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回到臺南老家中,吃過家中的年(剩)菜後,
帶著老媽和看護來去舊市區逛逛,欣賞過年期間的盛會—普濟殿燈會!

普濟殿燈會可說是臺南府城一年一度的盛會,到今年已經第10屆。
雖然號稱只有10屆,可是在第1屆之前也辦了許多年小型花燈展示。
每年過年期間蓋天舖地的彩繪燈籠,總叫人目不轉睛。
去(2021)年因為防疫關係而停辦一屆,可說是相當可惜。
今年過年,疫情稍歇,主辦單位普劑殿在防疫指引下恢復舉辦。
街道上空滿滿的花燈依舊吸引目光,但遊人因疫情關係,較前年和大前年少了一些。
對於身障人士而言,參觀路線變的友善許多。

只是市區停車不便,開車前往必須把車停到海安路停車場中。
因為這座停車場的空間原本規劃為地下街,因此呈現帶狀,且內部空間很大。
找到位置停車後,建議像老狗一樣拍張照片做紀錄,以免回來找不到車子的位置。

從海安路地下停車場步行到會場的距離,會隨停車的位置而不同。
如果運氣好,停的比較近的話,搭電梯上地面後,步行大約5分鐘。
這次因為停的較遠,考量輪椅移動方便,從民族路國華街口走進燈會展區。
入口左邊的大海報說明今年是第10屆。

自入口進入國華街後,迎面而來的當然是滿天的彩繪傳統燈籠。
各地由政府主辦的燈會或燈節活動,參加的展品日益科技化之下,
或許民眾們早就對這麼多同質性的「科技展演」感到厭煩。
普濟殿燈會算是返璞歸真,讓元宵節燈會回到它原本的樣子。
而且能夠一次看見這麼多的人工彩繪燈籠,無疑是另一種幸福。

仔細看就會發現每顆燈籠彩繪各有千秋。

滿天的燈籠,是屬於臺南人的幸福。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燈籠。

地上的大白能燈籠,是不是來告訴參觀的遊人要節能減碳的?

順著國華街走,來到了普濟殿的山門,也是另一邊的展區入口。

山門內就是普濟殿的廟埕,同樣燈光熠熠。


廟埕上的燈似乎又更多了,每個燈籠各有不同彩繪,要說是爭奇鬥豔嗎?

站在角落一整面看過去,數大便是美!




遠方原本放主燈的區域,現在變成了燈牆小迷宮。
或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沒設主燈,而用這座小迷宮代替。
等會兒再走過去看一看!


燈會活動的主辦單位—普濟殿。
來到這裡當然要順便向池府王爺祈求平安,也希望疫情快快退散。

普濟殿右側的聖君廟主祀張公法主和福德正神等,與普濟殿共用廟埕。
原本張公法主等神明祀奉於普濟殿內,至2018年後才遷入新建的聖君廟中。

然後到正殿對面的花燈小迷宮逛一逛。


能夠這樣近距離欣賞手繪燈籠相當難得,因為這嚴重考驗了民眾的公德心。

這些燈籠都是彩繪者的創意,加上花時間手工繪製的心血結晶。
希望所有參觀者都能動眼不動手,在活動結束後還能完整的還給製作者留存。

燈牆迷宮的入口。

近距離看著這麼多的手繪花燈,很令人感動。

出現了一頭牛...

應該是去年彩繪的燈籠,因為疫情停辦燈會,今年就一起拿出來展示。
作者辛苦的創作,當然會希望有觀眾欣賞,認同呀!


這2個燈籠上面的三個字很有意思!


有牛有虎,大概只有今年才有機會見到!

前面那2個燈籠的另外一面,這些字句很有意思…




在迷宮裡,隨便拍都很漂亮!


隨便放幾個個人覺得比較吸引目光的燈籠上來!




回頭往入口看去。

繼續往迷宮內走進去!

怎麼出現了12生肖以外的動物?

呃...牛牛吔! 是時間倒退一年嗎…


沒啦,今年第10屆了!
去年因疫情停辦,所以2年的花燈一起展…

從大海報中可以看出來,這是全由民間支持的活動,加油!

看完了花燈迷宮,從普濟殿的右側巷道走出展區中最精華的部分。
在這條小路上方,同樣掛滿了花燈。

然後,就是像這樣成一行縱隊。

小路旁的店家招牌?

這條小路保留了日治時期的街景,兩旁住家的門面像照片中這個樣子的還有好幾戶。

從這條小路往外走,會有時空錯亂之感!
在臺南舊市區中,像這樣彎曲的小路,幾乎全是清治時期留存至今。
兩旁的街屋中,不少仍保留日治,甚至是清治時期的門面。


沿著海安路走回停車處,經過了遊人如織的神農街。
街口還是依然掛著燈籠。
不過因為神農街的舖面不方便推輪椅移動,所以就在街口拍幾張照片,做個紀錄!



普濟殿燈會地點在那兒? 分享地圖給不清楚的外地朋友了解!
想欣賞傳統花燈燈會的朋友,今年好像還有好幾天的展期。
明年就請留意臺南市政府和普濟殿的訊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