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坐落於高雄市楠梓區加昌里內,德民路、後昌新路及加宏路間,為一社區型公園,面積約17公頃;公園新建前為楠梓第三公墓。民國71年經高雄市政府變更地目為公園用地,民國98年辦理工程規劃設計,99年2月23日動土,歷經約一年的時間,於民國100年3月14日落成,並結合既有之綠色廊道正式啟用。

對於本地人而言,大家私下稱這座公墓為飛機公墓,原來此公墓內有一座飛機造型的墳墓,長眠於此者為右昌一望族子弟-楊清溪,他是台灣第五位、高雄第一位飛行員,在一次環島飛行過程中意外墜機身亡。因歷史因素,原以為公園落成後會取名飛機公園,結果是右昌森林公園,令本地人有些失望。

德民路主入口廣場

停車場

教育解說中心
教育解說中心有著彷彿飛行氣流般曲線造型的屋頂,採綠建築設計理念,除了使用環保建材,結構上強調自然通風效果與自然採光,降低能源使用

西側廣場上設置有太陽能板與鋼構系統,建立乾淨能源系統

多功能草皮區
教育解說中心西側的多功能草皮區,北邊為桃花心木步道

開放的綠地 提供民眾彈性運用的活動空間

戶外劇場
利用飛場下方的草坡整地,平常可作為休憩空間,觀看草皮區活動;亦可提供作為社區的戶外展演空間

飛行橋與生態池
運用空間佈局,營造兼具滯洪、生態、休憩及景觀之水景與綠環境。設置近水木平台提供居民駐足停留空間

為了紀念右昌人士的飛行夢想,以「飛行」為主題的橋身線條有如飛機360度翻轉翱翔的煙霧軌跡一般,自由而耀眼,提供了觀察園區的生態與水景的不同角度,也串連起東西兩端社區

飛行橋所跨越的生態池以草坡、疊 石,營造出多樣化的棲地環境,並以渠道 連接園區右側的右昌 大排,未來污水下水道接管完成後,預計 將打開右昌大排,營 造整體水岸景觀,讓 民眾享有更優質的水 岸休憩空間

生態滯洪池,雨季期間可分流部分積水,減緩社區內淹水情形

中央廣場是園區輻射狀步道的中心,外圍搭配有階梯形座椅,可以作為社區居民聚會、活動之用。周圍地面上還鑲嵌有楊清溪飛行事蹟的解說,讓來訪遊客對右昌文史故事有更深層認識。

大榕樹觀景平台是園區制高點,於此可四面環視整座公園

園區內開闢出地勢低漥的生態滯洪池與滯洪草原,除了解除暴雨對於周邊住宅的威脅,也讓景觀高低錯落有緻

籃球場,提供社區內青少年消耗體力暨交誼最佳的場所

東區公廁為最早完工的設施,原屬綠色廊道之一部

西區公廁,以飛行意象設計建造,周邊有許多植栽

涼亭,公園內唯一的涼亭,提供遊人遮陽休息用

密林區
密林區位於園區南側,植栽以台灣原生樹種為主

公園往北走,跨過德民路可銜接後勁溪河堤公園暨自行車道,亦可銜接援中港溼地公園暨高雄大學濕地公園;往南跨過加宏路,可銜接綠色廊道一路到底抵達油廠國小捷運站,亦可至碉堡公園遊憩,非常適合安排親子一日遊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