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回來故鄉,又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四處走走,於是就帶著老婆和女兒來看看小時候逛街的地方。
至於兒子呢?學校期末考試,留在家中念書啦~~~

老狗小時候逛街的地方是臺南的那裡呢?
就是自日治中期後即成為臺南市鬧區的中正路與西門路十字大街。
這一帶的街廓自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後就大概是現在的樣子。
但很可惜的是這兩條大馬路兩旁的街屋,有不少已經因時代變遷而改建。
但是,最近卻出現了兩個異數,可以說是讓臺南舊市區再增添幾分懷舊氣氛的功臣。
其一就是位在西門園環邊的寶美樓-多娜之,這部分老狗再另開一文分享。
其二就是最近才由臺南在地知名企業—黑橋牌香腸耗費鉅資,按日治時期原貌意象修復的中正路門市。
雖然修復後的外觀雖然和日治時期的「戎館」不儘相同,但也有八九成像。
對於願意投入資金,以保留臺南街區歷史風貌的企業,真的應該加以鼓勵。
所以老狗帶著老婆女兒來逛街,然後用新臺幣來鼓勵,順便補充過年期間的零嘴。。。

那麼,這「戎館」是什麼地方?
其實它是日治後期臺南四大戲院之一。
「戲院」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新藝術所發展出來的產業之一。
在電影尚未發明之前,世界上只存在所謂的「劇場」,
也就是由真人在舞台上演出的,觀眾在臺下欣賞表演的場所。
但在電影發明之後,因為它的可複製與重覆播放性,
被稱為「戲院」,用以放映電影的場所,
就在世界各大都市中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快速出現,
並進而成為都市現代化的象徵。
至於身為日治時期全臺第二大城的臺南,
自然不可能脫離戲院快速成長的風潮,
而且,這陣風潮還延伸至錄影帶興起前的1970年代。
在進入本篇分享文的正文前,就讓老狗就自己所知,來說說臺南市區內戲院的故事。

在1895年之後歸屬日本統治的臺灣,當然也隨著日本本土的快速現代化,而在各大都市陸續出現稱為「劇場」或稱為「座」的真人表演與播放電影的兩用場所,這些場所除了提供駐臺日軍及在臺日人娛樂之外,同時兼具潛在的「教化」臺灣人的功能。身為當時臺灣大都市之一的臺南城,在日治初期就陸續成立好幾家「劇場」與「座」,經過數十年的興衰與整合,至1926年之後,「末廣町通」(現今中正路)開通,臺南市的經濟活動集中在以「西門町通」(現今西門路)與「末廣町通」(現今中正路)所構成的十字大街兩側,在這一帶陸陸續續成立「宮古座」(1928-1977)、「世界館」(1930-1968)及「戎館」(1934-1961)三間戲院,加上較早成立於西門圓環以北的「大舞臺」(1911-1945)合稱為日治末期臺南四大戲院。
二戰結束後,這四家戲院的經營權自然全都轉換為臺灣人,名稱也跟著改為現代化的名字。 「大舞臺」原本即為臺人經營,據說在日治末期被炸毀,二戰結束後重建。之後一直維持「大舞臺」的名字。後期除了戲院外,部分空間改造為保齡球館,老狗小時候還曾經進去看過大人打保齡球;「宮古座」被中影接收,變成「延平戲院」,老狗記得小時候和爸媽一同進去看過柯俊雄和林青霞合作的「八百壯士」,後來拆除改建成延平商業大樓,其中低樓層是延平百貨公司(千大百貨公司/圓典百貨公司),中間的樓層則還是「延平戲院」,高樓層是小套房。現在在低樓層有星巴克、九乘九和政大書城,中間樓層則是真善美劇院。「世界館」被二戰後同樣被中影接收,變成「世界戲院」。但它在老狗出生之前就消失了,後來在1970年代為為市區的四家百貨公司之一—統一百貨公司,現在原址變成了湯姆熊。至於本篇的主角「戎館」則是這4家戲院中最短命的,二戰後改稱「赤崁戲院」,但在老狗出生之前的10年就已經結束營業。在小時候的印象中,這棟建築有著米黃色的外表,但似乎沒有經營。由於所在位置就在中正路最熱鬧這段的中點,門前的騎樓就成了逛街民眾停機車的空間。後來在1970年代臺式炸雞漢堡店「香斯麥」曾利用原戲院的一部分作為店面營運。直到1990年,黑橋牌因海安路拓寬工程將原本的門市拆除,因而買下中正路上的這棟建築,作為臺南市區內的營運據點。
轉眼間三十年過去,黑橋牌依然是臺灣知名香腸品牌,但原有營業據點早就老舊不堪,因此在去年年中翻修這棟建築時,就將它參考1935年甫落成作為「戎館」時的外觀重新整建,然後依然做為黑橋牌臺南門市營業。「黑橋牌」已經營運六十餘年,他們的香腸早就成為充滿「臺南魂」的代表小吃之一,這次門市朝向恢復舊貌的方向大肆整修。整體而言,不僅外表充滿日治中期鋼筋水泥建築懷舊風,內部則有部分採用戲院時期的型態作為裝潢意像,可說是完完全全投觀光客之所好。對懷舊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就跟著老狗一家子,到2020年年底才整修完成的「戎館」舊建築,黑橋牌門市來逛逛吧! 這裡不止有臺南傳統口味香腸,還有許多有著「臺南魂」的肉類食品,以及充滿懷舊宮庭劇院氣息的休憩空間。
「戎館」的所在位置就在中正路與國華街交叉口,也是現今外地觀光客最愛光臨的地點。
這一帶知名小吃雲集,而在地知名食品品牌「黑橋牌」在這個地點深耕已經三十年,願意把位在觀光客熱點的市區內最大門市恢復成這棟建築剛落成時的樣子,而不是都更蓋新大樓。除了看準現今觀光客的喜好之外,應該也帶有幾分回餽鄉里的味道。畢竟新大樓全臺灣四處都有,但日治時期的老戲院建築,打掉一棟就少一棟。在別的縣市把許多日治時期老建築「砍掉重練」的當下,在地企業懂得耗費鉅資來整修它,為臺南在地民眾留下眾人共享的文化觀光財。若干年之後,這種舊建築所有的獨特性,以及在觀光方面造成的經濟利益,將會是難以預測的高。
從與舊照片的比對,或許現在的金車及隔壁的建築,在過去都是「戎館」的範圍,後來因為產權分割而成為他人的店面。但舊建築還能留下一部分,也比全部拆掉都更來的好。

「戎館」的大門就位向街角,這是日治時期公共建築常有的設計。
大門兩旁造型簡單的圓柱與方柱應該是參考舊照片做出來的。
其實,老狗對這對圓柱還有一點印象,記得底座好像是方型的,外表是粗粗的洗石子。
不過印象歸印象,正不正確早就不可考。

朝國華街那一面的外牆,復舊的頗有那麼一回事,因為掌握了1930年代開始盛行的現代主義建築語彙—水平簡潔的線條取代繁複的泥塑裝飾,方正的門窗成為牆面上線條裝飾的一部分,屋頂的女兒牆也僅剩簡單的幾何裝飾,紅磚色的牆面則被灰色的洗石子外牆所取代。

這售票亭當然只是個意像裝飾,給遊客拍照打卡用的…

進去現在的「戎館」內不需要買門票,
但老狗衷心建議買條帶有濃濃臺南口味的香腸吃吃~~~

至於當年的戲院是否真有售票亭?
依老狗的看法應該是沒有,因為不需要呀,只要有售票口就好了~~~


如果真的很排斥有著濃濃「臺南魂」的香腸的話,現在的「戎館」內還有這麼多的品牌食品可以好好享用。只要買了其中一項,就可以到仿舊的二樓中坐下來,好好的一邊享受懷舊氣氛,一邊享用美食。

走進大門後低頭一看,「1935」是這棟建築物落成的時間,原來它已經存在86年了。

一樓的空間大部分被利用為賣場,畢竟這裡還是黑橋牌的門市,不是博物館。
照片中最顯眼的,應該就是左邊的那一大串香腸吧!
如果跟老狗一樣愛好此道的朋友,光看那一大串就口水流滿地了~~~


另一邊則是乾貨、冷藏肉品的賣場。
老婆和女兒來到這種地方,對於肉干等乾貨,當然是

不過,老狗腦袋裡想的還是照片右邊那幾串。

抬頭往上看是縷空的樓板。
這個位置或許原本就是縷空的吧!
或許原本是騎樓的一部分,後期被包進建築內部。

走樓梯上二樓,會見在在面對中正路一側的空間規劃成休憩區,提供在店內有消費的顧客坐下休息。

設在一旁畫櫃中的書可以自取閱讀,讓客人在這裡多停留一會兒。

座位空間的設計帶有一些歐式宮庭氣息,是拍照打卡的好位置。

與「戎座」相隔一條中正路的是現在的湯姆熊,昔日就是臺南四大戲院之一的「世界館」。
不知道會不會那天也跟著「戎館」一樣,恢復仿舊的外貌?
以老狗的看法應該難度比「戎座」高很多,因為自從老狗認識這棟房子時,它就已經是「統一百貨公司」,相當於現代的小型成衣商場,一點都不像戲院。

在樓梯間牆上的「末廣町通」立體地圖。
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那個「無盡會社」?
那個「無盡」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互助會」,
「無盡會社」就是日治時期公設的互助會組織,在日治時期臺灣有4家無盡株式會社(『臺灣勸業無盡』、『臺灣南部無盡』、『東臺灣無盡』、『臺灣住宅無盡』),二戰後收歸國府所有,合組為同一公司後,於1948年改稱「臺灣合會儲蓄股份有限公司」,舊時民間稱為「會仔會社」,1976年改制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現在臺灣中小企銀仍有分行設在原址,只是建築物已經改建,很可惜。

二樓的另一邊則是「戎館」懷舊區,有仿舊的戲院舞台與建築物整修過程紀錄照片的展出。

「戎館」懷舊區的入口。

這面牆打造成昔日「戎館」的電影銀幕樣貌。
現在的當然是縮小版,當年的舞台可是真人可以上台表演的。
據說這叫做「鏡框式舞台」,帶有些許歐風,可供表演與電放映兩用。

這對老夫妻坐在這個位置好久,不知是否是在懷念昔日戎座放映電影的風光?
不過,老狗猜他們是外地人,應該不曾到戎館或赤崁戲院中看過電影。

牆上的幾張舊電影海報,和二戰後的赤崁戲院有沒有關係,這就不清楚了。

另一區是戎館的沿革說明海報、整修時的紀錄照片,以及一些舊的電影影片展出。

這面牆主要是臺南的戲院和戎館的故事,老狗已經把內容摘要在文章最前段,不再重述。

這些照片是整修紀錄,由照片中可知要修這種八十多年的老屋真的沒那麼容易。
除了復舊外,還要考量公共建築必須考慮的耐震防火。
- A
- B
- C
還有附近攤商們的照片。他們應該都樂觀其成吧!

中間的櫃子裡放了一些電影膠捲、攝影機、放映機、戲院電影廣告剪報等等。
這裡有舊報紙上的電影廣告剪報、名導魏德聖簽名的電影膠捲等等文物。
- A
- B
- C
- D
逛著逛著有點累了,讓女兒去買幾條黑橋牌香腸來回味一下。

這是被老狗咬了一口的黑橋牌...

因為剛拿到手就立馬咬了一口,忘了在它完整的留下遺照。

和戎館的立牌合照一張。
這樣的香腸才會知道是黑橋牌的,因為戎館內是「請勿攜帶外食」呀~~~

其實,小時候老爸老媽都會說黑橋牌的香腸沒有菜市場豬肉攤的來的好吃。
但是仔細品味還是覺得黑橋牌就是多了那麼一點焦香氣,和臺南食物特有的甜味。
當時老爸老媽會這樣說,應該是因為黑橋牌的香腸比較貴吧!
現今,想在菜市場豬肉攤找到好吃又衛生的香腸實在難了點,但黑橋牌推出冷藏包裝香腸已經好多年,懷念這個味道的話,上超商就買的到,方便多了。

沒拍清楚戎館門牌,來個特寫,可以吧!

老婆來到這裡,一出手就買到要用保冷袋來提的程度。

即然如此,在大銀幕前合照是必要的!!


光是一小條香腸實在意猶未盡,於是請女兒再去樓下買起司熱狗來好好享用。
黑橋牌不止香腸好吃,熱狗也不錯呀!!

來合照一張,絕對不能忘記!!

這回記得先拍照再咬它一口了~~~

吃完香腸熱狗,下樓後拍張末廣町通的立體地圖照片。
這裡面最下方的林百貨,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吧!
至於醉仙閣,建築物就是現在的寶島鐘錶,位在中正路西門路口,希望原立面能有再見天日的一天。

要離開之前,再回頭看一看那串香腸~~~


戎館的所在地點,這次拍下路標來代替地圖。
它離知名的邱家小卷米粉應該不到50公尺吧~~~


還是放張地圖給想去臺南玩的人參考參考!
