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於1914年,原是磚牆瓦頂的單層倉庫,用以儲存、運輸砂糖為主。
二戰期間,度過盟軍轟炸,幾成斷瓦殘壁。因應高雄港暫存貨物的需要,於1962年時重建成鋼筋混凝土柱,結合力霸鋼筋屋架及磚牆,倉庫內無任何支柱,規模壯觀之大跨距空間,具有建築史及技術史上之意義。
在當時,棧貳庫與3號碼頭香蕉棚同為當時台灣香蕉出口前堆儲的重要空間。
而後,隨著貨櫃運輸的興起與散裝貨運的衰退而停用,2003年時由高雄市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2002年時,高雄市港務局為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曾委託專業機構統合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以及三號碼頭香蕉棚和港史館等一帶港區空間,規劃成內涵豐富的海岸文化觀光場域,2004年時,以「漁人碼頭」之名對外開放。
而後,於外部專業機構約滿後收回,重新再整建後,於今(2018)年3月再以「棧貳庫」為名,重新開幕。
棧貳庫擁有海灣港景第一排的優勢,目前內部以文創商店與食肆為主,再搭配外部的白色旋轉木馬,又鄰近駁二特區,儼然然成為高雄新熱點。
從老狗造訪當天,棧貳庫內食肆幾乎座無虛席可見一斑。
高雄在先天上有相當好的觀光條件,像是把港景、海景與百年老建築,以歷史的節理妥善融合,要讓「人進來」,發展觀光,真的並非難事,在於主政者有無用心而已。
棧貳庫外的鋼架意像裝置,想必是IG打卡景點。老狗光要拍這張沒有遊客的照片,就等了好一陣子。

棧貳庫的地標,就在七賢路底。

棧貳庫外停拍的引水船。不要小看它們,再大的船進出港都得靠它,還有船上的引水人。

棧貳庫靠港邊的一側,遠方有座旋轉木馬,是這裡著名的景點。

走近一點就會發現,原來是全白色的旋轉木馬。不知是那位的主意,海邊出現全白的結構,就會變的特別吸睛。

棧貳庫的大片落地窗,讓室內變成欣賞海景的好位置,難怪在裡面用餐的人挺多的。

另一側則是開放空間,讓遊客自由移動,也可以在長長的階梯上休憩。


室內空間,抬頭就可以見到壯觀的鋼筋屋架。
沒有柱子的設計,成了相當方便內部規劃的優勢。

走上二樓,可以更看清楚屋頂的結構。

在二樓大多為文創商店。這家商店把科學實驗相關物品商品化,相當有趣。

利用馬克杯做成的元素表,這是第一次見到。

老狗就在元素表中結束棧貳庫的參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