其中最佳的例子。

繼續向前走,水池旁一長條的綠帶,這弧度幾近完美。
黃白小球應該是燈節的裝飾吧?

換個角度來看看!

搭配怪獸的存在,讓天空變黑,多些恐怖的氣氛…



往前走是另一處地景,清水模牆面很適合拍照。

看來真有許多人把它單純的當作拍照場景。
其實,這一大面牆裡包裹著一處遺蹟。

但是在還沒進入遺蹟之前,還是給它美美的,很夢幻的場景。

立牌上出現「地坑」,為什麼?

明明就是個很像遊樂園旋轉椅的大物件,為什麼叫地坑?
眼前的大物體,其實是2022屏東燈節的主燈,名喚「折紙生花」。
白天見到它就覺得造型很有特色,晚上燈一亮就又更漂亮了!

「折紙生花」晚上時的樣子,借用官網的照片。

轉頭一看,還真的是個大洞,而且是好大的洞。
後來查了屏東縣府官網資料,才知道這是之前紙漿廠的辦公室。
遺留的建築結構加上大型工業設施,帶有濃濃的廢墟氣氛。
而且還是露天的。

換個角度看一看,生銹的鋼構加上斑駁的水泥牆,符合現今新新人類對於美學的標準。

不信請看,立馬有正妹出現!!
當天天氣挺冷的,但這面牆卻吸引正妹穿削肩洋裝合照,就知道魅力有多大。

正中央的這塊大鐵板,上面的小房子和煙囪,老狗嚴重的懷疑是展東糖廠的模型。

一旁的石碑上則是復刻著昔日屏東市區的鳥瞰圖。

在地坑裡隨意走走逛逛,如同廢墟般的景象隨處可見。

「Heito 1909」,是指屏東糖廠在1909年設廠。

牆上接著展示和屏東糖廠有關的舊照片與故事。

換個角度看看這個大模型,就可知當年屏東糖廠的規模有多大。

這些水泥遺構與鋼構,真的是拍照的好場景。
怎麼看都是充滿廢墟風。




借女兒的手用一下。

細看這面鐵板上的模型,其實還挺精緻的。
可以算的上是另類藝術品了。

由於家人已經到了公園另一側的地標塔,正在等小火車中,所以不得不加快腳步。
這裡的幾座亭子頗像月台,就像是昔日糖鐵的月台一樣。

像是鐵道的火車站吧! 好多長條型的候車亭,地面上黑色的部分就像鐵道。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個坑,不少人圍過去玩耍。

這個坑中間有彈跳床,不知道是什麼人想出來的造景?

有公共的彈跳床,大家都好奇的想跳一跳。
請我們家三腳示範一下。
另一邊也有一個坑,不過是沙坑。

整體造型像是大型設備上,把縠物或材料倒進容器中用的的漏斗(hopper),放在一個大桶上。外圍的圍牆就像大桶子的邊。
這2個大坑有個名字,叫做「雙園遊憩」,都是給小朋友玩耍的大空間。

再往前又是個圓圈型的大涼亭,名為「秘境花園」。

這座圓圈型的大涼亭本身暗藏玄機,因為天花板相當於鏡面,所以如果中間的花圃花朵盛開的話,上下都可以見到花海。


再往前是另一個水池造景,名喚「在水一方」。

這是一個幾近360度的圓形水池,但在某個角度被切開出一條小路,通往圓形的中間。

再往後是地景劇場,遠方則是地標塔。

這就是地點劇場,可以說是露天的小型表演場。
老狗覺得它有點像家中的洗臉盆,中間黑色部分像是放水的塞子。

再往前就是地標塔,高出地面甚多的高度,如果爬上去,應該可以眺望整座公園。


兒子好像找到一處密境,它就在地標塔下方。
其實,這是屏東燈節的展品之:HOME。

這座展品在晚上亮起時像下面這樣:
(借用官網的照片來展示。)

https://www.amazing-pingtung.com/2022ptlf-pingtung-county-park?pgid=kx8mekbr1-69c2222b-f937-4c35-8f72-c8f1f22afe0f往塔的另一側看過起,還有一大片綠地。

地標塔的正前方,是個很大的平台,遊園小火車的回程就在這裡搭。

在地標塔旁的鐵道橋遺構,下方是殺蛇溪。


這個造型特殊的大傢伙又是什麼?
屏東燈節的作品之一—糖果與糖果紙。

地標塔的內部,由鋼構樓梯構成的畫面。
可以順著樓梯爬到二樓平台。

站在二樓平台向塔身看。雖然還有第三層,可是已經管制,不能再往上爬了!

遠方又是一個造型奇特的物品,這也是屏東燈節的展示作品之一—啟航。

從地標塔上下來,看到這小子躲到Home裡滑手機去了...


和家人一同來搭有季節性的遊園車去!

遊園小火車半小時一班,循環行駛在地標塔與臺糖街入口間。

等了大約15分鐘,長長的列車到站了!

這天是農曆小年夜,遊客不多。
大家魚貫的上車,防疫期間採梅花座方式坐定後,出發了!

來段啟程的影片吧!
回程沿著殺蛇溪的另一邊行駛,可以遠望縣民公園內的各項造景。

來段中段的影片!
這也是屏東燈會的作品之一—日陽,要晚上才看的出它的端倪。

前方溪中的竹編物,也是燈會作品之一。

這件作品稱為「脈絡」,造型意指屏東層巒疊翠的山林。

然後是遠方的「摺紙生花」。

還有就在路旁的「情書」,也是燈會作品之一。

巧遇當地居民外出蹓「龜」,真有趣!

接下來是另一件作品:「糖霜風華」。

還可以隔水遠望這3隻怪獸。



轉個方向看看地坑外的保護牆。

有許多年輕人喜歡和這堵牆合照。

然後,回到了糖廠的主要建築區中。
列車走進倉庫建築群中,帶我們看看這群工業建築的樣子!
來段影片給大家看看!
然後是在臺糖街大門口的裝置藝術品。

到達臺糖街的入口,我們下車,換這裡排隊的遊客上車。
在這裡排隊上車的遊客,很明顯的較地標塔來的多上許多。
下車後,第一個見到的是「屏東縣民公園」地標。

園區地園和注意事項。

以及糖廠時期的舊建築,像是大門口的警衛亭。

從臺糖街入口進入,見到的是舊廠房與大面積空地。

在這裡有好多種兒童遊樂設施,就像是大型兒童樂園一樣。
有好多家長帶著家中小朋友來消耗體力,在這裡待上好長一段時間的樣子!




另一邊就是臺糖的舊廠房,以老狗的經驗,這兩棟半圓頂的建築應該是倉庫無誤。

而這2大棟應該同樣的倉庫。
屏東糖廠的生產區域,似乎並不在這裡。

然後又看到另一座糖廠時時的舊建築:地磅站。

回到了3號出入口,門口的小攤子多了起來,看來是先來卡位的。
或許因為燈節的關係,天黑後遊客才會聚集吧!

要離開前發現旁邊出現了前輩,趕緊把收起來的相機再拿出來拍照...


屏東縣民公園在那裡? 它範圍很大,總共有4個出入口,任選一個都可以進出。
▒▒ 崇蘭新村(成功區) ▒▒
離開縣民公園後,我們來到市區中的「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當中的崇仁新村(成功區)。由於方便停車之故,我們把車停到穿越崇仁新村(成功區)的中山路上。崇仁新村(成功區)是日治時期軍官宿舍建築群,當時稱為「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第一期官舍群」,為屏東市區內早期興建的官舍群之一,興建年代約在1927年之後。二戰後,這些宿舍由國軍孫立人部接收,改稱「崇仁新村(成功區」。現今和北側的勝利新村、崇仁新村(空翔區)等合併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在去年底完成整修後開放民間參與營運。老狗去年造訪勝利星村時,崇仁新村這部分還在整修當中,當時以相鄰一條馬路的孫立人行館為主體,寫了這篇分享文:
屏東市 孫立人行館|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 — 作為獨立書店與展出昔日禁忌故事的和洋折衷式官舍
如今已經完成整修,並且成為2022年屏東燈節的展示場景。
在中山路旁的停車格停好車,先和勝利星村的大看板合照一張。
看板後面應該是還沒整修完成的日式建築。

叫住急著往前走的老婆、兒子和女兒,先來這座廢墟走走。
光從地上的紅磚遺構,就可以猜出來它曾經是日式宿舍。
現在掛上了許多信(燈)箱,變成了燈節的作品之一—「家是一封封思念的訊息」。

在信箱上的說明。

牆上另有在屏東市區遺留的日式官舍總說明。
目前據說總數有60多棟,全部修好後應該會變成很重要的觀光財。
因為數量這麼多又密集的日式宿舍老宅,連日本本土都找不到。

轉個角度看一看。只留下磚構的日式建築,是另一種型式的氣氛。


對街這棟就是剛修好不久的日式官舍。
由於成功區的官舍是相對較早期興建的官舍,因此是真正的「官舍」,都是給軍官居住的。
房屋外觀、格局與樣式略帶洋風,但骨子是還是日式建築。

位在中山路對側的公共藝術品,還沒發亮...


另一件公共藝術品。

另一棟新近整修完成的官舍。

走到中山路忠孝路口,是「家是SNOOPY的家」作品之一。

路口出現了大SNOOPY,好像在說歡迎光臨。

而後方這棟日式宿舍還真的有開放參觀,我們一家人就給它走進去瞧瞧了。
畢竟是去年年底才修復的!

雄雞照明博物館,看樣子是座快閃展館,只在燈會期間開放。

展示內容就是「燈」,從古至今各式各樣的燈。

油燈

蠟燭,這也算一種燈。

這煤氣燈嗎?

這裡應該是宿舍內的「居間」,由這一大面的「押入」來推測。

其他種類的燈。

現代燈具。

新世代照明裝置。

藝術燈具。

這裡是日式建築中的座敷,由照片中的床框與床之間來推測。

說明燈具演進歷史的影片。

放在後方綠側的室外用燈,包括船用的錨燈,還有不會亮,但與燈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鑼!



緣側空間,像是「濡緣」。

大型落地窗。

位在後方庭園中的燈光展示。

走出日式宿舍庭園,老狗發現屏東市區的人行紅綠燈,怎麼和臺灣其他地方的紅綠燈不一樣呀?

綠燈除了一對夫妻外,還牽了個小女孩。

紅燈則是男女相親相愛,然後搞出人命?
不然為什麼愛心要在那個位置?不就代表是愛的結晶嗎…


仔細看看,這愛心的位置是會移動的...


崇蘭新村(成功區)的區域較小,大約在下面地圖中,成功路與信義路之間的中山路兩側。
▒▒ 勝利新村 ▒▒
在日治時期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的勝利新村,是屏東市區內最大面積的日軍官舍群,係於1937年為因應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於1936年8月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之需求而興建。整座官舍群包括了數條街道,不僅面積大,官舍的樣式變化也較多。老狗分別在2018年和去年(2021年)3月份就曾經二次造訪這一大區,後來各分別寫了一篇分享文:2018年:
屏東縣 屏東市 勝利新村 屏東地景藝術節 -- 在日治時期官舍散步,找尋文創的氣味
這篇有關於勝利新村的歷史介紹,以及2018年時作為「屏東地景藝術節」展區的樣子。因為當時多棟官舍還未整修,和現況有不小的差距。
2021年:
屏東市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勝利新村 — 保留完整街廓的日治時期官舍群,改造重生為充滿創意的園區
這篇著重在各棟建築內外部的分享,比較接近現況。
這次因為時間有限,因此只能簡單的逛一小區,欣賞在這裡展示的花火燈作品。至於對這些老房子有興趣的朋友,就請駕臨上面的這2篇文章了。
向前走到中山路康定街口,就見到這棟日式宿舍。

誇張的造景可以說是勝利星村的地標之一。

另一間由老宅改造而來的餐廳,發亮的燈光很吸引目光。


在中山路兩側的街道,或多或少都有燈飾裝飾。

某些老屋的商家門庭若市,過年的人潮提前湧現。



在中山路旁的裝置藝術品,也是給遊人歇腳用的。

兩旁的老屋在商家進駐後,重新燃起了生命力。


走進先前到訪時就已經相當熱鬧的勝義巷,有一座燈會展品。

就是它—「家是一顆顆繽紛的柑仔糖」。

所以,在附近街上散布著許多柑仔糖。


兩旁的店家配合燈節點亮了燈光,讓整座勝利星村真的星光熠熠!





小酒館一隅。


站在勝義巷底往回望。

勝義巷底的壁畫依然如昔。只是好像多了史努比。

這隻三腳頗會裝的...


上回來也拍了好幾張水溝蓋,這次當然也要拍照留念。

與勝義巷隔中山路相對的大廣場,也有燈會作品,就在那棟二層樓建築的側面牆上。
「家是文字堆砌出來的情感」。

地上的市區地圖,當然再拍張照作為紀錄。

「家是文字堆砌出來的情感」作品特寫。

另一件燈會作品—「家是色澤斑駁的搖搖馬」。

對面是SNOOPY的另一個家—「家是史努比的小窩」。

園區中核心位置的「將軍之屋」。
原本就在它旁邊的公共藝術品,靠著燈光加持,看起來又更不一樣了!

「將軍之屋」外的大樹掛了許多燈飾,改變了整體氣氛。


街角處又出現SNOOPY,是另一件作品「家是SNOOPY的家」。

原本就在「將軍之屋」對面的公共藝術品。
可以注意到右邊的人行綠燈,和前面的照片不一樣。
先前來勝利星村,見到的人行綠燈就是照片中的樣子。

由於我們晚上還有其他事情,所以只能就此折回。
往回走又發現中山路旁的另一件燈會展品,由好多支瓶子組成—「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然後還發現了毛孩遊戲中心。
把老屋廣大的庭院空間作為這種用途,也算的上是種創意。


最後就是幾件原本就在勝利星村中的裝置藝術品,加上了燈光變的不一樣了!


最後,放上一張低調的停在勝利星村大看板旁的阿塔控比。
因為我們必須真的要趕回家去了!

勝利新村的位置,就在Google map上標示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的四週圍,面積廣大。現在進駐店家也五花八門,不論是否有燈會舉辦,都適合一逛再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