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
由於它的
這回拜從臺南搭南迴線到臺東出差之賜
然後利用等車的50分鐘空檔,參觀
並且拍攝許多舊文物照片,分享給
鐵道檔案文物室位在臺鐵新左營站與高鐵左營站的轉運層,新左營站驗票閘門內。

文物室的小門外有張海報,說明這裡的開放時間,只有週一~五的9~16時。
所以老狗經過這裡好多次,都沒有機會參觀。

一進小門,在左手邊就會看到這個垃圾桶。
如果是像老狗這種有點年紀的人,應該對這個垃圾桶有點印象。
在從前,它會出現在月台上。

垃圾桶的上方是張很大的海報,說明高雄運務段管理的車站中,從臺南到潮州各站的變遷。

從這張海報中,可以發現不少1950年代時的車站消失了,而在2018年又因鐵路捷運化而增設了不少車站。日治時期的東門、南臺南、三埤站就消失了,多了一個因捷運化而增加的仁德站。

從岡山到高雄,日治時期的鼓山、壽山、高雄港、三塊厝站消失了,但因鐵路捷運新增內惟、美術館,鼓山站和三塊厝站復站,但鼓山站則已經移位,而且從地上移到地下。

至於從高雄到潮州,則在高雄與鳳山間新設民族、科工館、正義澄清,共3座因捷運化而新設的車站。

海報的下方是許多舊車站的模型,照片中的是最有名的高雄火車站。

三塊厝車站,目前它還存在,已經名列市定古蹟。
現在新的三塊厝站已經通車,有機會再去高雄出差時,來去走走看看!!

旗山車站,這就不是縱貫線或屏東線上的車站了。但童話故事般的外觀,讓它非常有名氣。

至於這2個模型,說真的,忘了是那2座車站。


早年鐵道上使用的信號燈。

單線鐵道所使用的路牌

電氣路牌閉塞系統使用的閉塞器,正常狀況下為單一區間的兩端點車站各有一部,兩兩成對,搭配路牌運作。臺灣最後使用電氣路牌的區間是花東線鐵路。

這面牆上的是臺鐵從古到今的各式列車。有最新的普悠瑪,也有最早的CK124蒸氣火車。

照片中的光華號是老狗小時搭火車上臺北的記憶。
光華號火車上的每個座位下都會有一個鋁製的飯盒。

照片中的普通車,應該也是許多人的回憶。
至於復興號,等會兒老狗要靠它載我去臺東。

照片中的自強號塗裝,是許多人對自強號的印象。

現在的自強號,大部分是下面的PP自強。

硬卡車票,現在成為許多鐵道迷收藏的目標。

一些特殊的火車相關票證,例如月台票,一日周遊券等。

一些鐵路活動有關的DM。

和火車有關的便當,前些日子去參觀的彰化社頭福井食堂便當盒也在這裡出現。

各種世代的台鐵便當,早年的鋁製飯盒令人印象深刻。

鋁製飯盒,上頭還會印"鐵路公物",防止民眾取回。

司機員的長型飯盒

後來當作紀念品販售的白鐵飯盒。

這些統統是杯具........

從前列車上還提供茶水,最早期是用玻璃杯裝,後來紙杯出現,才改用紙杯。
老狗曾搭過用玻璃杯盛裝茶水的莒光號,是在老狗大約3歲時。
當時覺得用茶杯泡茶很新鮮,而且還有漂亮的車長姊姊,所以印象極為深刻。。。。


號誌燈與煤油燈,早年沒有電力供應時,列車是否可進站,都是靠煤油燈指示的。

記憶中光華號裝在車頂天花板上的電扇。

電信閉塞器。

蒸汽火車用的煤鏟。

復興號上的座椅。沒想到等一下上復興號就看到它了。


從前臺鐵都會發行時刻表,現在應該是已經絕跡了。

火車上的行先牌,標示這列車的終點站。

與鐵道有關的風景明信片,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有這類的印刷品流傳下來。

鐵路花車。老狗的年齡還不到看過這種車的資格。

第三代臺北車站,自1941年到1986年,應該是很多人腦海中的北車舊印象。

第二代臺北車站,自1901年至1939年。1939年原地拆除改建為第三代車站。

第一代臺北車站,自1891年至1901年。建築物於1908年拆除。

第一代高雄車站,在1941年高雄新驛啟用後,改稱為高雄港驛,戰後稱為高雄港站,現在是舊打狗驛故事館。

1905年設立的第一代臺中驛

第三代基隆火車站,一般認為它被拆除改建,是件非常可惜的事。

卡式車票票櫃,以及一旁的大水壺。

這大水壺是在火車上使用的,從前的服務人員會用這樣大的水壺幫乘客倒茶水。

檔案文物室內還有個小小的體驗區,可以戴上台鐵人員的帽子,拿起工作用的器具,體驗台鐵人員的工作。


轉車的空檔時間很短,簡單參觀鐵道檔案文物室的展示內容,走下月台往臺東出發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