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days wrote:會將滷肉飯說成控肉飯,你不喜歡一般高雄人習慣的口味我不意外...(恕刪) 個人家族三代同堂在高雄土生土長快八十多年了,全家都會叫這個為控肉飯說...Orz家中還有高雄市市議員、總統府國策顧問送來的匾額好幾座,他們也都是高雄人說...都很愛吃這種飯(個人的父親會招待)獅子頭飯...+1福德三路上的"賀加燒肉飯"它們家的"滷肉飯"還真的很好吃(偏甜味)...
住高雄的大大們, 到底什麼是什麼? 能說清楚嗎? 我也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但也常常弄不清楚我吃的是啥飯?!我很清楚肉燥飯, 有碎肥肉的有碎瘦肉的也有肥瘦一起的碎肉, 還有一種是強調手工切的(尖美百貨對面巷子裡的小店就是這種). 可是控肉飯, 腿庫飯, 魯肉飯...我就吃的好迷惘阿!! 明明類似的肉在這家叫魯肉到了別家就成了控肉, 有時腿庫肉是瘦巴巴的幾塊, 可是有的店家的腿庫肉卻又像控肉魯肉一樣一大塊有肥有瘦!!第一次覺得吃飯很有感耶!!!
哈哈,冰熊老大又在這裡看到您了,笑。沒想到從某板友回了小弟的文後,這篇文章最後變成詞彙定義了嗎 :P小弟冒昧,在此不揣固陋,貽笑各大方之家。從古代字書來看,應該以滷為正解(當時沒有滷字,是鹵字),推至更早,鹵的甲骨文,被後世學者(根據後來漢文使用狀況反推)認為是以鹽煮食的象形字。而説文解字鹵字條則認為鹵是西方鹹地也。從西省,象鹽形。雖然解釋不同,都是認為鹵字跟鹽有關的佐證,所以後來以鹽煮食者應從鹵(後來更增生滷字)字為主。因此維基滷肉飯這一條認為魯肉飯應該是後來使用上因同音借用的誤字。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B%B7%E8%82%89%E9%A3%AF(魯字在古代使用上跟食物沒有關係,後來有魯菜一詞該魯字是代表地名,即山東的意思,魯菜=山東菜)所以滷肉飯基本上等同魯肉飯。再來另一個問題則是,滷(魯)肉飯究竟是肉燥飯還是控(爌)肉飯?根據店家攤名自由心證所得到的結論是,以上皆是 XD因為不管是肉燥還是一大塊豬肉,都是鹽滷出來的都符合字面定義。很簡單的,本文主角南豐就是最佳例證之一,當您進入攤子跟老闆說,一碗滷(魯)肉飯,送來的就是控(爌)肉飯。例證2:高雄橋頭的某家綁上紅布條的狀元滷肉飯(他布條就是這樣寫的),您進去店裡跟老闆說我要一碗滷肉飯時,他端上來的就是肉燥飯。腿庫飯比較單純,主要是為了強調採用特定部位而使用專屬詞彙,腿庫飯代表使用了豬的大腿肉。大腿肉特別份量十足,有肥也有瘦,而且肥的部分真的很肥,白白的脂肪很厚一層。您換個角度去想想吃萬巒豬腳(不是豬蹄)的經驗,就知道了 ^^正因為很混亂,所以小弟才會採用以控肉飯與肉燥飯這一對名稱來取代口語上含混不清的滷(魯)肉飯^^"小弟報告完畢^^"
eternita wrote:哈哈,冰熊老大又在這...(恕刪) 嘿嘿, 大大說得真有趣, 好個滷肉飯阿! (好"攎" 喔!)老實說, 一星期總會吃上幾次的外食就以這味最讚啦. 那肉或肉燥軟嫩, 那醬油鹹甜味, 那米飯香, 有時還搭個小黃瓜片或醃黃蘿蔔片....天殺的, 這時間想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